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三产联动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助力形成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9-10-17 14:57:08

摘要:今天是我国的第6个扶贫日。扶贫日前夕,10月14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紫金智库、中国改革报•政企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14个月时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

三产联动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助力形成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左常升在2019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上致辞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我国已成为世界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创造了人类减贫历史上的“中国奇迹”,其中产业扶贫是有效减贫的根本出路。

扶贫日前夕,10月14日,由国务院扶贫办指导,中国扶贫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紫金智库、中国改革报•政企智库联合承办的2019扶贫日三产联动扶贫论坛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中国开发式扶贫道路的一个最根本特征。同时,也是中央确定的‘五个一批’工程的首位工程。总书记对产业扶贫高度重视,在多个重要的场合都对产业扶贫作出重要论述,强调扶贫就是要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明天。”论坛上,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司长、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主任左常升表示,我国的贫困地区虽然发展落后,但是有着丰富的资源,发展扶贫产业就是要立足这些自身资源,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加快构建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体系。

今天是我国的第6个扶贫日,离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14个月时间,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期。

三产联动激活乡村“造血功能”

精准扶贫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精准扶贫的核心在于让贫困人口脱贫不返贫,而产业扶贫是成为精准扶贫最有效的手段。其中,三产联动扶贫是一种新业态,是产业扶贫的丰富、深化和发展。那么,贫困地区如何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近年来,各地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扶贫支柱产业,因地制宜推动产业扶贫发展,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主导产业、有项目基地、有带动企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脱贫项目、有稳定增收渠道,变“输血”为“造血”。

在三产联动的帮扶过程中,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都毫不保留的贡献着各自的智慧和力量,探索出很多可借鉴、可参考、可复制的模式和做法,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总结了好经验。

“近年来,我们县委县政府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农业的产业结构为主线,积极的推广稻鱼综合养殖,大力发展稻虾产业,小龙虾托起了脱贫致富的大梦想,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强大的能量。目前,我们县里已经累计脱贫13.4万人,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2.5%下降到去年年底的2.5%,到今年大概只有0.2%。”安徽省霍邱县人民政府县长段贤柱在论坛上分享经验时表示,一直以来,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收效甚微,尤其是贫困群众,缺技术、少资金。稻虾种养易学易会,成本低,风险小,适合贫困群众发展。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仅龙虾每亩年收入就可达到3000元左右,保证了脱贫农民收入的稳定性,有效防止了因灾返贫,得到农民尤其是贫困群众的欢迎。

据记者了解,霍邱县位于安徽的西部,地处淮河中游南,是个农业大县,同样是国家扶贫开发的重点县,属于安徽省的深度贫困县。

此外,吉林省汪清县常委副县长王胜民就汪清县塑造黑木耳优质品牌进行分享。他介绍说,“为了确保这个黑木耳品质,县里按照县建标准、村抓生产的思路,推进黑木耳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协助汪清县参与中国黑木耳国家标准修订,成为六个起草单位的重要一员。建立了国家食用菌检验中心。同时,抓好标准我们必须塑造一个优质品牌,塑造优质品牌可以防止特色优质农产品沦为‘大路货’贱卖的一个关键环节。”

我国各地资源禀赋不同、自然环境有异,这也就决定了做好产业扶贫工作绝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精准”发力。具体而言,必须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发展符合当地生态环境、人文特色、历史文化、优势特长的产业,努力让贫困群众获得持续发展的机会。

助力形成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到2020年底,我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将全部脱贫,这是终点也是起点,三产联动将助力形成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从现在算起,我们要完成扶贫攻坚的任务和目标还有不到一年半的时间,截至去年年末,我国还有1600万的贫困人口。按照一年完成一千万的规模计算,我们明年还有接近600万人口要脱贫。虽然人数规模减少了,但是应该说是硬任务,越往后扶贫工作的攻坚任务越艰巨。因此,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扶贫模式和业态对于完成扶贫攻坚的任务很重要。”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尹成杰在论坛上表示,当前,精准扶贫脱贫战略的实施已经进入了攻坚阶段、加快推进阶段,进入了决胜阶段。在这种情况下,对产业扶贫、对三产联动扶贫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比如说,一二三产业的发展现在都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也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世界科技革命发展、市场需求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产业扶贫面临着转入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所以,实现脱贫地区乡村即使转入乡村振兴,实现小康社会建设的任务,这些地方产业模式既担负着脱贫任务也担负着振兴乡村的任务,既要巩固脱贫成果又要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

三产联动扶贫能够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强化产业扶贫的能力;三产联动扶贫有利于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文化、生态的优势,因地制宜的解决贫困问题;三产联动扶贫有利于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扶贫的聚集效应、叠加效应;三产联动扶贫有利于后脱贫时代,加快向乡村振兴对接和转变,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打好基础。

“现在产业扶贫、三产联动扶贫肩负着打胜扶贫攻坚战的任务。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新功能,形成新动能。”尹成杰建议,一是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来延长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效益链;二是健全产业扶贫三产联动扶贫的经营机制;三是要把三产联动融入到现代农业的园区建设;四是要把三产联动与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特色小镇建设结合起来。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据记者了解,我国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暂未形成。此后,脱贫成果如何稳定持续下去,这是将来要考虑的问题,毫无疑问,三产联动的经验和发展将有助于形成扶贫成果巩固的长效机制。

见习编辑:李茜楠 主编:陈岩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