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广深城中村改造乱象调查:开发商排队请村长吃饭

作者:陈小瑛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9-18 19:45:08

摘要:广深城中村改造乱象调查:开发商排队请村长吃饭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小瑛 广东报道

   随着珠三角大规划的启动实施,影响广州、深圳城市发展的旧城改造(下称旧改)也艰难地拉开了大幕。
    一线城市土地供给有限,旧城改造势在必行。但法律法规缺失,无改造样本可以参照,连潜规则也尚未形成,问题繁多。
    为了减少旧改障碍,深圳国土局法制办也在酝酿旧改改革。但业内专家表示,因每个旧改项目不可复制,且物权法保障村民可以不卖土地,目前很难有成文的法规出来,旧改难的问题将是考验政府执政的一大难题。


旧改乱象
    与广州CBD珠江新城隔河相望的南面,就是广州正在挂牌出让的最大旧城改造项目琶洲村,这个只有10万人的旧城区将改造成新金融区域。琶洲村总建筑面积规划为185万平米,供开发商使用的面积约为104万平米,拍卖起始价为1.4亿元。
    一位大型上市公司负责拿地的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保利地产跟村委会已经协商了三四年。保利地产营销总监胡在新告诉记者,以前广州的旧城项目一直是政府在主导,没有让开发商参与,后来政府忙不过来,又改变了开发方式。
   “如果一个区域的开发商影响足够大,完全可以推动政府规划倾斜。”上述上市公司拿地的人士说,琶洲村改造成金融中心,里面也有某些开发商的影响,虽是采用公开挂牌方式,实则是走形式,一般开发商提前和村里达成了拆迁协议,政府才会公开出让,限定高门槛。
    广州市国土局人士告诉记者,经营性用地必须走招拍挂程序,只有工厂、政府扶持的项目才能协议出让。但合富辉煌策略研究部主任黎文江说,除了政府规划范围内的地,广州其他旧改都是协议出让。
    上述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深圳宝安区和福田区今年的旧改项目出让,基本都是提前内定好由前期参与拆迁的开发商竞拍获得。


规则缺失
    据记者了解,广州共有138个城中村需改造,其中52个需要重建,其他的要进行修补,计划10年之内完成。琶洲村是广州第二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属政府规划主导运作,其他的旧城改造都是开发商和村民自行商量处理。
    2005年10月,在琶洲村对面曾有块城中村的地,开发商以总价4.5亿元、单价6223元/平米拿下,经过三次退给政府又三次拿回,第四次才定下开发,可见,城中村改造尚且没有什么成功的例子可借鉴。
    深圳也面临同样问题,关内是受政府规划主导,因此具有国企背景的华润置地才能拿下50万平米大冲城中村改造,但在没有统一规划的关外,改造几乎没有成功的样本。
    深圳一位操作过城中村项目的开发商告诉记者,如今一线城市没有充足的地,想拿位置较好的项目只能靠旧城改造,现在很多开发商都在盯着城中村,开发商都排队请村长吃饭。
    广州韩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韩世同告诉记者,城中村本不属于招拍挂范畴之内,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灰色地带。记者从多位开发商处了解到,现在城中村开发是摸着石头过河。
    “一般的土地出让表面上都是按照招拍挂形式,实质上也都形成了潜规则,但是旧城村改造刚刚新起,连潜规则都没有,让人摸不着门路。”上述开发商朋友对记者说,每个地方的土地都不一样,处理方法也无法复制,因为人为因素很大,这就成了开发商、政府和农民三方博弈的过程。


有人欢喜有人忧
    “对中小开发商来说,目前这种法规不健全的混乱状态,反而是拿地机遇,一块地能慢慢去搞关系,这样的‘门槛’高,因为很多台面下的事,上市公司不敢做。如果变透明了有了标准,大开发商都参与进来,竞争会激烈很多,中小开发商因资金劣势就要吃亏。”上述操作旧改项目的开发商告诉记者,公开市场上要2亿才能拿到的地,私下拿地或许不到1亿。
    这位朋友同时向记者透露,目前深圳国土局法制办正在商议放宽城中村管理条件,在出让方式和程序上给予开发商方便。深圳龙岗区50多个旧城改造,因门槛都很高,政府出让土地只管签合同,拆迁补偿安置工作全由开发商自行处理,所以很难改成。
    旧城改造关系复杂,上市公司单独操作很难,而民营企业操作灵活,也没有那么规范,所以很多上市公司都是拿钱给民营企业去拆迁,再与其合作。
    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农民拆迁要求太高,开发商没有利润就不想参与,改造流程不清晰,补偿标准也不同。能否制定出解决旧改难的法律文件,以尽快推动城市用地建设,是政府头疼的一件事。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