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调查正文

红黄蓝股价再次破发 前十大股东“大换血”

作者:锋刃 侯军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8-03-23 20:15:58

摘要:3月15日,红黄蓝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据财报显示,红黄蓝第四季度净营收为3910万美元,毛利润750万美元。当天,截至收盘红黄蓝股票报17.50美元,跌幅为14.34%,而红黄蓝IPO发行价为18.50美元,红黄蓝再遭股价破发

红黄蓝股价再次破发 前十大股东“大换血”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锋刃 侯军 北京报道

红黄蓝儿童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下称:红黄蓝)(RYB)再次遭遇股价破发,公司似乎至今仍未走出虐童案引发的阴霾。

3月15日,红黄蓝发布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据财报显示,红黄蓝第四季度净营收为3910万美元,毛利润750万美元。当天,截至收盘红黄蓝股票报17.50美元,跌幅为14.34%,而红黄蓝IPO发行价为18.50美元,红黄蓝再遭股价破发。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红黄蓝总裁史燕来,寻求相关解读,但至截稿前其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股价阴霾

这并非是红黄蓝首次股价破发。

2017年11月22日,北京市朝阳区一家红黄蓝幼儿园曝出虐童事件,红黄蓝瞬间被舆论推至风口浪尖。与此同时,红黄蓝遭遇来自资本市场的考问。被曝出虐童事件次日,红黄蓝股价跌至16.45美元/股,出现首次破发局面。

而“东窗事发”2个月前,红黄蓝刚满心欢喜地成功登陆美国纽交所,成为中国第一家独立上市的学前教育企业,彼时股价曾一度涨至31.14美元/股。事件发生后,红黄蓝紧急宣布5000万美元回购计划,以便挽回投资者信心,但事与愿违。据同花顺数据显示,2017年9月29日、10月13日、10月31日,红黄蓝教育分别遭遇卖空股票7.26万股、5.66万股、44.14万股。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红黄蓝虐童事件的出现,对其股价直接产生负面效应。而华尔街市场从不缺少做空公司,出现做空也不足为怪。

此前,据东方财富证券发布研究报告显示,对投资红黄蓝提示风险,红黄蓝的招生、提价不及预期,扩张进程受阻,无合适并购标的。红黄蓝2014年、2015年、2016年实现营收6506万美元、8289万美元、1.085亿美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33.6万美元、-129.6万美元、588.7万美元,毛利率分别为8.6%、10.3%、15.6%。

受到重创的红黄蓝,虽接连遭股价大幅下跌甚至破发,但对于业绩营收似乎影响并不大,而更为有趣的是,其利润增长速度放缓,但营收却相对有所提高。据红黄蓝2017年财报显示,其净收入为1.408亿美元,上年同期为1.085亿美元;毛利润为2950万美元,2016年同期为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74.5%;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入为710万美元,相比2016年的650万美元增长9.23%,增长并未超过10%。

红黄蓝在财报中解释称,利润增长主要是由其直营园增长数量、入学人数来驱动。戏剧的一幕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第四季度,红黄蓝直营幼儿园入学儿童数量达21684名,而2016年同期则为17900名,历经虐童阴霾后入学人数竟出现小幅增长。大部分收益来源于学费,学费的收入提升主要依靠直营园入学人数的增加。

据红黄蓝上市前招股书显示,红黄蓝2014年-2016年的学费收入分别为4360万美元、5700万美元、7320万美元。仅2017年上半年,红黄蓝的学费收入达到了4620万美元,超过2014年全年水平;2014年至2017年6月底,红黄蓝直营幼儿园的学生注册数量从10595人增加到20463人。

一位投资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红黄蓝股票在特殊节点被投资者抛售,更多是考虑规避财务风险的行为。该事件从社会问题影响至资本市场层面,而对于如何能挽回投资者的信心、企业社会形象及品牌价值,将是企业需面对的现实问题。

蝴蝶效应

或许,红黄蓝管理层并未想到,受虐童事件发酵影响,公司不断遭遇股价下跌及被抛售,其股东已如坐针毡。而此前,作为红黄蓝董事的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曾一度在公开场合表示红黄蓝是学前教育领域的“新东方”。有趣的是,彼时如此看好红黄蓝的徐小平却在2015年便悄然退出其董事名单。

2008年9月,红黄蓝宣布完成A轮1000万美元融资,投资机构是Hagerty公司,同时入场的还有真格基金;3年后,红黄蓝完成B轮2000万美元第二轮融资,投资方包括纪源资本、和通国际、银瑞达等,目前均已退出;2017年8月,Ascendent Capital Partner(上达资本)持有公司46.4%的A类股,上市减持后目前持有35%的股权。据招股书显示,上达资本旗下Ascendent Rainbow公司是红黄蓝的第一大股东。

蝴蝶效应正在显现。红黄蓝事件似乎使得资本市场及原有股东们失去信心,值得一提的是,“东窗事发”后红黄蓝股东们开始纷纷选择撤离。

而数据显示,目前红黄蓝前十大股东早已更替得一个不剩。2017年9月时,红黄蓝前十大股东是:持股数63.75万股,持股比例达7.11%的FIL LTD;持股数52.23万股,持股比例5.82%的JP Morgan Chase & Company;持股数均为43万股,持股比例均为4.79%的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Ltd、Dragoneer Investment Group, LLC与Serenity Capital LLC;持股37.5万股,持股比例4.18%的Schroder Investment Management Group;持股35.7万股,持股比例3.98%的Matthews International Capital Management, LLC;持股25.5万股,持股比例2.84%的Valiant Capital Management, L.P.;持股25.2万股,持股比例2.81%的Indus Capital Partners, LLC,以及持股20.2万股,持股比例2.25%的Greenwoods Asset Management Ltd。

然而,就在红黄蓝登陆纽交所仅3个月后,红黄蓝的前十大股东悄然完成变更。新投资方分别为12 West Capital Management LP、Bank of America Corporation、Shaw D.E. & Co., Inc.、Shanda Asset Management Holdings Ltd、Balyasny Asset Management LP、Morgan Stanley、Two Sigma Advisers LP、Columbia Wanger Asset Management LP、Deutsche Bank Aktiengesellschaft、Alyeska Investment Group LP。其中不乏摩根士丹利、德意志银行等知名投行机构。

在红黄蓝的特殊时期,却不乏敢于出手抄底的机构。据BBG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净买入红黄蓝的机构投资者共有18家,合计买入130.5万股。其中不乏像陈天桥的盛大资产管理控股有限公司,彼时盛大曾因抄底全球最大的P2P平台Lending Club名噪一时。

对于红黄蓝股东大“换血”的疑惑,一位资本大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样的情形很多企业都会遇到。这相当于正常的转换,并不存在特定的非正常现象。而这些都由老股东的目标所决定,只要目标清晰便是正确的。商场就是一个和平时期的战场,各种风云其实也是见怪不怪。企业如同军队打仗一样,如何能够占据市场才是最主要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夏申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