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东上重组获批重压国航“上海门户”战略

作者:王潇雨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8-28 20:35:34

摘要:东上重组获批重压国航“上海门户”战略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北京报道  

   随着国内航空运输市场的回暖以及航油套保浮亏额度的缩减,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不出意外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上半年财务报表。

   然而斥资63亿港元将所持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国泰)股份从17.5%提升至近30%的大手笔投入,仍然将会给一直未获得国家注资的国航带来较为沉重的财务负担,而“东上”重组获批更是为国航打造上海国际门户增加了不小的压力。

    国航希望获得政府注资

    “这笔钱我们将通过多种方式筹措,比如说通过资本市场或是银行贷款。”国航董事长孔栋824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资金是没有问题的,目前只需要等待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

    国航与国泰两家公司于2006年通过一项名为“星辰计划”的项目达成了一项广泛的交叉持股协议,意在通过国航在国内航线与国泰在国际航线网络上各自的优势实现互补。

    而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以及航空运输市场的低迷,两家公司从去年开始都陷入了困境。国航去年全年亏损总额达到了91亿元人民币,国泰去年全年亏损也高达85.58亿港元,为该公司历年来最高。而国泰今年上半年营业亏损又高达7.65亿港元。

    随着国航817日宣布与中信泰富达成协议,收购中信泰富将所持的4.9亿股国泰航空股份,国航对国泰航空的持股将增至11.8亿股,相当于国泰航空的已发行股本约30%成为国泰航空目前第二大股东。

    “这是国航的战略性行为。”孔栋表示,“收购完成后,国航在国泰航空的持股量将增至近30%,是国航可持股的上限。”

    尽管“低谷扩张”对更看重国际业务的国航来说更为节省成本,但高达63亿港元的收购价格,也将使刚刚初步走出经营困境的国航背负起更为沉重的财务负担,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

    “今年上半年中航集团没有获得任何政府注资。”孔栋27日在香港的国航业绩说明会上坦言,“但仍希望日后可以获得政府注资。” 

    正视东上重组

   尽管同为“三大航”的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航)在率先发布的2009年半年财务报告中宣布上半年扭亏为盈。

   记者也通过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南航)方面了解到,南航上半年基本也可以确定上半年将实现盈利。

   中国第四大航空集团海航集团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陈峰也在近日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透露旗下上市公司海南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上半年实现盈利的消息。

    但国航显然更有自信。

    “我们是真正有主营业务利润的航空公司,在扣除燃油对冲合约公允值收益及其他基建补贴后,于6月底中期录得的利润也有2.8亿元。”在827日的业绩会上,孔栋强调说,“其他航空公司,比如东航的业绩报告,获得的是账面利润。但国航是靠实力取得实际经营性的利润,是真金白银的利润。”

    国航方面表示,在国际航线业务低迷的环境下对运力进行调整,适时加大了内地市场的运力投入,对纾缓营业额跌幅的影响有一定的作用。根据国航发布的生产经营情况统计显示,其上半年内地航线客运人次按年增18.23%1584.61人次。

    但随着东航与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航)的重组,国航在国内增长潜力最大的上海市场恐怕将遭遇到强力的阻击。27日,东航高层透露,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已经正式批准了东航与上航的合并,这也表明,如果没有更大的意外,双方此次重组将不会像之前的新加坡航空入驻东航一样“夭折”。

    “必须面对现实,”孔栋表示:“我们会通过在上海分公司,以及即将在上海成立的货运航空公司,参与浦东国际枢纽的建设,国航在浦东的国际远程航线上继续保有优势。我们的星空联盟在浦东枢纽占有的份额也是很大的。”

   国航董秘黄斌也在27日表示,“东航与上航的整合会改变上海市场的竞争格局,但是不会影响到国航打造上海国际门户的发展战略和进程。国航将在上海市场通过与星盟成员的合作,提升国际业务的竞争优势,加快推进与国泰的货运合作,提升在上海市场货运业务竞争能力。”

    在今年早些时候,黄斌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就已经透露说:“国航已将旗下中国国际货运航空公司总部以及主要力量放在了上海,意在这个货运总量巨大的区域分一杯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