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7·29”暴跌真相调查

作者:付刚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31 20:59:59

摘要:一场大暴跌,反而成了机构抄底换仓的最佳契机,A股市场的主题正在从炒作通胀预期转向业绩预增的概念。

“7·29”暴跌真相调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一场大暴跌,反而成了机构抄底换仓的最佳契机,A股市场的主题正在从炒作通胀预期转向业绩预增的概念。
    “29日下午大跌时,我将账上所有现金都买进了浦发银行。”7月30日下午,北京一家私募基金的操盘手杨宁在他的办公室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一天获益就超过10%。”
    据记者了解,像杨宁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正是利用了这次暴跌迅速抄底,实现了换仓布局。在杨宁看来,这次暴跌和“2·27”大跌有相似之处,“两年前的机会错过了,万不可错过第二次。”
    就在之前的7月25日,信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黄祥斌在发给本报的策略研究报告《一切超预期》中认为,A股上涨行情远未结束,2009年上证指数将继续上攻,并将在2010年至2011年创出新高。
    接着,7月29日,上证指数连续跌破3400、3300和3200点三个大关,最低摸到3174点,恐慌性抛盘汹涌而出,成交量急剧放大到3028亿元,创下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成交量,很多券商分析师都迅速改变了之前自己对市场的判断。
    暴跌当天,记者又采访黄祥斌,他对市场的看法依然不变:“经过半年上涨,市场积累了巨大获利盘,调整是必然的,但支撑牛市的基础流动性和经济复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在黄祥斌看来,随着中国经济率先复苏,A股正在从泡沫牛市走向真正的牛市,一场大牛市需要大调整来确认和夯实,通过大量的换手之后重新进入上升通道。正像2007年2月27日,上证综指暴跌8.84%,成交量创下当时的天量,2月28日市场即出现反弹,3月初重回原来的上涨轨道。
    《华夏时报》记者在调查采访中还注意到,杨宁的操作风格代表了一大批机构投资者的行为,大规模诱空兑现收益,并利用市场暴跌的机会抄底换仓布局,而大量个人投资者在大暴跌中恐慌割肉出局,损失惨重。


四大“鬼故事”奇袭股市
    7·29暴跌背后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7月30日中午,记者从一位大户手中获得29日晚中信证券紧急发出的策略报告,指出市场已进入震荡期,需防范政策预期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这份报告详细地将此次暴跌的诱因归结到四大传言中。
    传言一是“二套房贷8月1日起或全面收紧”,传言二是“国有银行立信贷军令状”,意味着下半年的贷款空间将被迅速收窄,传言三是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传言四是境外游资套利出逃。
    不过,这份紧急报告还是认为,市场下跌的最根本因素还在于市场前期快速、大幅上涨之后,获利了结的压力在逐步增大。
    信诚基金研究总监胡喆告诉本报记者,对于此次暴跌,市场虽早有预计却没想到来得如此猛烈:这是今年以来沪深股市最大的跌幅,前期上涨过快的地产、煤炭、有色等板块是暴跌重灾区,跌幅均在7%以上。
    根据Wind资讯,2009年一季度公布证券投资情况的上市公司共144家,证券投资金额合计160.53亿元,这部分投资最新参考市值高达426.26亿元,增幅达165.53%。上海证券分析师蔡钧毅进一步认为,自桂林三金以来,市场以高密度的速度发行了5只股票,同时,今年以来大小非减持市值约为541.40亿元,这都给市场带来了不小的资金需求压力。
    不过,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打击多头信心最大的利空是货币政策趋紧,其他政策对股市的影响都不是非常大。


货币政策不会有180度拐点
    就在7月28日,央行调查统计司发布题为《2009年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的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通胀预期有所显现。多数市场人士认为,央行货币政策可能出现拐点,29日的暴跌与此颇有关联。有意思的是,央行29日晚即通过官方网站表态,将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瑞银证券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汪涛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货币政策的宽松度确实需要有调整,但调整是由大规模扩张转为适度宽松,而不是180度的拐点。
    “会由讲规模转为调结构,以加强监管、利用窗口指导这样的方式去调整,我们并不认为央行会加息或者会采取比较明显的信贷额度控制、严管投资项目等手段。”
    摩根大通董事总经理兼中国市场主席李晶也向《华夏时报》指出,最近高层不断透露的消息使得她有理由相信,市场将继续拥有充裕的流动性,比如近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一个多月时间内,中央决策层第三次强调要保持当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取向。”
    汪涛与李晶的判断得到了中信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于军的认同:“我们认为,全球流动性的变化才是29日市场波动的主要原因。”
    他详细分析说,28日公布的美国消费信心指数为46.6,低于此前预期的49,导致全球资金避险情绪上升;另外,正值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方敦促美国对债务负担加以管理,以维护美元价值。
    “受这两个因素影响,美元指数从最低78.32处反弹,从而带动石油、黄金、铜等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下跌。A股次日有色金属股票率先下跌,进而引发获利盘汹涌而出,让市场大幅下挫。”


机构资金诱空借暴跌抄底
    不管暴跌的诱因是什么,机构都在暴跌之中做了什么?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7月31日上午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他们从系统监测中发现,在29日的大跌中,机构资金对银行、生物制药和石油化工3个板块进行了增持。正是在这部分机构资金的追捧下,深发展A逆市大涨3.03%,其余两只银行股建行和浦发也跑赢大盘。
    杨宁透露,在大跌中吸筹的主力军是公募基金,买入的机构席位主要以基金和社保基金为主,随着最近先后有6只指数型基金发行,基金手中资金充裕。
    此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29日暴跌时,不少机构资金借道ETF进场抄底,国内各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当天都出现净申购。Wind资讯和深交所网站数据同时显示,深证100ETF在29日出现约2亿份、市值约8亿元的净申购,此金额为深证100ETF自成立以来最高单日净申购纪录。
    银河证券研究所执行总经理胡立峰结合最近指数基金首发和持续营销的情况,预计7、8月份指数基金至少会涌入1000亿元增量资金,由此通过杠杆作用可能将上证综指推高到3800点左右。
    此外,从盘面看,7月29日下午两点半左右,在上证综指下探3200点下方后场外资金开始抢筹,大量买盘涌入;7月30日,资金开始涌入电力、银行和钢铁等涨幅不大的股票;7月31日,有色、公用事业、化工、交通运输和机械设备位居涨幅榜前列,有色金属受商品市场价格大涨刺激绝地反击,推动上证综合指数重新回到3400点上方,收复所有均线系统,7·29大暴跌很快终结调整行情,收复失地。


泡沫牛市转型业绩牛市
    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市场人士中,李晶对市场点位的判断更为乐观,她透露自己已将年内上证指数预期调高至4000点。在李晶看来,业绩预测上调将成为A股新的推动力。“我们认为目前A股仍处牛市初期,还有较大上升空间。”
    记者发现,尽管经历了29日的暴跌,基金也依然没有改变前期看好后市的判断。富国天成红利基金经理于江勇向《华夏时报》指出,当前的市场估值水平仍处于适中状态。尽管相对去年年底涨幅较大,但目前沪深300的静态PE(市盈率)水平为26至27倍左右。若从历史比较来看,这一水平称不上便宜,但也不贵。
    “若明年的经济复苏仍能维持,用动态PE来衡量,市场估值还是有吸引力的。”于江勇透露,整体而言,A股环境现在仍偏正面,企业盈利情况可能会逐季好转,下半年的投资逻辑将主要是经济复苏。
    景顺长城基金公司投资副总监杨兵兵也向记者表示,国内经济的复苏正在加速,预计未来3到6个月,管理层对经济大幅调控的概率很低。
    但她同时也向《华夏时报》强调,市场普涨的甜蜜时光已经过去,下半年股市难以持续上半年的上涨幅度,普涨格局将会被打破,行业和个股的分化将会更加明显。因此,把握趋势性投资机会至关重要。
    “在经济加速复苏以及政策没有转向前,周期性行业仍将超越大盘。以金融加部分中游行业为主的顺周期性行业、受益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基础设施建设板块以及能源类板块,将成为下半年行业配置的主线。”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