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尚志民、王卫东、田仁灿联袂谢幕 公募告别大佬时代

作者:付刚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2-25 22:23:00

摘要:伴随A股羊年春节的“红包”行情,“辞旧”成为公募基金业主旋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伴随A股羊年春节的“红包”行情,“辞旧”成为公募基金业主旋律。
  基金经理离职潮愈演愈烈,《华夏时报》记者近日了解到,在基金经理岗位上坚持了16年的骨灰级人物——华安基金尚志民以及新华基金副总经理王卫东、海富通总经理田仁灿等元老级人物均在告别公募,这也意味着,公募基金行业的首批基金经理都已离开基金经理岗位。
  基金业要再创辉煌,如何留住人才,成为基金业面临的最大挑战。
  大佬接踵谢幕
  2月17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公募基金行业又有6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尚志民宣布离任。当天华安基金公司公告称,原华安安顺和华安宏利的基金经理尚志民因个人原因离任,且不再转任公司其他岗位。
  资料显示,自1999年5月基金业萌芽期就开始基金经理生涯、现任华安基金公司副总经理的尚志民,是目前在职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去年5月,记者专访尚志民时,他曾表示,自己几乎伴随华安安顺的“全生命周期”,如还在公募基金就会坚持一直管理安顺。此次卸任,表明尚志民将离开公募基金。
  记者从相关知情人士处了解到,尚志民离开华安后将投身私募,这意味着公募基金投资第一线已无首批基金经理的身影。
  记者注意到,和尚志民在同一周离职的,还有王卫东、田仁灿等元老级人物。2月12日,新华基金公告称副总经理、投资总监王卫东离任。王卫东2006年加盟新华基金,2009年其管理的新华优选成长基金与前华夏基金基金经理王亚伟曾演绎“二王PK”故事。
  在给记者的采访答复中,新华基金相关人士表示,王卫东一年多前已卸任基金经理,逐渐淡出投资一线,专注投研团队管理,这一年多时间里,公司投研部门已做好充分交接。
  如果说王卫东是功成身退,田仁灿的离职则难言完美,甚至可称是职业生涯被抹上了不光彩的痕迹。
  2月14日情人节当天,田仁灿宣布离职。在田仁灿管理海富通的12年中,海富通公募基金业务发展步入下坡路。数据显示,2007年海富通的规模爬升至517亿元,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截至2014年底,仅剩291.73亿元,规模排名为第39。
  除规模增长乏力之外,海富通去年经历的“老鼠窝”丑闻恐怕也是其管理史上的“败笔”,牟永宁、程岽等5名基金经理被点名。业内普遍认为,海富通在基金经理的管理上太过放松,最终酿成了“老鼠窝”的祸患,作为公司总经理的田仁灿难逃问责。
  奔私成主流
  尽管2014年末久违的牛市给公募基金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同时,众多基金经理纷纷“奔私”,亦让公募陷入“牛市来了,人跑了”的窘境。
  晨星数据显示,2014年共有706只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更,2012年和2013年的数量分别为327只和393只。从发生变动的月份看,去年4月与12月是全年高峰期,变更数量超过100只。而今年以来(截至2月17日),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至少已有36名基金经理离任。
  晨星(中国)研究中心分析师廖佳认为,牛市背景下,采取业绩提成模式的私募相对于收取固定管理费的公募,显然更能让基金经理们“施展才华”。此外,政策的“东风”也使得私募的运作更加阳光化、合法化。
  2014年牛市氛围也影响着基金经理离职率。海通证券基金分析师单开佳的研究表明,基金经理的离职率与沪深300走势基本呈现正相关。其原因可能是,牛市里累积的耀眼业绩有利于基金经理跳槽或奔私;牛市里投资者热情高涨,有利于私募产品发行;牛市里赚钱相对容易,基金经理管理基金赚取的收益与其个人收入比例失衡,更易萌生奔私想法。
  从去年“奔私”的基金经理募集情况也可看出目前市场情况非常利于私募基金发展。王茹远2014年10月离开宝盈基金,成立私募基金公司,而后她抢发多只产品,并创造了一天抢购16亿的成绩。据记者了解,目前王茹远的私募基金整体规模达到80亿元以上。
  同样是去年离职的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其建立的私募基金平台目前管理产品与投顾的规模也有50亿元以上。
  在廖佳看来,优秀的基金经理“奔私”增加,显现出公募基金无论对投资者还是优秀人才的吸引力都在下降,也反映了行业长期存在的“痼疾”:基金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尚待完善和短期业绩考核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人才流失的严峻背景下,公募基金公司也不再如此前一样坐以待毙,而是尽可能地推出相关激励机制来留住人才。去年以来中欧基金、天弘基金等先后推出了不同的股权激励机制。
  此外,上投摩根的“种子基金计划”、民生加银的“虚拟基金+事业部制”、中邮基金设立明星基金经理工作室以及国泰安保基金采用权益类基金经理事业部机制等,都是公募基金公司为留住人才所做出的努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