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有真章 “财经大V频道”带你细细读
在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当中,201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增长6.7%,相比于2015年的6.9%略有下降,而今年的增长幅度设定为6.5%左右。怎样看待这个数据的变化?
徐洪才: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未来的走势将呈L型,这是基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做出的客观分析。2015年是6.9%,2016年下降至6.7%。但是其实从这几个季度增速的具体表现来看,我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一到三季度是平均6.7%,四季度却达到6.8%,出现了一种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一种态势。2017年的稳增长压力比去年要小一些,因此我们要着力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水皮:改革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如果经济波动持续下行,波动加大的话,可能就不是推出改革的好时机。好在我们的经济在较长时间内都保持了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然而考虑到房地产现在又进入新一轮调控,GDP的数字会往下继续跳。GDP增速还是需要的。它可以慢一点,但是必须有。GDP是一个很纠结的事情,我们不能整个围着GDP转,但是又不能不提一个指标,这就像企业KPI考核一样,没有指标就无法细化。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间,又重新出现GDP这个概念,我觉得还会适度的下调。
如果说我们经济的走势是L型,那么GDP在6.7%的增幅处于L型的什么位置?
徐洪才:去年还有人担忧L型这一竖可能还没到底,但我认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经济已经到了拐点。去年四季度是6.8%,我估计今年一季度,可能还要保持6.8%这样一个比较强势的增长势头。因为我们现在的投资仍然比较强劲,发改委、财政部门也有基础设施的项目。另外,我国今年房地产和汽车的消费稍有下滑,但是新兴消费在起来,相互抵消,消费相对稳定。另外,我国进出口情况现在是温和、复苏的。从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来看,经济可以保持总体稳定。因此经济增长也会保持稳定。所以我认为今年经济会是前高后低,但是总体来看不会低于6.5%。
去年一年中,政府工作最主要的经济成就是什么?
水皮:我觉得还在一个“稳”字。下滑的势头有一个稳定的状态,用刚才两位老师的话说就是“L型进入了拐点”,稳定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稳定的话,很多改革措施都很难见效。刚刚起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很快就能见到成效,特别是“三去一降一补”。但这种稳定是长期的稳定还是阶段性、季度性的稳定,我们拭目以待。
整个房地产投资在2017年又会进入一个平稳周期,甚至略有回落和下调。房地产是支柱性产业,带动上下游众多企业。煤、铁矿石、螺纹钢的成本在去年都经历了很大涨幅,为什么?因为他们都受房地产的预期,和基建大规模投入的影响。这种预期在2017年如果有所调整的话,那么这些产业又将恢复相对平稳,而相对平稳恰恰就是去产能的重点。
徐洪才:我认为另一个“稳”还是体现在金融市场中。全年来看,我们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贬值6.8%,一揽子货币也贬值超过6%。但是好在年底的时候,咱们加强了预期和管理等等方面,汇率市场算是稳住了。另外资本市场总体来看也是波澜不惊,所以总体来看我们金融体系整体平稳。
陈浩:我觉得综合几件成就来说,不可挑剔的其实是就业。现在企业招人还是比较困难的,说明大学生的就业率还是比较到位,尤其是已经毕业两年之后的大学生是不太好找的。另一端就是农民工进城就业。这其实是被快递行业拉起来的,所以整个的就业数字增加绝对是一个非常靠谱的结果。进城就业的这部分人是潜在的消费群体,对于房地产未来构成刚需。并且日后我们面临的可能不是就业问题,而是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就业引发对GDP增量要求,GDP增量的要求再过渡到就业和劳动力人口上。
在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今年我们的货币政策被定义为叫“稳健中性”,那么这种“稳健中性”对我们A股的影响又会是怎样呢?
徐洪才:这实际上就是我们抛弃了过去那种强刺激、大水漫灌的手段。总体来看我们货币供应量仍保持相对稳定,今年货币供应保持在12%左右,就能够满足实体经济活动对货币合理的需求。我国资金利率水平和汇率方面,也保持相对稳定,目前我们的通胀有温和上升的苗头,实际上我们的实际利率是负利率,是比较低的。同时考虑美国要加息,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我们保持利率的相对稳定,其实是有利于我们达到市场预期稳定的。至于外汇市场,元旦以来的监管调控是行之有效的,所以投资者现在也恢复理性,整个的外汇市场现在也古水无波。于是在这种情况下,金融业就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资金传导机制通畅,价格机制也理顺了。所以在稳健中性这样一个货币金融环境下,不会有大的牛市行情,我们要抛弃过去那种大涨大跌的这种惯性思维;但是要在一个相对平稳的行情里面找到结构性机会,这是我们要努力的目标。
今年我们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幅从13%降到了12%,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货币政策继续趋于收紧?
水皮:我认为央行不会再改变供应量,不会轻易的再收缩或者再放松,放松不符合广义货币的学术观点,收缩则会“出事”。
徐洪才:虽然总理工作报告中间的增幅设定是12%,但具体执行过程中数值估计会在11%或11.5%上下,不会再出现大幅度的货币投放。而且因为随着要对汇率包括外储打保卫战,所以这方面只会紧不会松。
关于资本市场改革,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表述为:“促进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而今年的关键词变成了“深化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这一词之变有什么区别?此外,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明确增加了“要完善我们的主管市场的基础性的支柱建设,同时积极发展创业版新三板这种区域市场”,要怎么看这两点变化?
陈浩:政府工作报告的形成,其实就是很多部分来自于各部委的工作计划。你说的这两点应该说是正在进行时。比如说新三板,它是主板的一个必要的市场,不是很适合接受公众的广泛交易和股价剧烈的波动。比如说接触国际规范的投行时,它会先考虑你是否需要上市,现在提到上市是一项福利,但也只是时间的问题。随着各项改革的到位,上市就逐渐不是福利了,而是一种选择。为了配套这种选择,改革就势在必行,新三板肯定要变,就是我们说多层次的、不同的交易制度,这个事情已经是快要落地了。所以说现在的情况,要想咱们北京市政做得更好,其实一定程度上要加强上级的决策权和对于政策的豁免度。
水皮:其实注册制没有想象中那样的洪水猛兽,而且现在每周一批的IPO发行速度,跟注册制没什么区别。
特朗普上台之后,包括带领美国退出了TPP这样一个全球性的组织,与之相对,我们的策略提出了“打造合作竞争的新优势”,那么,怎么看待特朗普的政策对于我们中国未来的国际环境,尤其是贸易环境的影响?这种政策变动会对A股产生冲击吗?
徐洪才:新手上路都是很靠谱,为什么?因为美国的制度摆在这儿,任何人上台以后,其个人影响力都不会被过于夸大,因为它的制度框架摆在这儿。特朗普并不反对自由贸易,他是反对不公平的贸易,他觉得过去在打着自由贸易的旗号,但是跟中国打交道,跟日本,跟墨西哥还有加拿大打交道,美国人吃亏了。所以他现在想把这个再捡回来,让本国人民受到实惠。因此我们应该看到,特朗普上台以后,他的新政对于中国来说,总体而言应该是机遇大于挑战的。
水皮:对中国股市不能说没有影响,比如他上台初期提出一万亿美金的基建规模,这个对于当时市场基建板块的持续升温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今年的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也是今年中央一号文重中之重,未来一段时间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点应该在哪里?又是否会影响到A股中的农业概念股?
徐洪才:我倒觉得今年一号文件,我们把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在重中之重,是抓到点子上去了,因为农民收入要增加,要依靠于农业的现代化,农业的现代化就首先要盘活土地资源,所以现在政府讲三权分置改革,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农民收入增加了,自然房屋库存就下降了。
水皮:中国的土地增值很多都是来自于农村土地的性质的转换,农村土地流转也好,供给侧的结构性内容的改革调整也好,它其实是让农民切实地享受到这个改革的成果。
陈浩:农业供给侧改革中的问题,不是股市的问题是民生的问题。农业问题,永远是民生的问题不是资本的问题,是政府的问题不是投资的问题。全世界任何一个社会,农业都是由纳税人支撑的,农民不想养牛了,你纳税人出钱就是财政补贴鼓励你养,因为我们要喝牛奶。所以到股市谈农业的问题,是不对的。农业股永远不要当成重点板块去炒作,因为那是股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要折射到资本市场。
在去年,房价涨幅的速度较快,商业银行45%的新增信贷都流到了房地产市场,而之前几年的数据是25%。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提到房地产政策要“因城施策”,对此如何解读今年的房地产政策变化?
徐洪才:所谓“因城施策”,一线城市的矛盾其实就是土地供给不足,因此增加一线城市土地供应,还有存量土地资源盘活,再把一线城市的部分功能分散,疏解到三四线城市,这是一个办法。当然还有户籍制度的控制、行政性手段等。
针对三四线城市,也有新的对策,比如增加三四线城市的公共服务的供给,如医院、教育,增加其吸引力。再如农村供给侧改革,农业的发展方式转变,使农民收入增加,提升其购房能力,辅以户籍制度、土地、财政、金融、投资改革来推动新兴城镇化建设。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也重点提到了特色小镇建设,各地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即城镇化的发展,和产业的发展应该相匹配。
“一带一路”也将是今年的一个热门话题,之前是装备走出去,现在提到的是“带动我国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这个表述上的变化怎么看?
徐洪才:这里面体现了一个结构性变化,即我国在参与全球分工的过程当中,不再走低端路线,要往中高端迈进。中国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就要输出标准技术,或者说我们应该以更高的准来要求自己。这可以带动我们国内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政策,也为我们下一步通过“一带一路”这样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展开在全球的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方面也找准了一个着力点,找到了一个抓手和方向。
水皮:如果“一带一路”仅仅是为了消化国内的产能,那层次就低了。这实际上表示了我们要将“一带一路”要长期化的一个问题,我不光去替你建了一个水库,建了一个电站,建了一条高铁,而且我还要帮你运营,按照我的标准来运营,还给你提供标准化的服务,这样有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其实一定程度上,一带一路的最高境界,一定是中华文化跟当地文化有效的融合和结合,互相认同,认可的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最高境界。
纵览整个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水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前提是不同的,即政治生活更为高效。之前召开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确定了习总书记的核心位置,这样的政治领导集体就更加稳定,更加高效,因此政府在工作中就能令行禁止,成果更有保障。在过去温总理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什么?“政令不出中南海”。中央的权威得不到很明确的贯彻,即使总理也很难办。现在情况却不一样,现在强调四个意识,政治意识,看齐意识,核心意识,大局意识,这就为政府行政提供了有力保障。
另一个深刻印象是关于不良资产。金融市场中资金不见底,资金链条过长,分业管理的金融监管和混业经营的金融市场之间必然存在监管漏洞。被监管的主体如果有心钻空子,监管部门将会防不胜防。关于如何堵上漏洞,虽然还没有明确方案,但是把资金底层打通是必须的。
陈浩:报告风格存在差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重点篇幅不是展望未来,而是今年的工作,细致而且强势,这次谈到的对每个问题的执行都是非常强势的,给各部委安排了非常具体的工作。
徐洪才:我的深刻印象就是混改。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航空、电信、军工,这七大行业板块,这七大行业板块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箭双雕。一方面在这些领域中,国有企业有行政垄断、自然垄断的属性,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比较低。油价、煤炭稍微涨一点,下游的电力行业就吃不消了。抓住这一块进行改革,会激发国有企业的内升动力和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混改也给民营企业增加了投资的机会和空间。去年民间投资下滑严重,民间投资增长只有2.2%。制造业产能过剩,吸收投资能力有限,房地产今年会更冷。在这种情况下,民间投资机会在哪?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七大领域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民间资本的参与,分享了这个领域的发展红利,打破了自然垄断的格局,整个微观主体的效率就上来了。
(整理 赵靖怡 主编 张学光)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