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落户上海 或将推动应用场景加速落地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随着中国央行对于数字货币的模型研究越来越深入,从官方到民间,对于区块链应用的场景研究正在掀起新一轮的高潮。《华夏时报》记者获悉,在2月26日,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
“目前区块链的成熟的应用包括四大领域:第一是认证确权,确认交易是否真实发生、是谁参与,可以应用于知识产权和社会产权等领域;第二是大大降低交易成本;第三是打击犯罪,区块链帮助美国政府至少抓了200多名毒贩,所以美国和北欧都在积极利用区块链在打击犯罪;第四是全球化,因为区块链是全球都接受的。”在成立仪式上,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理事长王巍在受访时表示。
记者了解到,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是由互联网金融博物馆牵头发起成立的一个非官方公益机构,主要功能是以公益研究平台推动社会金融启蒙、建立公众认知标准。
在当日的揭牌仪式上,上海市金融办主任郑杨对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寄予了厚望。郑杨表示,区块链是高度安全、不可篡改的互联网账本,特别适用于中间环节繁杂、中介成本过高的应用领域。
而对于区块链的发展,郑杨呼吁法规先行,法律界和金融界可以先行先试。他希望上海的金融科技界遵守规则和公约,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推动金融和科技的联合创新。
王巍则针对区块链对于资本市场上并购交易介绍称,其第一个作用是并购大数据的抓取、认证、分析与判断;第二是对并购交易的价值评估和交易匹配,过去一人一天看30个案例,现在机器可以瞬间完成数万乃至数百万个案例,而且排除情绪干扰进行价值判断;第三对公司价值的动态分析与并购,机器会给人一系列指标,以判断是选择并购、分拆还是组合;第四是机器学习与交易集群;第五是确保真实和信任,交易员之间可以相互认证,进而保证信任。
“法律终极目标是保障人的安全和交往的自由,在区块链出现后,我们面临法制变革的前夜,法制的目标和价值追求从来没变,但不同时代有不同方法。
区块链可能对法制带来的变化,第一是区块链和商业交易规则的深刻变化,商业交易的基本价值是诚信、安全,在未来的商业交易中,区块链技术可能会替代传统的保证交易安全的工具和技术,比如信用证;第二层是区块链和社会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联系。区块链在人口管理、互联网管理、车辆交通管理等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研究区块链和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未来很重要的课题;第三层是区块链与司法。法院的审判和司法合同,由于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唯一性,可能会解决许多困扰人类社会多年的证据法难题。”对于区块链技术在司法层面的应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盛永强指出。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