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万能险退潮现金流吃紧 险企迎增资大考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7-02-10 20:25:53

摘要:截至2月8日,已经有123家险企陆续披露了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险企偿付能力下降趋势依旧。其中,93家财险、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占比超过七成。14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

万能险退潮现金流吃紧 险企迎增资大考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万能险退潮,险企现金流吃紧在2017年伊始就显现出来,在“偿二代”的硬性标准下,那些偿付能力欠佳的寿险企业正面临着一场增资大考。

截至2月8日,已经有123家险企陆续披露了2016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险企偿付能力下降趋势依旧。其中,93家财险、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占比超过七成。14家人身险公司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50%,其中建信人寿自披露以来首次低于150%。去年在市场上最激进的险企之一前海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仅为112.47%,恒大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只有109.68%。

《华夏时报》记者统计,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在100%-150%的人身险公司包括建信人寿、上海人寿、中融人寿、长城人寿、珠江人寿、天安人寿、富德生命人寿、和谐健康、前海人寿、吉祥人寿和瑞泰人寿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万能险业务占比达到40%以上的寿险公司中,有11家企业出现亏损,合计达到38亿元。

激进扩张后遗症

2016年国内寿险业的保费维持着近40%的高增速,与之伴随的则是险企偿付能力的快速消耗。

根据中国保监会公布的去年1-11月的数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在人身险保险数据中,人身险公司保户投资新增缴款达到1.12万亿元,2015年同期只有6700亿元,这意味着一年之内市场上万能险同比净增加5000亿元,增速高达90%。

而自保监会对全行业实施二代偿付能力标准以来,2016年是保险业偿付能力水平的“首秀”,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偿二代硬约束标准下普遍下降的险企偿付能力,并不尽如人意。

“万能险业务尤其是中短期的产品销售是极其消耗企业资本金的,今年是万能险给付高峰,我们预计一批寿险公司的压力不小。”2月9日,上海一家券商机构保险分析师指出。

事实上,监管层已经注意到该问题。就在2月8日举行的保险资金运用贯彻落实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专题培训会议上,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称,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包括:非理性举牌、与一致行动人非友好投资、跨境跨领域大额投资和并购、激进经营和激进投资、产品多层嵌套和监管套利等问题。

“保险行业要正确把握保险资金运用内在规律,始终坚持保险资金运用的基本原则,要坚持稳健审慎,要正确处理保险的保障功能和投资功能的关系,保障是根本功能,投资是辅助功能,要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多元化投资,要坚持资产负债匹配管理。”陈文辉特别指出。

陈文辉也提醒,2017年可能是保险资金运用非常困难的一年,保险业资产端和负债端的矛盾仍然突出,保险资金运用面临利差损风险和再投资风险,部分中小保险公司的短期流动性风险需要引起高度关注。

解决之法唯有增资

尽管最新的统计数据尚未出炉,不过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从去年12月至今,行业保费增速下降已成大概率事件。

去年被中国保监会要求整改的9家保险公司之一的上海人寿,虽然依托上海自贸区,但2015年亏损5.02亿元,2016年前三季度亏损8.56亿元,其万能险占据半壁江山。保监会披露的数据显示, 2016年上海人寿保费第一季度就达到了180.8亿元,但前11个月共计实现规模保费为225.12亿元,同比增长93.7%。其中,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116.52亿元,占比51.76%。

去年12月30日,上海人寿大股东中远海发发布公告称,公司同意中海集团投资有限公司参与上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出资7.104亿元(最终出资额需根据上海人寿股东大会确定的最终发行价确定)认购上海人寿新发行的6.4亿股股份,增资后中海投资维持原股权比例16%不变。

此外包括恒大人寿、前海人寿等4家被保监会限制业务的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也备受业界关注。

本报记者了解到,恒大人寿针对其流动性问题在偿付能力报告中表示,其四季度的业务净现金流入135.11亿元,投资净现金流出121.68亿元,筹资现金流出0.02亿元,合计净现金流入13.41亿元。在此基础上,预测未来综合流动性比率和流动性覆盖率较高,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处于安全区域内,流动性充裕。

恒大人寿称,公司在保证总资产收益的要求下,配置了大量优质流动性资产,包括现金、货币基金、短期存款等。为了丰富融资手段,降低融资成本,恒大人寿还计划发行资本补充债。通过上述措施,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能够得到提升,流动性水平也将更充足,足以应对极端情景下的各种支付义务。

前海人寿则表示,公司使用现金流压力测试的方法对公司未来3年的现金流进行了评估,测试结果显示公司整体未来各期现金流均为净流入。为了防范可能出现的流动性风险,采取了系列具体举措,包括加强销售管理,引导客户长期持有保险合同,降低退保风险;定期对公司现金流进行压力测试,并将现金流压力测试结果和管理措施及时反馈管理层,根据压力测试结果调整业务和资产配置计划等;针对流动性可能不足的情况,提前做好流动性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流动性应急预案演练。

“次级债等融资手段对于险企而言,不一定会得到投资者的响应,目前资金利率也比较吃紧,对于险企而言也是一种负担。另外一方面对于股东方来说,进一步增资也不一定每家股东都愿意同比例增资,今年对于险企而言将是很艰难的一年,一面需要压缩保费规模,一面又要应对给付压力。”对此,一家合资寿险公司管理层受访时也坦言。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冉学东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