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定居点冲冠怒,以色列死磕安理会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12-30 22:38:53

摘要:2016年12月27日,以色列外交部宣布,出于对联合国安理会2334号决议的抗议,决定暂停与安理会15个成员中12国的外交工作关系。免于这一报复的除美国外,只有尚未与以色列建交的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

马晓霖

2016年12月27日,以色列外交部宣布,出于对联合国安理会2334号决议的抗议,决定暂停与安理会15个成员中12国的外交工作关系。免于这一报复的除美国外,只有尚未与以色列建交的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此前2天,以色列外交部还召见了10个投赞成票国家的大使当面抗议,并威胁重新考虑与联合国的关系。以色列发飙对抗安理会并对相关国家实施集体反制,这在当代外交史上几乎是破天荒的事件,体现了以色列在“土地还和平”问题上的固执和强硬,也必然使其在国际舆论中陷入新的孤立。

美国弃权,以色列怒不可遏

2016年12月23日,安理会在美国弃权的情况下,以14票赞成通过第2334号决议,谴责以色列扩建定居点行为。该决议称,以色列在1967年战争所占领的包括东耶路撒冷在内的巴勒斯坦领土建立定居点,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类似行为公然违反国际法,严重阻碍实现“两国方案”,阻碍实现公正、持久和全面的中东和平。决议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在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一切定居点活动。

据报道,决议通过后,安理会大厅响起长久掌声,这气氛直观地表达了国际社会对以色列扩建定居点的一致态度和立场。投票支持这一决议的,除中、俄、英、法4个常任理事国外,还有日本、乌克兰、安哥拉、埃及、乌拉圭、西班牙、塞内加尔、新西兰、马来西亚和委内瑞拉等10个非常任理事国。这也是36年来安理会首次通过有关以色列定居点的决议。这个决议受到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世界的普遍欢迎,被称为奥巴马的中东政治遗产之一。

美国长期在中东问题上袒护以色列,并曾否决数十项不利于以色列的决议草案,这次令人意外地开了绿灯。虽然奥巴马政府曾于2011年否决过类似决议草案,但反对在被占领土建立定居点,是自里根时代以来美国历届政府的基本主张,包括一直冻结国会要求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的法案。美国驻联合国大使鲍尔在投出弃权票后强调,美国放行2334号决议是基于定居点问题严重恶化并威胁到“两国方案”,但对该决议弃权不会削弱美国对以色列安全的坚定支持。

决议通过当天,以色列政府就怒不可遏地抨击其为“可耻”,并且首先把矛头指向美国。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随后的内阁例会上,抨击奥巴马政府背信弃义,把盟友间的分歧拿到安理会。他指责美国背后操作甚至发起这项决议案,并向其他安理会成员施加压力推动决议出台。以色列驻联合国大使也公开斥责美国是幕后推手,联手其他国家对付以色列,并称这是“美以关系中悲哀的一天,可耻的一页”。他还威胁将披露奥巴马政府操纵此次投票的黑幕,并将相关证据提交给特朗普新政府。

美国一直被视为以色列最坚定盟友和安全保护者,以色列既然与其开撕,对其他国家态度自然更不客气。决议通过当天,以色列宣布召回驻新西兰和塞内加尔大使,取消塞内加尔外长来访计划和所有对塞援助项目。除前文提及的各种报复措施外,以色列还宣布推迟乌克兰总理原定上周的访以安排。且强硬表示,除决不遵守2334号决议外,而且要削减对5个联合国机构提供的资金,并重新考虑与联合国的关系。2016年12月28日,不依不饶的以色列又抨击英国发挥了很坏的带头作用,称埃及受到以色列压力撤销提案,英国与巴勒斯坦代表又鼓动新西兰提交了草案。

定居点,巴以冲突的巨障

作为对抗安理会2334号决议的另一个举动,以色列政府可能批准新的定居点扩建计划,在东耶路撒冷建设5600套定居点住宅。这表明以色列在既定政策道路上一意孤行,定居点问题很有可能再次升温,使被边缘化的巴以冲突重新成为焦点。

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在迅速摧毁埃及、约旦和叙利亚三国空军掌握制空权后,又三面出兵,分别占领埃及西奈半岛、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约旦控制下的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地区,史称“六五战争”。此后,为了强化对占领区的控制,以色列鼓励犹太人在上述地区建立定居点,并提供优惠政策和武装保卫,定居点问题由此产生。

根据国际法,占领当局不能改变被占领土的地理、人口等自然状况,以色列定居点的非法性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一致认定。老布什执政期间,为了惩罚以色列扩建定居点,一度冻结对其100亿美元贷款担保。以色列单方面宣布耶路撒冷为“统一和不可分割的首都”这一立场,也被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拒绝,迄今只有3个拉美小国承认并将驻以使馆设在耶路撒冷。

定居点是以色列“土地还和平”的谈判筹码之一。1979年以色列与埃及签署和平协议后,不仅分阶段撤离西奈半岛,而且全部拆除定居点,并动用军队强行将定居者撤回。虽然戈兰高地有1000多平方公里依然处于以色列占领之下,但以色列多次表示对戈兰高地的主权不持异议,只待与叙利亚关系正常化后交还被占领土,那里的定居点也自然不复保留。

巴勒斯坦被占领土的定居点始终是障碍巴以实现和平的绊脚石之一。自1967年战争以来,以色列在加沙地带、东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先后建立了200多个规模不等的定居点,不仅对东耶路撒冷推行事实上的犹太化,挤压巴勒斯坦原住民生存空间,还通过定居点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水源、交通要道、制高点和边境地区严加控制。定居点也常常成为引发双方暴力冲突的导火索,毒化了相互信任和舆论环境。

巴以1993年达成奥斯陆和平协议,商定巴勒斯坦人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人口密集城市经过5年过渡自治后,双方就定居点前途、耶路撒冷归属、难民权利、边界和水资源划分等问题进行最终地位谈判。由于双方核心争端差距太大,内部强硬势力渐成主流,巴以不仅未能如期完成最终地位谈判达成永久和平协议,反而陷入多轮流血冲突,和平希望日渐渺茫。在这种大背景下,以色列持续扩建定居点,被巴方指责试图以“造既成事实”蚕食和吞并被占领土。据统计,目前东耶路撒冷的以色列人已达20万,约旦河西岸定居者多达43万人,部分定居点已与东耶路撒冷连成一体,使未来定居点和耶路撒冷归属的解决更加困难重重。

以色列驻华使馆发言人裴俐2016年12月27日向中国媒体人和学者发布声明称,“以色列一直并将继续谋求同邻国的和平相处与稳定,致力于在不设任何前提条件下通过以巴双边直接对话实现‘两国方案’。以色列的一贯立场是,外部势力强加的和平协议不是真正的和平协议。”

声明再次谴责联合国对以色列采取偏见和区别对待立场,但强调将继续加强以中友好交流。问题在于,半个多世纪前以色列重新立国就是联合国决议的产物,在定居点问题上抵制安理会决议,全面与国际社会对抗,很明智吗?

(作者为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