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正释放“洪荒之力” 多方联手共同构建开放生态圈
见习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过去三十几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主要是靠出口和投资这两驾马车,背后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的重工业。由于劳动成本上升,失去了竞争力,资源型重工业也面临非常严重的过剩产能。这两个产业目前已经无法支持中国经济继续增长,这时以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投入和轻资产为特征的消费驱动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消费金融发展已经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期”。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交易规模在2015年达到250亿,预估2016年底将至680亿,前景不容小觑。另有数据称,中国零售消费品总额近年来快速攀升,预计到2020年,消费金融资产余额将从2015年的近5万亿元增至15万亿元,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将达到43万亿元。消费金融需求的爆发式增长,将释放消费金融市场巨大潜力。
12月16日,在第二届中国消费金融发展大会上,极融CEO许一震指出,打造互联网消费金融场景化,构建开放式消费金融生态圈,助力内需潜力释放,不仅顺应了国家对消费金融的政策性引导,更是普惠金融时代下,消费分期付款诉求的崛起。基于内需增长的迫切需求,及“80、90后”逐步成为消费市场的主流群体,传统的消费观正逐渐改变为提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在宏观背景下,消费金融还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消费金融场景化也会成为普惠金融的新重点。
企业试水消费金融
自2009年国家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以来,政策面一直鼓励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大力支持消费信贷的发展,以推动消费金融的发展;逐渐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范围推广到全国。与此同时,政府相继出台新政策推进消费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消费者的行为轨迹和消费方式正在悄然发生改变,由最初去各大实体店购物到网上购物,再到如今打开手机APP便可实现交易,消费的商业模式与渠道正在被重塑。”许一震表示,欲尝试消费分期的商户数量非常庞大,但限于诸多门槛,面对消费金融蓝海,这些商户只能望而却步。因移动端可以随时随地对消费者的需求产生回应,其是否贴近消费者,功能设置能否在消费者产生消费需求时完成交易转换,则成为这类商户成功的关键。
值得一提的是,商户在试水消费金融时面临诸多痛点和难点,许一震分析称,一是商户本身无风控经验,无法判别优质客户,存在一定的风险成本不可控;二是,市面上现有的小贷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成本较高,对接后,很可能导致客户体验不增反降;三是现有分期产品无法针对商户有效定制,覆盖客群或授信额度有限。
基于众多商户在开展消费金融时遇到的难点,16日,许一震宣布“极融分期”正式上线。
据了解,一些商户对接某些互联网电商巨头的消费分期服务,短期拉动了业务增长,但随着这些电商巨头的无边界扩张,商户和巨头之间往往会产生直接业务竞争,商户普遍担忧客户会因此流失。
此外,一些消费金融公司,由于看中商户的客户流量,但缺乏帮助商户根据场景定制专属消费分期业务的能力,输出的产品和风控策略亦无法满足商户覆盖全部目标客群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对客户流量的吸引与转化力。
而刚刚上线的“极融分期”是从商户的业务场景出发,以大数据精准营销、大数据风控为核心,帮助商户提高客户留存率与转化率。据许一震介绍,“极融分期”7天便可实现为商户打造一个银行级消费金融服务平台,并且有望在1个月内实现盈利。同时,随着商户规模的扩增,极融分期也会不断优化产品,助力商户业务跨越式增长。
在此过程中,极融分期依靠银行信赖的风控能力,将经严格审核通过的分期需求提交至银行,由银行完成放款,通过极融分期,商户和银行均可以最低成本完成对接,商户获得低成本资金,银行获得优质资产导入,双方构建一个共赢的消费金融生态圈。
构建开放式消费金融生态圈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适应消费升级趋势,金融公司需要不断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助力内需潜力释放,增强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这符合国家对消费金融的发展期许。极融分期把助力内需潜力释放作为己任,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打造开放式消费金融生态圈,更好地助力消费升级,助力内需潜力释放。
消费金融是一个迅速发展的生态圈,在这个生态圈里,消费者、商户、消费金融平台、资金提供方,及支付和大数据征信等需要形成良性互动。许一震介绍,整个生态圈的核心是商户,只有商户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提升客户消费体验,实现消费升级。消费金融平台在整个环节中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服务消费者来助力商户发展。他举例说,极融分期近期与爱回收达成合作,通过极融分期帮助爱回收加速实现“新手机租赁—回收—再利用”的创新业务模式,在满足部分消费者频繁换手机需求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手机消费的环保模式。而这个合作过程,实际上也是通过消费金融实现内需潜力释放的过程。
“极融分期的目标商户就是类似在垂直细分领域有特色、有创新产品或服务的互联网平台。”许一震坦言,消费金融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前景不可估,它需要多方联手共同构建一个开放的生态圈,首要的应该是对中小商户开放,提供他们优质的消费金融平台服务,催生出消费者青睐的产品,从而在电商巨头强势把控流量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