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达8万亿 中外资本抢滩中国健康管理市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在大多数人的意识里,看病难就是挂号难,其实不然。
“挂号难仅是目前就医问题的一个方面,其实,看病难还主要表现在一旦生病,我们不知道该选择哪家医院更合适,进了医院,不知道该选择哪个科室更合适,也就是说,医疗信息对称和信息资源的筛选还需要优化。”12月10日,北京国资公司党委副书记、首都医疗集团董事长范月仙在首都医疗优合酒仙桥诊所开业典礼上表示,随着人们对健康管理的重视,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尤其突出,拥有领先国际的医疗技术、方便快捷的门诊预约、家庭医生上门出诊、多家国际医疗保险直付、多语言翻译与支持、贴心周到的就医专程陪护等服务的医疗资源尤其缺乏。
“治未病”渐形产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老龄人口数量不断上升,健康管理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人们只有生了病才会去看病,但是,很多尚未发展成疾病的身体问题恰恰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12月10日,北京大医同盟健康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兢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管理的目的是“治未病”,比如,大量亚健康状态的群体,健康管理正在逐渐被人们所关注。
就此,王兢举例表示,其哥哥有严重的睡眠障碍,曾经就医于国内各大三甲医院,但大部分医生并不认为睡眠障碍属于疾病,均是开一些安神方面的药物进行睡眠干预,效果甚微。后来,其哥哥在美国找到一位健康管理医生,该医生从营养膳食、健康运动以及心理引导等方面进行了梳理,睡眠问题迎刃而解。
有关数据标明,我国亚健康人群现已超越75%,与养分有关的慢性病,如脂肪肝、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肿瘤等已占逝世因素的80%,大家的健康需要已由传统、单一的医疗医治型,向疾病防止型、保健型和健康推进型转变,社会各阶层的健康需要继续不断提高。
就此,首都医疗优合诊所CEO盛蓓表示,作为一个高端的连锁医疗机构,首都医疗优合诊所便是健康管理中的一个环节,比如,诊所拥有国际认证的专业医生团队,并与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同仁医院等多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密切合作、共享优质专家资源,专注为境内外人士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国际标准医疗服务。
据记者了解,首都医疗优合诊所特设“家庭医疗官/企业医疗官”,为个人、家庭及企业提供安心、舒适、便捷的医疗保障,拥有全面的健康管理功能。
继IT行业之后的新增长点
其实,针对健康管理市场的竞争已有多年,从2013年春天开始,中国健康体检管理市场便已进入了“亿”级较量。
曾有一组数据表明,每投入1元钱的健康预防投入,平均可以减少9元药费和100元的抢救费、误工损失、陪护费等后续投入。从成本核算和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考量而言,预防性健康投入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医疗卫生工作最急迫解决的问题之一,也因此成为资本市场最受欢迎的方向之一。
据记者了解,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发展异常迅猛,目前国内已有超过3000家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其中有数家已经获得数千万美元巨额投资,而境内外资金预计有超过10亿美元会投入国内的健康管理行业。
同时,健康管理作为一种最具活力的健康服务模式,已越来越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越来越深入人心,被主流社会认可和接受,越来越得到了体检中心、保险公司、健康产品厂商等上下游的关注,并逐渐融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运营体系。健康管理行业已经成为国内继IT行业后又一个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居民物质财富不断增长,居民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已成为社会共识。在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单列“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章,将健康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已达2万亿元。
而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预测,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市场规模将高达8万亿元。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