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约翰·戈登:中国刺激计划应关注经济层面

作者:陈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7-10 20:53:52

摘要:约翰·戈登:中国刺激计划应关注经济层面

约翰·戈登:中国刺激计划应关注经济层面


——华尔街大师约翰·戈登中国行活动启动

本报实习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编者按

   金融风暴重创全球经济,全球机构对危机是否已经结束争论不休,全世界的投资者面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茫然若失。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帝国轰然倒塌,让每一个投资者都失去了安全感,危机阴影和迷茫情绪蔓延全球,但总有一双眼睛能找到光明……
    奥巴马的改革政策能挽救美国经济吗?美国式的经济模式还能持续吗?金融危机结束了吗?全球性的通货膨胀来了吗?一连串的问题闪烁在我们星球的各个角落,为什么我们总是重蹈历史的覆辙?我们能从历次金融危机中汲取什么经验?华尔街的辉煌与沉沦,提醒着今天正在崛起的中国资本市场的建设者、管理者和投资者,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的资本市场路在何方?
    如果说,华尔街是一条街,中国的华尔街在哪里?
    如果说,华尔街是一群人,中国的这群人在哪里?
    下一场博弈的主角会是你吗?
    8月18日至25日,华尔街大师将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与您近距离接触,主题演讲加上高端对话将带给您非凡的感受。

    继《华夏时报》邀请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中国行活动取得巨大成功后,本报再次盛邀美国经济历史学家、华尔街著名观察家、全球畅销书《伟大的博弈》作者约翰·戈登John Steele Gordon来华举行“谁是伟大博弈的主角?华尔街大师约翰·戈登中国行”活动。本活动系《华夏时报》大师面对面系列活动的又一大手笔,将于2009年8月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大城市举行为期两周的主题活动。   
    戈登先生将于8月16日抵达北京,并在四天时间内参观国内包括央行、证监会在内的北京金融机构,并在主题活动中与多位知名银行家、经济学家及现场嘉宾就当前投资者关心的话题展开一系列讨论。8月19日戈登先生将抵达上海,对话多家金融机构及政府高层,在黄浦江畔探寻上海的“华尔街”。8月22日开始,戈登先生将于广州与政府官员、金融高管、主流媒体及现场嘉宾论剑羊城。8月23日戈登先生将抵达本次中国之行的最后一站深圳,在中国最具开拓精神的城市探讨华尔街崛起的秘密。   
    金融帝国的历史经验和正在崛起的大国金融界还能交织出怎样的火花?答案将于如火的8月揭晓。
    在戈登先生即将成行之际,本报记者于7月4日美国独立日对其进行了专访。
    《华夏时报》:很多人称本次金融危机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你在金融危机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戈登:相对于1930年多国政府以邻为壑的单边政策,我印象最深的是金融危机中多国间的紧密合作和政府迅速行动支援金融机构。我个人认为最坏的时候已经过去,经济复苏已经开始。
不赞成奥氏政府大手大脚
    《华夏时报》:你认为奥巴马政府推行的金融改革能够塑造一条新型华尔街么?
    戈登:新监管政策肯定将会改变华尔街,希望能帮助其向好。但是他们仅是在准备、提议而没有实施,我们可以对其结果拭目以待。
    《华夏时报》:你现在最关注美国经济的什么问题呢?
    戈登:我现在最关心的是美国怎样才能恢复财政秩序,我不是很赞同奥巴马和其委员会的大手大脚,虽然现在国债所占GDP比例不算特别大,但债务的增速比历史上任何和平时期都高。如果政府不进行强有力的控制,在战后婴儿潮这一代迎来退休潮的时候,情况会更糟。
    《华夏时报》:美国式的小政府大自由模式一直被奉为市场经济的标杆,你认为这次严重的金融危机后,这种模式会受到影响吗?
    戈登:美国的政治经济模式自其诞生以来一直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羡慕和模仿的对象。我相信美国模式仍在当前主导世界,但是这种主导地位将会被一些其他模式影响。另外,我说过,政府根本不能良好地运作企业,因为政府是由政客组成的,他们首先考虑的是政治利益,所以我不赞成此时将企业国有化。
克鲁格曼的政治倾向太强
    《华夏时报》:你对克鲁格曼先生怎么看?
    戈登:我认为克鲁格曼在他的专业领域是超一流的经济学家。但是当他披上政治的外衣后(就像他在《纽约时报》的专栏),我认为他就仅仅会说“向上势头在减缓,猪有翅膀,月亮是由绿色奶酪构成的”。他的政治倾向现在太强了。就连《纽约时报》的编辑都这样写道:“克鲁格曼先生在描述事实上遇到了麻烦。”
    《华夏时报》:你觉得中国能产生类似华尔街这样的金融帝国吗?
    戈登:得益于中国经济30年来的飞速发展,其资本市场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资本市场的全球化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领域的全球化速度,现在全球的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交易,而投资者在哪里进行交易反而不重要了。所以现在的金融体系中,像纽约、伦敦、东京和上海这样的城市将共同组成世界金融中心。
    《华夏时报》:相对于奥巴马的经济刺激政策,你怎么看中国政府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
    戈登:我不喜欢奥巴马的经济刺激计划,为了平衡国会间各方势力的利益,向相关群体作出了妥协,而且没有任何证据能证明此计划对经济产生了积极效果。所以,我希望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多关注经济层面的问题,而不是更多关注政治平衡。
    《华夏时报》:当前中国的经济学家存在分歧:国家是否应该趁现在的机会进行更深层的经济改革,是继续投资拉动GDP还是大力发展消费服务型的第三产业,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戈登:在自由市场,我们不会面对这个问题。千百万人民群众自己会替自己的钱做主,人们按照自己的判断配置投资。而专家们在做出决定时,他们只会永远主观考虑自己的利益。
股市板块多多益善
    《华夏时报》:对中国股市即将迎来的创业板,你有什么看法?它能成为像纳斯达克一样富有吸引力的双赢市场吗?
    戈登:板块是大盘的缩影,所以总体来说,多多益善。以纳斯达克为例,追溯道琼斯自1896年来的历史,纳斯达克是一个极好的创意。
    《华夏时报》:从历次金融危机的经验来看,目前有通货膨胀的风险吗?在未来的1-2年中经济还有再次滑落的风险吗?
   戈登:复苏已经开始,一旦复苏趋势趋于明显,出现通货膨胀的风险会越来越大,因为各国的中央银行在去年将巨额资金注入市场。这些钱必须回笼以避免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但是如果那样做,激进的措施也许会将世界经济拖回衰退和停滞的深渊,就像日本所经历的失去的十年一样。
    《华夏时报》:对于现在很多国家热议的超主权货币你怎么看?
    戈登:我对“即将出现取代美元地位的货币”这种说法持怀疑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不怀疑,我们将有一个拥有世界货币管理机制的全球性金融管理机构。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预计在这个过程中,相对非主流货币(里拉、法郎、马克已经成为历史了)会被取代,世界上仅仅会剩下一些非常重要的币种(美元、人民币、欧元、日元)。
    《华夏时报》:我读了你近期的文章,你认为美国政府不能很好地运作企业。你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国有企业,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戈登:很简单,去国有化。

其人其书

    约翰·S·戈登,美国知名作家和经济历史学家,1944年生于纽约,其祖父和外祖父均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拥有席位。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他以大历史观的独特视角,深刻剖析200多年来华尔街的兴衰沉浮和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崛起的前因后果,其撰写的《伟大的博弈》一书风靡全球,因此,约翰·戈登又被公认为是当今最了解华尔街真相的经济学家。
    对于《伟大的博弈》,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如是评价:“这是一部难得的资本史诗巨作。”而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则对其书对中国的价值这样评论:“将华尔街的历史放到美国这样一个大国兴起的背景下去描述,有助于我们超越浩瀚繁复的历史事实,去研究和发现一些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