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新发数量空前难增规模 基金本命年乱象丛生

作者:陈旭

来源:

发布时间:2010-12-17 20:05:24

摘要:新发数量空前难增规模 基金本命年乱象丛生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陈旭 北京报道

   今年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的本命年,从上一个虎年到这一个虎年,任何人都难以简单概括这个行业12年来的发展和现状。但是,2010年,这个行业却可以用“比较乱”来概括。基金公司或有一乱,交易乌龙、老鼠仓、利益输送、大批基金经理离职、公司内斗、证监会“严打”风暴、股权纠纷乃至近期的喉部息肉风波……行业的负面新闻超过以往任何一年。
    基金行业怎么了?这是存在于媒体和投资者心中的一个问题。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0日,市场上的706只基金中144只成立于2010年,但基金业的整体规模却基本没有增加。在产品发行繁荣的表象下,种种问题已经浮出水面。南方基金总经理高良玉曾经告诉记者:“我最痛苦的事情是行业增量做不上去。”也许“乱”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到底是什么?
年发144只新基
难破3万亿“魔咒”
    12月15日,夜。北京寒冷的天气并没有影响俏江南金融街店的生意。粗略翻阅门口的订台信息,当晚至少有4家基金公司在这里订餐,路过这些包房门口,觥筹交错之中,你可以很容易地听到包厢内关于产品报批之类的议论。
    2005年末,公募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到5000亿,2007年末,公募基金业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了3.28万亿,2年间资产管理规模暴增6倍,当时A股的总流通市值是9.3万亿。而到了本命年2010年末,当A股的流通市值已经增加至19万亿时,公募基金业的资产管理规模则变为了2.65万亿。
    市场话语权的沦丧显而易见。
    当保险资产管理规模突破4万亿时,即便加上2009年末规模达到7765亿的社保基金和3000亿的年金市场规模,公募基金的整体规模仍然低于保险资产管理的规模。所以基金业的种种怪现象似乎都不难找到病根:规模。规模小的基金公司为了让渠道卖力营销不得不折本讨好渠道,规模大的基金公司则因为管理费收益颇丰而遭遇后续的种种问题。
    为了鼓励基金产品创新,监管部门于2010年启动了5条产品审批通道,允许基金公司同时上报QDII、股票型、债券型、专户和创新型等5类基金产品,以达到降低创新成本和缩短审批时间的目的。在这样的审批环境下,今年初至12月10日所发行的新基金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如果算上目前仍在监管部门等待批复的基金,2010年所发行的基金能占到12年来的四分之一。但这并没有丝毫减少各家基金公司总经理来往于证监会和公司所在地的频率。“到年底了,产品压在会里,老总肯定着急啊。”工银瑞信基金公司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负面报道时有发生
    对于规模的焦虑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赎旧买新。在业内一直存在一个现象,就是银行的理财经理劝客户赎回老基金,申购新的基金。一方面是银行渠道销售奖励和销售任务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各家基金公司新发基金冲规模的浮躁。在各种焦虑、压力以及浮躁的影响下,一些基金公司透支未来数年的管理费“孝敬”渠道并不难理解。“为什么发了这么多基金,总规模没有增加,原因是我们的市场逻辑是错的。”海富通基金公司总经理田仁灿如是说。
    “规模不是卖出来的,是管出来的。如果规模和业绩只能2选1,我们宁愿选择业绩。”这是华夏基金总经理范勇宏在一次内部会议上的发言。当然,并不是每个总经理都有这样的底气。
    之所以说2010年是基金行业乱象丛生,是因为今年以来行业的负面新闻超过以往任何一年。自从交银施罗德跨年度ETF价格异常波动拉开2010年大幕后,每个月似乎都不缺负面热点。大龙地产门、华泰柏瑞总经理遭举报、华夏基金扑朔迷离的股权斗争、李旭利被调查传闻、莫泰山转投私募等事件让公募基金的信任度跌至冰点。
    “这也从侧面说明这个行业有活力。”北京一家券商的基金分析师笑称。在一连串的负面新闻背后,隐藏的是种种行业性问题,如何杜绝老鼠仓、私募应该怎样监管、员工持股是否可行等等。在这个一切向业绩看齐的行业,公募基金已经落后于私募基金。据统计,截至12月15日,公募今年最可能夺冠的华商基金孙建波的收益是45.75%,而私募基金的第一名“世通1期”的收益率则高达92.66%。而所有偏股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7.11%仅仅略高于CPI的涨幅。
由乱而治值得期待
    据Wind统计,今年初到12月15日,共有366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动,这个数字超过了2004年至2009年5年时间全行业基金经理变动的总和。莫泰山、陆金海、吕秋梅、詹松茂、裴勇、祖煜、刘珀宏,今年以来已经有7位总经理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尽管监管层频频表态,但是公转私的轰轰烈烈之势似乎难以阻挡,而监管层的“严打”风暴则让越来越多的老鼠仓和内幕交易浮现在了公众面前。
    在一个依靠信誉和责任承诺而生存的行业,负面新闻频发给行业规模萎缩添上了一个注解。虽然2010年已经接近尾声,但是负面新闻却完全没有减少的趋势。“我们做这个行业是为了谁?”中邮基金总经理周克问过记者这样一个问题。
    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希望。在这个纷乱的行业中,仍有一些公司在坚持被很多同行所遗忘的原则:价值投资,而《基金法》的各种修订办法也被提上了日程。也许,2011年会有不同?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