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 林毅夫:全球贸易新常态源于金融危机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全球贸易正在从高速增长、美国核心、中国驱动的旧常态,向增长趋缓、三足鼎立、结构区域化的新常态演变。”9月28日,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访问教授、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院长鞠建东在全球贸易新常态与经济治理新框架研讨会上发布了《全球贸易新常态与经济治理新框架》研究报告,同时,他以“一体两翼、三足鼎立”来总结此份报告所研究的话题。
据记者了解,该报告主要涉及讨论“全球贸易的新常态”、“全球治理的新框架”和“全球开放的新战略”三个问题。
渐变新常态
对于全球贸易的新常态问题,鞠建东提到,自2012年开始,国际全球贸易已从“高速增长、美国核心、中国驱动”的旧常态向“增速放缓、三足鼎立、区块结构”的新常态演变。
而对于这个时间点,鞠建东认为,从2011年开始,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已经经历连续5年的下滑,其中,2015年全球贸易的增长速度为-13.6%,负增长的严重程度仅次于2009年。
具体从全球贸易的结构来看,2000年时,美国贸易总量占全球的15.48%,第二名德国与第三名日本的贸易总量加一起还在美国之下。美国不仅是第一大贸易国,还是最多国家的最大的贸易伙伴。
不过,这一局面从2013年开始有所转变,中国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贸易国,中国、美国和德国依次成为全球最多国家的最大的贸易伙伴。原来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向中、美、德三足鼎立的结构转变。
国际贸易新常态,必然要求全球经济治理出现一个新的格局。
在鞠建东看来,当前的全球经济治理新的格局,正从“G2”到“G1”再到“G3”转变。所谓“G2”指的是,二战之后,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所谓的“G1”指的是1975年以后,由美国所领导的一超多强的经济体系。
就此,研究报告中表示,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一超多强的世界经济体系,已经不能再有效地进行全球经济治理。“G3”应运而生。所谓的“G3”指的是,相对于全球北美、欧洲、亚洲价值链,三足鼎立的新格局之下,由美国代表北美经济体,由德国代表欧盟,以及由中国代表的东亚共同体。
但是目前,东亚缺乏一个深度的自贸区,以鞠建华为代表的研究报告团队提出,要以华夏文化为纽带,基于现有的经贸体系构建华夏共同体。通过对文化、贸易和政治关系贴近性的筛选,鞠建华认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澳门、台湾、韩国、蒙古、朝鲜、新加坡、越南这9个国家和地区较符合华夏共同体的范畴。
鞠建东用“一体两翼”来高扩全球开放的新战略。其中,一体指的是华夏共同体,两翼指的是“一带一路”。也就是说,通过“一体两翼”奠定中国和东亚经济在世界经济的核心地位,从而建立三足鼎立多元发展、合作共赢的全球经济发展与治理的新框架。
建议推行结构性改革
贸易可以使得国家和地区更好地发挥比较优势,是与快速增长互为条件的。
“我赞同鞠建东所提出的全球贸易出现新常态的观点,而这背后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没有走出2008年的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林毅夫表示,2008年之前,每年的全球贸易增长是全球经济增长的2倍以上;而2008年以后,全球贸易的增长却慢于全球经济增长,未来这个情形可能会延续。
就此,林毅夫表示,金融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很多人失业,失业之后就没有了收入,从而导致消费下降,同时,危机爆发以后,消费需求本身就有下降,导致很多国家在现有的产业上面出现了产能过剩,有了产能过剩以后,投资的机会就减少。那么,这就表现出来,在2008年危机爆发的时候,突然间全球贸易出现悬崖式的下点,各个国家贸易突然间减少,失业突然间增加,包括在中国沿海地区,有2000多万个工人面临失业的危险。
当然,在2008年11月份的时候,在华盛顿召开的20国集团的第一次高峰会议,那么在这一次高峰会议的时候,20个集团达成了三项协议,这三项协议是每个发生危机的国家,回去以后解救他们自己的金融机构,避免金融机构的崩溃。
自此,每个国家回去以后都主动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一方面提供社会保障,避免因为失业造成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进行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投资来驱动需求,稳定经济、创造就业。第三点,坚持开放政策,过去发生危机,一个国家出失业率的增加,很容易变成贸易保护主义,导致的结果其实是一个大家都输的博弈。
而这次恰恰不同的是,在20国峰会上面,各国达成一致,不管国内的就业状况怎么样,大家都要坚持开放的贸易政策。
“从2008年的危机到现在,已经有7年多的时候了,但是发生危机的发达国家并没有完全复苏。”林毅夫表示,发达国家过去每年的经济增长是3%和3.5%之间,但是到现在,7年的时间过去了,美国的经济增长率虽然好一点,也不过在2%和2.5%之间,欧洲国家是在1.5%之间,日本从1991年的泡沫经济破灭到现在是每况愈下,在0到1%之间,他们不复苏的话,他们的需求就减少,当然就会影响国际贸易的增长情形。
就此,林毅夫表示,这种情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变成一个新的常态,“全球贸易新常态背后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经济没有走出2008年的危机所带来的后遗症,那么,在这种状况之下,怎么让贸易恢复常态?让贸易恢复常态的前提是什么?是发达国家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然后让它经济增长,恢复常态,那么全球经济贸易才能恢复常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