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俄关系为何惊天大逆转? 从剑拔弩张到投怀送抱,一场政变令其改弦易辙
马晓霖
国际关系就是一个利益场,国际政治就是一个交易圈。没有什么案例能比土耳其和俄罗斯关系迅速告别寒冬走向暖春更说明这个道理了。一场未遂政变前后的世态炎凉,让土耳其看到谁是敌人谁是朋友,一次出乎预料的天赐良机,让俄罗斯调整政策化敌为友。
8月11日,土耳其宣称将恢复对叙利亚“伊斯兰国”武装目标进行空袭,并要求俄罗斯联手对付“共同敌人”。仅仅9个月前,俄罗斯还死死咬住土耳其与“伊斯兰国”武装暗度陈仓的把柄,并对其在叙代理人土库曼武装痛打不已,导致土耳其击落一架俄罗斯轰炸机,双边关系遭遇断崖式挫折。土俄关系大开大阖犹如过山车,其实非常符合两国总统的行事风格,但说到底,“火鸡”与“俄熊”从剑拔弩张到投怀送抱,实乃情势所迫,各有所图。
挫败政变,俄施援手?
“七月政变”几乎颠覆埃尔多安十多年的铁腕统治,内幕至今破朔迷离。埃尔多安当天曾指责美国支持“居兰运动”策动军方叛乱,并立即关闭驻扎美国空军的土耳其因吉尔利克基地。
阿拉伯半岛电视台报道称,埃尔多安麾下的情报部门在政变发生前6个小时就获悉阴谋,并做了相应准备才轻松挫败政变。这关键的6个小时间,土耳其与大国间私下如何互动不得而知。但是,此前20天埃尔多安突然向俄罗斯服软道歉示好,再次赢得回报:普京第一时间对未遂政变表示谴责,这与美欧初期的暧昧立场以及随后指责埃尔多安肃清对手的表态大相径庭。事关政权生死存亡,美欧落井下石,俄罗斯雪中送炭,埃尔多安该信任哪一方,结论无需多想。
也许俄罗斯的作用还不止于道义和舆论支持,而是以军事手段解救埃尔多安于倒悬。有媒体称,埃尔多安挫败政变次日就公开感谢普京“救命之恩”。未遂政变之初,埃尔多安声称其座机一度被战斗机导弹雷达锁定,事后又指责击落俄轰炸机的飞行员参与了政变。近日甚至有人爆料称,CIA间谍驾驶的战机意欲击落埃尔多安座机,但美国军方发现,俄罗斯S500导弹系统已瞄准包括这驾战机在内的美国海空目标,不得不紧急罢手。
笔者至今不太相信美国政府直接卷入这场未遂政变,更不相信有关俄罗斯在关键时刻不惜与美国开战而为土耳其两肋插刀。客观地说,政治嗅觉非常灵敏的埃尔多安不失时机主动和俄罗斯修好,而普京也乐意在捐弃前嫌的基础上借梯上楼拉近俄土关系,源自彼此的战略需要和现实利益。
去年9月底土俄关系急转直下。土耳其深度介入叙利亚内战,执意颠覆巴沙尔政权以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并试图打压与叙利亚、伊拉克交界地带的库尔德分离主义势力。然而,俄罗斯大举用兵不仅打乱埃尔多安的如意算盘,使其恼恨不已。更让其伤神的是,美国居然以反恐之名拉拢叙利亚库尔德人,助其扩大势力范围并呈现独立建国态势,而且通过安理会2554号决议与俄做了交易,瓜分在叙利亚的势力范围。
埃尔多安孤注一掷下令击落在叙土边境执行反恐任务的俄轰炸机,既报复俄罗斯军事介入,也试图让美欧为其站台,借北约之力遏制俄罗斯的军事行动。然而,美欧和稀泥并不打算为土耳其火中取栗而与俄罗斯在中东针锋相对。偷鸡不成蚀把米,土耳其旋即受到俄罗斯的经贸制裁。此后的连续恐怖袭击,不仅威胁土耳其的经济发展环境,也在动摇着埃尔多安的执政基础,最终使其不得不在死扛9个月后主动对俄罗斯说“对不起”。
关系重启,惺惺相惜
未遂政变给土俄加速升温双边关系提供了契机,并促成8月9日埃尔多安对彼得堡的访问。这是他平息政变后的首次出访,俄罗斯的重要性一目了然。“火鸡”与“俄熊”的热烈相拥,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基于太多共同利益。
战略方面:俄罗斯因为乌克兰危机与美欧陷入持续关系僵冷,并在中东欧地区形成一定规模的军事对峙,而且这一对峙有加剧和升级的风险。俄罗斯与土耳其修好并深化关系,不仅将扩大其在中东“围魏救赵”战略的成果,而且在北约阵营中打进楔子,削弱或瓦解来自西方阵营的压力。
土耳其自8年前呈现“南下东归”态势后,一直推进东方战略,深度介入中东事务,并试图在“突厥文化圈”框架下深化与高加索和中亚前苏联成员国的合作,进而提升其作为“独立一极”的大国地位。埃尔多安政权近年呈现的“集权化”和“伊斯兰化”色彩,饱受西方指责,土耳其孤独与疏离感日益明显。无论是土耳其的特立独行,还是埃尔多安本人的桀骜不驯,都与俄罗斯和普京风格相近,气味相投。双方重启关系后,可以共同应对美欧压力,获得更大战略腾挪空间。
埃尔多安在彼得堡声言支持俄罗斯在克里米亚和东乌克兰问题上的立场,可谓开北约成员国“倒戈”之先河,甚至被认为是北约分裂的关键点;普京则再次强调支持土耳其在宪法框架内处理未遂政变。这表明双方在战略与政治议题达成罕见默契。
经贸方面:俄罗斯面临美欧经济制裁和油价持续走低的双重困境,为了报复土耳其而断绝经贸投资等双边联系,无疑扩大了自身经济创面。恢复双边关系,俄罗斯可以扩大包括军品在内的对土经贸活动,缓解经济压力。俄罗斯“土耳其流”天然气项目最近已获得土方审批,这个拥有4条线路年供气量可达630亿立方米的工程第一期即将上马。此外,俄罗斯援建土耳其首座核电站项目也获得双方确认。
对俄罗斯而言,这是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合作突破,意味着向中东输出天然气和核电将延及欧洲市场,打破封锁并开源增收。对土耳其来说,这将缓解其能源短缺压力,未来还可通过收取天然气国境费而获得稳定收入。更重要的是,受连续恐怖袭击严重冲击的土耳其旅游业,将随着大量俄罗斯游客回归而有望提振,对保持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安全方面:与9个月前围绕叙利亚反恐行动而引发对峙和摩擦相比,土耳其邀请俄罗斯联合反恐,是国策逆转的重要标志。表明双方在安全合作领域已冰释前嫌,互信支持和借力。这意味着今后双方将加强在叙利亚等战场的协调与配合,无疑会扩大俄罗斯的中东朋友圈,巩固已拓展的势力范围,也将有助于土耳其遏制库尔德人分离主义势头,确保领土、主权统一与完整。
土俄关系180度大转弯,已对欧亚地区格局产生微妙影响,如果未来依托欧亚经济联盟和上海合作组织两大平台,双方继续深化信任与合作,势必进一步拉动地区乃至世界格局的变动。当然,土耳其外交转弯并非彻底投入俄罗斯怀抱,作为北约重要成员国和G20成员,美欧依然会对其拉拢利诱,让其继续扮演东方屏障。因此,出于孤独而相拥相爱的土俄关系,前景依然存在变数。(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