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水安卓式开放突围 VR风口 “少数派”蚁视重新定位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2016年被业界称为VR元年,互联网巨头纷纷布局,中小创业公司也如雨后春笋般争相投身VR行业。行业争夺愈演愈烈的大潮下,自称备受争议的“少数派”的蚁视突出重围。7月12日,蚁视正式发布二代VR头盔系列产品,并公布了年度70万台手机VR眼镜的亮眼成绩单。
对如何构建完善的VR生态、蚁视的定位,蚁视CEO覃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纯VR硬件厂商一定要过渡到带有平台属性的解决方案提供商,才有比较好的生存空间,所以蚁视的定位不是一家VR硬件厂商,而是“VR硬件+平台”厂商。
70万台销量
7月12日,蚁视在北京推出第二代PC端VR头盔产品,在前一代产品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幅度的优化及升级。同时,发布会上还展示了蚁视内容生态等内容,让蚁视再度成为整个VR行业的焦点。
在发布会上,覃政宣布了蚁视在过去一年的成绩单,透露其手机VR眼镜销量已突破70万台。在此之前,蚁视已经与联想、一加、海信等手机品牌进行了双品牌化的合作。
“成绩摆在面前已经证明蚁视所坚持的开放共赢策略完全是对的,这种方式可以发挥更好的优势,合作为王充分证明了,智能硬件的出货只有采用合作共赢方式才能最大规模去体现。”覃政表示。
目前,对于VR推广来说,横在设备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一道鸿沟是“内容”,有没有好看的VR电影,有没有好玩的VR游戏是第一批VR用户及潜在用户的核心诉求。
覃政介绍称,蚁视的内容生态包括三个部分,包括支持现有VR游戏、打造自有内容平台ANTVR home、针对更多合作伙伴ANTVR READY的计划等方面。
对于VR游戏的布局,蚁视透露,通过与Steam VR、OSVR的双平台合作,二代VR产品可畅玩所有的VR游戏(平台上HTC和OCULUS的VR游戏都可以玩);而蚁视自有内容平台ANTVR home,则聚合大量游戏资源、影视资源;蚁视正在与众多游戏公司在专属定制、游戏转制、联合开发等方面发力。
VR视频方面,蚁视陆续与乐视、爱奇艺等视频网站,华视影业、元力影业、每日视界等影视、动画公司,以及央视、开心麻花等达成合作,将制作出更多专业的VR视频资源。
可以看到,蚁视已从最初的硬件厂商转型为一家VR平台级企业,通过VR软件、硬件底层技术输出,达成大量合作,共建内容生态,实现给用户最优质的VR软硬件体验。
开放与封闭系统冲撞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VR设备以Oculus、HTC在业内最为知名。此次蚁视发布二代产品,也对其价格与HTC、Oculus相关产品进行比较,性价比优势明显。用覃政的话来说,是“不想做粗制滥造产品,希望把所有利让给消费者,以接近成本价格打造了这款产品。”
众所周知,VR作为一个新兴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标准亟待解决。对于VR行业而言,硬件与内容密不可分,这也就注定了如果没有一套行业通用的标准,就无法实现大众化的VR体验。对于任何行业来说生态都至关重要,VR行业尤甚。
如果说Oculus凭借雄厚的资本与技术优势,期望能够通过封闭VR生态带来统一的标准。那么蚁视则是采用开放的态度,期望集各家所长共同推进行业发展。这与当下手机行业中的IOS与Android系统的关系极为相似,两大系统并无优劣之分,但却是主导企业理念的体现。
“我们所有东西是完全开放的,包括我们对外输出的技术以及我们自己本身技术方案都是完全开放的,兼容性都是完全打通的。”覃政如此表示。
在覃政看来,任何一款新的产品都需要向下兼容,就好像彩电一定要能观看黑白电视才行,同样的道理,VR头盔在可以玩VR专属游戏的同时,一定要能观看普通3D电影、2D电影,玩原生3D游戏、2D游戏。
“手机发展了30年,从大哥大时代到了现在的智能手机,虚拟现实也是一样,未来会逐步出现超薄眼镜、AR眼镜、全息眼镜甚至是隐形智能眼镜,将取代智能手机将智能手机的所有功能在眼镜前面呈现,这也是蚁视30年的奋斗目标。”覃政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