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新集中采矿区配套不全,企业搬迁成本高 河北石料厂顶风复产利益链

作者:王晓慧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7-15 23:07:50

摘要:去年至今,为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河北等地的“关停并转”力度不小,治理雾霾有了明显成效,但严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的任务依然很重。

新集中采矿区配套不全,企业搬迁成本高 河北石料厂顶风复产利益链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去年至今,为改善京津冀生态环境,河北等地的“关停并转”力度不小,治理雾霾有了明显成效,但严防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的任务依然很重。

近日,有人举报在北京西南100多公里的河北易县,依然有被关停的石料厂违规施工,场区周边几公里尘土飞扬,生态受损。

就此,6月底,《华夏时报》记者驱车前往现场。一驶出通往易县的高速,记者便看到公路两边到处都是已被关停的石料厂;但进入下黄蒿村的地界儿后,路上到处散落的石子和飞驰而过的大货车告诉记者,一个正在施工的石料厂就在不远处。

石料厂偷偷开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被举报的石料厂正在施工作业,虽然仅有一台挖掘机在开采,但整个作业场地尘土飞扬。其间,偶尔有大货车驶入。

据举报人讲述,这仅是白天的场景,晚上的场区隆声不断、灯火通明、卡车频繁进出,“这家石料厂的日生产规模达到5000方石料,全年销售各种石材130万方,只要该厂作业,下黄蒿村周边方圆2公里范围便粉末飞扬,所有农作物、房屋等都被粉尘覆盖。”

据记者了解,该石料厂的全称为“河北易县永德昌工贸有限公司下黄蒿石料厂”,成立于2008年8月,当年通过整合5家个体小石子加工企业而成。

根据举报人讲述,2015年12月15日,易县开展了“环境保护大检查”行动,针对雾霾肆虐的天气进行整治,加之该厂采矿所有证照已于2014年7月到期,所以该采石场被纳入关停企业之列。但到目前为止,该石料厂却一直生产作业,只有相关部门实地检查之时才象征性地停工几日。

2015年是环保“大年”,河北为此也放出各种大招,“环境保护大检查”便是其中之一。有数据表明,大检查期间,河北省累计出动执法人员89127余人次,检查企业31390多家次,行政处罚880家,共处罚款6643万余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石料厂周边群山环绕、绿植丛生,不远处便是燕山与太行山的交界地,生态环境质量非常好,唯独石料厂那部分被开采过的山坡,裸露出了山体原有的颜色。

该石料厂地处下黄蒿村境内,为进一步了解情况,记者前往当地村委会,但大门紧锁,随即,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了该村的相关负责人,对方听说是涉及石料厂一事便拒绝了记者的采访。

那么,在当前的环保大形势下,石料厂为何会逆势而行?

“我们确实属于政府要求关停的企业之一,但截至目前,相关部门除了找我们谈过两次之后,我们从未收到过正式的书面文件。”7月7日,石料厂负责人田永强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1月,县政府下发《关于易县采石加工及砖瓦窑企业治理整改验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他们对矿山企业生产设备进行升级改造,正在施工之时,2015年3月,易县国土资源局又要求他们停止整改直接关停进入集中开采区,但对于后期的安置以及补偿均未提及。

据悉,该石料厂的采矿所有证照已经续证至2019年7月,但由于整改之时便被通知关停,因此,该石料厂并未进入环境影响评价流程,换句话说,依然属于被关停之列。

对此,记者查到了保定市国土资源局给予该石料厂的相关回复:结合省、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总体要求,依据市、县《关于对采石及加工等建材企业实施停产整顿的紧急通知》、《易县采石加工企业整顿验收工作方案》,易县永德昌工贸有限公司下黄蒿石料厂已列入到停产整改序列;由于该企业位于易县拟规划的清西陵大景区范围内,根据《保定市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已列入逐步有序退出序列;而且该企业还处在易县规划的梁格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范围内,与易县农业生态示范园建设在景观上存在冲突。为保护生态、建设绿色矿山,县政府决定先行对易县永德昌工贸有限公司下黄蒿石料厂及易县佰地钙业有限公司实施关停措施。

死灰复燃为哪般?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据记者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摆脱贫困,易县的采石场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顺着燕山和太行山脉形成了一条绵延几十公里的开山采石带,开山采石让很多人鼓足了腰包;但是,几十年的粗线条开采,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开山粉尘加重了雾霾天,山脉上形成一块块巨大的“疮疤”。

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实施,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根据环保部的数据显示,新环保法实施1年以来,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各级环保部门罚款42.5亿元,检查企业177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

“加强环保是大势所趋,但是作为企业而言,直接给我们关停,并未有后续的安置及相应的绿色通道,单凭企业的力量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田永强对此表示委屈,当地有很多石料厂,有的石料厂根据大气综合污染治理方案,通过整改验收后暂时允许生产了,直到其开采权到期后进入集中开采区,而对于未进行整改的企业则要求直接进入集中开采区,比如他们石料厂。

集中开采区是很多地区为了鼓励搬迁企业及历史遗留问题的矿权搬迁而专门建立的区域,但是,很多企业宁肯在原地偷偷开采,也不愿意进驻集中开采区,只因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这也恰恰是部分石料厂死灰复燃的主要原因。

对此,田永强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如果我们去集中开采区,损失会非常大。首先,我们需要重新购买矿山、重新修路、重新架设设备;其次,我们需要重新征用土地,重新办环评手续、安监手续和矿产手续,固定投资和手续费用全部算下来需要5000多万元,扣除我们现有设备,折算下来也要2000多万元,这其中还不算我们为了搬迁而停止经营造成的损失。”

记者从田永强处了解到,当地集中开采区的老矿区部分原有十几家企业,但新建采矿区的电、路等配套设施暂未跟进,目前新进企业只有1家。

针对此类描述,记者电话连线了易县相关负责人,但其手机处于无人接听的状态。

不过,就在7月初,河北公布了环保整改方案,其中明确表示:一些地方重发展、轻保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基层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环保懒政、惰政的情况较为突出,环境保护工作“最后一公里”问题需尽快解决。方案同时表示,河北力争在2020年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