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右翼势力涨潮,凸显欧洲二战后巨大危机

作者:马晓霖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29 22:56:16

摘要:4月24日,奥地利总统选举初选结果水落石出,右翼自由党参选人诺贝特·霍费尔获得36.4%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他党派对手。

右翼势力涨潮,凸显欧洲二战后巨大危机

马晓霖

4月24日,奥地利总统选举初选结果水落石出,右翼自由党参选人诺贝特·霍费尔获得36.4%的选票,遥遥领先于其他党派对手。这是二战后奥地利右翼党派获得的里程碑式胜利,标志着70年来社民党和人民党两大中左翼政党轮流或联合执政所形成的“左盛右衰”图景风光不再。尽管总统一职仅为权力有限的象征性国家元首,但选票流向充分显示民心背向已不同以往。

奥地利自由党的胜利只是欧洲右翼政治力量攻城拔寨的最新斩获,它不仅获得法国、德国和荷兰等国右翼党派的喝彩,加强了整个欧洲右翼力量阵营,还折射出欧洲日益右倾化的政治思潮和力量嬗变,展示欧洲社会版图的破碎和马赛克化,凸显欧洲正处于罕见的内外交困历史时期。

右翼崛起,

难民危机为最大诱因

成立于1955年的奥地利自由党历来推崇日耳曼民族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主张民粹主义,反对外来移民特别是新移民,一度被打上“新纳粹主义”标签并受到欧洲议会制裁,长期难以对传统的中左翼政党执政地位构成挑战。但是,由于欧洲政治、经济和安全形势的变化,加之该党经过分化重组和策略调整,其民意基础逐步扩大,总统选举取得出人意料的胜利,绝非巧合或偶然。

奥地利自由党胜选的最直接诱因是新一轮难民潮冲击。作为襟连亚平宁半岛、东南欧与欧洲腹地的中枢之国,奥地利扮演并向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中转和缓冲角色,承受巨大压力。据报道,高峰期奥地利每天接纳难民高达5000人,以致于有媒体惊呼奥地利已“濒临崩溃”。大量难民拥入引发社会和治安压力,使得一度采取宽松政策的奥地利政府饱受责难,尽管已收紧难民政策,依然无法安抚如惊弓之鸟的国民,大量选民逐步接受和认同自由党的激进主张,也造成中左翼力量在这次总统选举中的“滑铁卢之败”。

纵观近年欧洲政治力量的博弈,奥地利自由党并非孤军奋战,而是得到广泛呼应。奥地利政治生态的颠覆性变化,是欧洲社会思潮激荡和民心浮动的最新体现。

3月13日,德国三个重要联邦州的议会选举中,默克尔领导的基民党联盟表现失色,遭遇罕见颓势,右翼的选择党和绿党不仅在三州均取得两位数以上的支持率,而且取代或挑战基民党的领先地位。舆论称,这是默克尔为接纳110万难民和非法移民付出的巨大成本,是德国选民对当局政策的集体说不。此前民调显示,默克尔本人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并跌至46%。尽管默克尔也采取了折中政策,但分析家们预测,难民政策引发的不满不仅助推右翼思潮的抬头,还让基民党2017年大选和默克尔争取连任的前景蒙上阴影。

去年12月,在法国的大区议会选举中,玛丽莲·勒庞领导的右翼国民阵线取得大胜,在13个选区中的6个确立领先优势,尽管这未必代表2017年全国大选的最终结果,但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的构成持续袭扰法国公众,国民阵线已被相对多的选民看做不妨一试的黑马,进而将选票投向了背离法国主流政治的阵营。法国右翼势力近年成为欧洲反主流政治的代表,一直风头强劲,但如此重大的斩获还是令法国和世界舆论哗然,并对法国及欧洲的前景难以乐观。

去年6月,丹麦中右翼联盟(蓝营)取得大选胜利,取代执政4年的中左翼社民党(红营),堪称丹麦社会思潮向右回摆的风向标。以反对移民、反伊斯兰、反欧洲一体化为主旨的民粹党派人民党成为最大赢家,获得蓝营第一大党地位,风头盖过传统的领头羊自由党,也成为欧洲右翼力量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不断拥入的新难民也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今年6月20日是英国决定去留欧盟的公决日,尽管此前卡梅隆政府已从欧盟争取到诸多特权,但最新民调显示,仍有43%的英国人支持脱离欧盟。英国一直存在强劲的保守主义和孤立主义传统,此轮留欧与脱欧之争,既是对欧盟态度的是非分野,更是对欧洲前途的认知分裂,难民危机和移民政策争论引发的失败主义情绪,无疑是影响民意走向的重要诱因之一。其中,反移民、反欧盟的极右翼独立党的支持率不断走高,更让舆论对欧洲右翼势力的发展势头充满担心。

去年以来,希腊左翼政府与奥地利等邻国围绕难民去留问题发生严重摩擦,激化欧元区与欧洲一体化危机。在西方观察家看来,在债务危机中持强烈民族主义立场的齐普拉斯所属左翼联盟,只是欧洲右翼政治力量的另一个面孔。总之,无论代表穷人还是代表富人,无论包容移民还是排斥移民,无论支持欧洲一体化还是主张分家单过,本质上都是欧洲治理失败的外溢效应,是对全球化进程的背反。

十字路口,

纷乱危机期待破局

欧洲正面临着二战后的巨大危机,各国右翼势力的相继崛起,只不过是这场重感冒的一连串“喷嚏”,它警醒各国政治家和致力于欧洲一体化的理想者,欧洲处于探求未来发展的新十字路口。就目前而言,欧洲面临着政治、经济和安全三大危机的迫切挑战,如不有效解决或缓解,欧洲可能陷入历史的倒退。

欧洲政治危机集中体现在对全球化和欧洲统一进程的巨大疑虑。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导致世界深度交融,资源、市场、经济格局和力量对比都出现巨大变化,也严重冲击着欧洲人的世界观、欧洲观和发展观。尤其是欧盟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将阵容扩大到28个成员后,各种内部矛盾不断叠加裂变并难以调和,分离主义、孤立主义和民族主义重新抬头,欧洲统一前进乏力,难以为继。

始于欧元区的债务危机一度四处弥漫,虽然得以控制,但欧洲经济危机依然相当严重,大量右翼阵营崛起的背后,是失业率高企,社会福利下降、经济增长乏力和创新不足的发展停滞。相关数据表明,欧洲经济复苏进入第四年,虽然今年有望达到1.7%的增速,但也只恢复到2008年的水平,无论是增长速度、债务危机、银行危机和信心危机都没有摆脱深水区。

难民危机既是触发极右翼力量崛起的导火索,更是欧洲社会危机总爆发的触发器,它暴露欧洲经济困难时期吸纳能力的局限,凸显统一口号下民族主义和利己主义维系的民族国家利益边界的脆弱,更折射欧洲多中心主义的历史局限和现实矛盾,即便几年内得以消除难民危机,欧洲内部融合将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使命。

安全危机是导致欧洲人心思变和极端思潮流行的另一病灶。难民潮带来的治安问题、财政压力、文化冲突和内部安全缺失,已摧毁欧洲人长久的安逸与浪漫。欧洲干涉中东引发的后院大范围、高烈度冲突和战乱,特别是反西方主义驱动的恐怖主义逆袭,直接将欧洲陷身于无休止的恐惧和绝望。乌克兰危机引发的俄欧、俄美矛盾和武装对峙,进一步唤醒冷战的痛苦回忆乃至重新陷入大规模战争的忧虑。

欧洲何去何从,的确是个难以得到答案的艰难困境,右翼势力能否继续扩大地盘,取决于主流政治家们是否有效尽快突破当下困境。

(作者为国际问题学者、博联社总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