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消退,安倍“三支箭”魂归何处?

作者:梁婷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4-01 23:53:21

摘要:2012年底,日本首相安倍释放出了安倍经济学,雄心勃勃的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闻名一时”的三支箭,将日本从困顿中解救出来。然而3年多过去了,不可否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倍经济学的“魔力”却似乎正在消退。

​“魔力”消退,安倍“三支箭”魂归何处?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从1990年末起,日本就在经济停滞、低通胀甚至是通缩中举步维艰,长达20多年。虽然持续的低利率,日本仍然被深深的套牢在由凯恩斯最先提出的流动性陷阱中。2012年底,日本首相安倍释放出了安倍经济学,雄心勃勃的希望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结构性改革这“闻名一时”的三支箭,将日本从困顿中解救出来。然而3年多过去了,不可否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安倍经济学的“魔力”却似乎正在消退。

“春斗”惨淡 薪酬“怠慢”

被看作提振日本通胀水平尤为关键的春季薪资谈判也被称为“春斗”(Shunto),近日就被曝出可能会以“惨淡”的方式收场。以日本丰田为例,目前丰田与工会达成的平均薪酬增长可能只有1500日元,而去年丰田的平均薪资增长为4000日元。松下今年的平均薪资增长也可能只有1500日元,而这一数字也可能不及去年的一半。根据JP Morgan的数据,2016年日本的平均薪资增长或许只有0.3%。

劳动力薪酬的增加一直是日本消费得以提振,经济能够为继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安倍经济学里面最为关键的目标之一。安倍经济学付诸实践以来,除了宽松货币以外,在企业的改革上也不断在增加维度和力度。从公司的管理制度到监管制度的改革,再到启用包括公司治理考量在内的JPX日经400指数,再到削减企业税收,安倍政府的用意无疑都是希望能够促进日本企业盈利,从而在此基础上来拉动企业投资、增加股东分红、增加政府税收。更为重要的,提升劳动力薪资水平,从而真正的拉动消费以促增长,提振通胀。

2012年,在安倍射出三支箭之前,日本的薪资平均增长率只有1.72%,到了2015年,部分企业受到安倍政策的刺激,日本的平均薪资增长有了小幅的上升至2.2%。根据日本官方数据,2015年的薪酬增长幅度是日本过去17年最大的增长幅度。

然而,今年虽然安倍一再呼吁企业要提升薪酬待遇,但新一轮的薪资谈判却明显暗示日本企业在涨薪方面的“怠慢”态度。而目前,今年可以预见微弱的薪资增长,也被看作安倍经济学失去效力的重要佐证之一。

“动力”全面不足

如果说日本这一财年可能出现薪资增长的乏力,只是安倍三支箭效力衰退的一个现象级的反应,纵观日本通胀水平、经济增长、日元汇率这些经济基本面,安倍经济学的日渐乏力程度则更能被一览无余。

首先,从困扰日本多年的低通胀甚至是通缩来看,与欧洲一样,要摆脱低通胀,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面前的道路荆棘密布。虽然在安倍三支箭射出后的2014年,日本通胀水平曾短暂性的上升至2%,但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014年4月日本提高了消费税的短期反应。大多数时间来看,日本通胀仍然很乏力。2013年在剔除了食品以及能源后的核心通胀上,日本录得了通缩0.2%的苦果。虽然在2014年,受增加消费税的提振,这一数据反向上升到了1.8%,但2015年日本的全年核心通胀又反转至1%的水平。而最新发布的2月份通胀数据显示,日本核心通胀同比上升只有0.8%。毫无疑问,离2%的通胀目标相去甚远,日本央行也将达到通胀目标的时间表一再后延至2017年3月。

其次,日本经济增长方面,日本内阁3月8日公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的GDP也意外的环比下滑了0.4个百分点。加拿大丰业银行日前就将日本2016年和2017年的经济增长,从此前的1.1%和0.8%分别下调至了0.7%和0.6%。

从日元汇率来看,自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包括2015年日元兑美元近12%的贬值,日元3年多以来兑美元已经成功的实现了近30%的贬值。无疑,这是安倍经济学最值得夸耀的成果之一。然而,今年1月份,日本央行继续大幅度货币宽松,首次付诸了负利率以后,日元却并没有按照日本央行指引的方向,兑美元继续贬值,而是反向走到了升值的道路上。日元一直都被市场看作是避险币种,在全球经济乏力、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等剧烈动荡下,日元受到了资本的青睐,然而无论是从实现通胀目标,还是从促进口来看,这都是日本政府最不愿看到的“画面”。

失业率方面,本周二日本新近公布的2月份失业率从1月的3.2%小幅上升至3.3%。失业率虽只是小幅上升,但仍是日本自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鉴于可预期的日本薪资水平增加的乏力,这一本来的利好消息也变得颇为中性。

财政赤字方面,日本在2015年7月,将2018年至2019年的财政赤字目标设在了占GDP份额1%的水平上,比此前2.1%的水平更为激进。然而,这种激进背后到底有多大的底气,却值得商榷。毕竟日本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已经注定,日本政府需要在社会保障方面的投入将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财政赤字得以减少背后更为深层的经济增长逻辑,也可能会因日本劳动力减少的制约而大打折扣。虽然安倍在增加消费税等方面努力寻求政府的财政增长,但由于消费税增加对消费立竿见影的打击作用,从8%上调至10%的消费税上调时间表,也被推迟到了2017年4月。与此同时,日本的公共债务也在2015年占到了GDP的228%,并有预期可能会在2020年攀升至GDP的245%。

显然,在发射出来的第四年,安倍的三支箭已经快耗尽了动力。日本这个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接下来的出路在哪儿,不得而知……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