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产业正文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详解供给侧转型观 “供给侧改革着眼点应在需求端”

作者:郑国清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6-03-08 16:43:17

摘要: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了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公司董事长孙明波详解供给侧转型观 “供给侧改革着眼点应在需求端”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郑国清 北京报道

刚过去的2016年春节,600万出境过年的中国游客,刷出了境外消费900亿元人民币的新纪录。与过往不同的是,“质量好、品牌好、设计好、高性价比”的日用耐用品成为热购的“尖货”。让人再次感受到了消费升级时代,中国中低端过剩供给与有效需求之间的“捉襟见肘”,凸显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经济“转型的良策”,也是满足人民生活品质提升的“惠民红包”。

面对这种新的需求变化,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明波提交了《关于提高供给质量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他认为:“供给侧改革‘质’在必得,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扩大增加中高端供给的‘加减法’,将保持经济结构调整的平衡发展。”

供给“对路”就有“出路”

有消费者表示不管红海蓝海,能让消费者淘到宝的就是好海;也有人将2015年称为跨境电商元年,虽然跨境电商尚未大面积盈利但依然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这些商机背后折射的是“消费者需求升级”。

“因此供给侧改革虽然‘着力点’在供给端,但‘着眼点’应该在需求端。消费需求是市场经济运行的起点和归宿,是实现经济转型的源泉和动力。一定要‘以消费者为中心’,站在全球的角度上,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新供给。只要供给‘对路‘就会有‘出路'。”孙明波表示。

如何满足“消费升级”时代的消费者需求?作为企业界代表,孙明波代表给予“质在必得”的回答,他认为这个“质”的内涵就是满足和引领消费者持续提升且永无止境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

在从事啤酒行业30余年的孙明波看来:“啤酒是物质产品,更是精神产品,能取悦人的酒就是好酒。”面对转型中的中国制造,就是要实现供给端对消费端“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双统一、双满足、双提升;要想实现这种统一,各行业要从“科学加艺术、传承加创新”两个方面着手,为消费端制造惊喜,只要供给对路,就会有发展出路。

发力“科学加艺术”的中国造

孙明波指出:“商品的基本属性在于使用价值,但仅立足于满足基本属性的商品一定过剩。新供给要追求产品与消费者精神的对话,给消费者带来愉悦感的产品是好产品。而这种愉悦感不仅要看‘颜值’更要看‘气质’。”

啤酒酿造在多数人眼中是严谨、理性、有规律、有指标,这在青岛啤酒看来只是基础质量指标;啤酒酿造艺术要追求产品是有生命、有特色、有个性、有记忆的。只有这样的产品,才最终带给消费端带来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体验。

“供给端追求‘科学与艺术’的并蒂花开,就是在满足和引领消费者对‘物质和精神’的新需求,也就是转型。啤酒尽管是一个讲究规模化的产业,但消费者多元化、个性化、高性价比的需求就是供给端的转型命题。企业要保持规模效益的同时,搭建多品类平台,不断开发满足细分需求的产品、包装和服务,做到快速迭代;通过大数据研究与分析,依托平台创新,创造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新型购买方式、消费体验和营销模式等,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创新供给体系。要实现‘供给侧改革的成功’就是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激活创新活力,以创新发力 ‘科学加艺术’的新供给,为美好生活创造更多滋养,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创造更多新动能。”孙明波指出。

“新供给” 惠及民生福祉

面对“需求结构加快升级、消费能力持续增长和高质量供给日益迫切”的环境,孙明波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助推中国质量管理进入黄金发展期,这不仅是经济“转型良策”也是“惠民红包”,民众对此充满期待。在“新供给”的转型中,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要齐抓共管,用市场的力量培育优质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市场具有天生的优胜劣汰作用,市场发育越成熟,对质量的配置、选择和促进作用越显著。

孙明波认为,“供给侧改革”的外部动力来自于市场消费升级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而内部动力则来自于企业的转型升级、深化变革和创新实践,让消费者从消费升级的红利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提升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和支持。

孙明波称,政府要通过顶层设计, 一是以百姓需求为中心实施“标准化+”战略,让“标准化+”效应贯穿在各行各业,成为产业转型和供给结构升级的重要抓手;二是积极推动产品标准提升和标准体系建设,提高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推动产品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加快结构调整,通过市场的力量促进资源向优质产品制造企业流动;三是强化行业龙头企业的主体示范作用,催生标准化的裂变效应,龙头企业通过创新,提高质量和效率,为消费者提供品质高、性价比优的产品;四是全社会营造理性、良好的质量发展环境,形成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共享质量、形成消费“看价”更要“看质”的良好氛围。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