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银行以优秀文化凝聚人心引领企业永续发展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简宁 北京报道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
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指出,企业的发展,一年靠机遇、五年靠经营、十年靠战略、百年靠文化。企业文化的构建,为北京银行注入了持续发展、稳健发展、和谐发展的基因,是北京银行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发动机”与“滋养源”。
在20年的发展实践中,北京银行全面启动企业文化工程,系统性地提出了“诚信、稳健、创新、共赢”的核心价值观、“为客户创造价值,为股东创造收益,为员工创造未来,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共同使命、“建设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的企业愿景,凝聚形成了以“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战舰理论”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理念,成为指引北京银行走向未来的精神财富。
目前,北京银行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并深深烙印在每一位京行人心中,以多样的形式延伸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激励全行上下精诚团结、弘扬正气、拼搏进取,推动北京银行朝着百年老店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行。
“共同托起这片蓝天”的
责任文化
1996年1月8日,北京银行正式组建成立。成立不久,就遭遇到震惊首都金融界的“8·27”抢劫运钞车案件,一名员工壮烈牺牲,三名同志严重受伤,北京银行人强忍悲痛,冷静高效地处理各种情况,确保正常营业。
1998年,信用社时期的违法违规案件相继暴露,幼小的北京银行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对首都的金融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北京银行的员工们凭着对未来发展负责的态度和果敢的毅力,最终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依靠自身的力量在快速发展中成功地化解了历史包袱,为确保首都金融的一方平安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2003年,“非典”疫情肆虐京城。北京银行广大干部员工坚持一面抓内部抗击“非典”,一面为抗击“非典”前线的地坛医院、佑安医院等70多家医院做好金融服务,加大了对医药卫生行业以及内贸行业的资金投放,确保防治“非典”的物资供应,为首都抗击“非典”战役的全面胜利作出了贡献。
这种在危难中显现、在实践中传承的责任意识,成为铭刻在北京银行人心中的一份厚重的价值信念,并逐步发展成为一种敢于担当责任、真情回馈社会的企业文化。
“真诚,所以信赖”的
服务文化
北京银行成立之初就提出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市民百姓”作为自己鲜明的市场定位,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打造服务领先的国际一流银行。
发展20年来,北京银行始终将支持首都经济建设作为第一要务,累计向首都重点工程和项目投入资金3万多亿元,大力支持首都城市建设、重点区域发展,实现了与首都经济的共同腾飞;不断探索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等特色品牌,为近11万家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累计为4万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超过1.7万亿元;用心服务市民百姓,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创新服务产品、锻造服务品质、优化客户体验,构筑起全方位、多元化、立体服务的营业网络,使北京银行市民银行的形象深入人心。
正是凭着这种“真诚,所以信赖”的服务文化,北京银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实现了各项业务的飞速发展,创造了中小银行跨越式发展的精彩传奇。
“注重防范风险,
坚持规范经营”的风险文化
有人说,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风险做斗争的血泪史。而对于从城市信用社转轨过渡而来的北京银行而言,强化规范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尤为重要。
一直以来,北京银行积极推动风险管理与银行事业同步发展,历经20年时间,实现了从系统化到体系化,再到全流程管理等三次提升,建立起以总分支三级构架、信贷业务“六集中”为核心框架,对各类风险全方位聚焦、全流程覆盖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特别是,在国内银行业中率先启动先进的综合信贷管理系统,成立首家核算中心,率先实施经济资本管理,率先开展专项压力测试,率先实施VAR值限额管理,率先引入ISO质量体系认证,开创了中国银行业管理变革的先河。
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使得北京银行的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对风险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使得合规守法、不踩线、不打擦边球成为全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和习惯,成为覆盖全行的一种风险文化。
以“战舰理论”为核心的
协作奉献文化
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形成的过程,就是对企业中人的塑造过程。如何打造一支忠诚敬业、专业精湛的卓越团队,凝聚形成发展合力,始终是北京银行领导班子思考最多的课题。
闫冰竹形象地把北京银行比作是一艘在金融改革开放大潮中扬帆远航的战舰,每一位员工都是一名忠诚敬业的水手,只有依靠全体员工团结协作、奋力划桨,才能推动战舰破浪前行,最终抵达成功的彼岸。“战舰理论”作为一种象征,已经成为北京银行协作奉献文化的核心。
在北京银行每位员工看来,建设北京银行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需要广泛的团结,需要凝聚全员的力量。成立20年来,北京银行从一家一度资不抵债、入不敷出的银行,华丽转型成为资产近2万亿元的全球百强知名金融品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下,每一个员工拼搏奉献、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为北京银行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北京银行成长征程上一笔宝贵的财富。
“惩恶扬善,
以业绩论英雄”的激励文化
作为新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北京银行从组建开始,就明确提出要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用机制管人,用制度管事”的改革发展新途径,充分依靠调动人的积极性来赢得竞争。
为此,闫冰竹明确提出“惩恶扬善,以业绩论英雄”的业绩理念,营造“不养闲人,不养庸人,不养不思进取、得过且过之人”的发展氛围。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北京银行不断建立和健全绩效考核体系,建立起6大职类、20个职种的员工职业发展通道,按照管理者、业务人员、技术人员等不同类型制定不同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项考核都覆盖所有的经营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人,真正实现了风险与利益、责任与权利、压力与动力的完美匹配。
正是这种不搞平均主义,做到差别分配,一切依靠业绩和能力说话的公平竞争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创业的积极性,激发起全行力量为发展的目标共同努力。
“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开放文化
北京银行是从一个非常薄弱的基础上起步的,从组建之初,就拥有着远大的理想、成功的渴望和前行的勇气,并拥有实现成功的智慧和自信。
为壮大资本实力,优化股权结构,北京银行充分发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制度优势,多次开展增资扩股工作,不断吸引优秀企业入股,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既增强了全行抗风险能力,强化了资本、市场和社会的约束力,也促进了银行、企业、员工、社会的共同发展。
为全面深化接轨国际的进程,进入整体构建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新阶段,北京银行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气魄,创造性地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并主动邀请外资方人员参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
可以看到,通过这种在差异较大的文化背景下的交流与合作,成功推动了北京银行新的碰撞与变革,从而不断吸收西方文化的有益成分,结出具有北京银行特色的丰硕果实,加速了北京银行在国际化征程上不断实现新的跨越。
“开放竞争,
赛马育马”的人才文化
北京银行致力于构建以“赛马”为核心、以“育马”为基础的开放竞争的选人用人机制,营造了“岗位靠竞争,收入靠贡献,成才靠学习,业绩靠努力”的公平环境,形成了人才源泉充分涌流、激情活力竞相迸发的良好局面。
通过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为优秀员工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北京银行选拔优秀员工有两个根本标准:优秀品德和优良业绩。对于忠诚北京银行事业、德才兼备的员工给予重用,对于德高才浅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对于无德无才的员工弃用。
同时,为员工提供职务序列和非职务序列并行的职业发展通道,创造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和谐发展氛围。
在优秀人才文化的指引下,北京银行储备了优秀的人才梯队,涌现出一批忠诚敬业、专业精湛的优秀管理团队,为基业长青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动力。
“敢为人先,
引领潮流”的创新文化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抢抓发展机遇,北京银行持续推进战略创新。通过成功更名,推动品牌价值显著提升;引入外资,开创了中外融合的成功典范;加快跨区域经营,奠定了跨越发展坚实基础;登陆资本市场,打造了具有投资价值的上市银行;设立中国首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启了多元化发展航程。
不仅如此,北京银行不断探索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通过差异化、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在激烈竞争中打造了“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绿色金融”、“惠民金融”、“镇域金融”等特色品牌,实现了规模、效益、质量、管理的同步提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北京银行以持续创新的企业文化为引领,逐步探索形成了中小银行创新发展的经典模式。
可以看到,上述每一种文化元素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属于北京银行的文化,成为北京银行发展20年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强大动力。
正是由于北京银行每位员工都能够从思想上、行动上理解和认同这种企业文化,并积极传播和宣扬这种文化,才凝聚起全行人的斗志,成为支撑北京银行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