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银开启“大棒时代”

作者:梁婷婷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4 00:59:20

摘要:寒流凛冽,金融界亦不例外。一向高傲的德意志银行,其高管层这几天恐怕不太好过——为了自救,德银开始进行大规模重组,而重组的大棒首先挥向的目标,正是他们。

德银开启“大棒时代”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婷婷 北京报道

寒流凛冽,金融界亦不例外。一向高傲的德意志银行,其高管层这几天恐怕不太好过——为了自救,德银开始进行大规模重组,而重组的大棒首先挥向的目标,正是他们。

“我们的银行现在已经是一个更为强大、更为安全、更为平衡以及更为负责任的机构。”这是德意志银行前CEO Juergen Fitschen在2014年银行财报中的一段话。当时,这段话被放大,赫然摆在了德银2014年财报最为显要的位置。

然而,时移事易。不到一年的时间,曾经留下这段自信言语的Juergen Fitschen早已在今年6月,带着漫天的质疑,与当时同为德银联席CEO的Anshu Jain提出了离职。而德银所谓的那个“强大、安全、平衡以及负责任”的形象,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中,屡遭挑战,负面消息不断。

10月18日,德银罕见地选择在周末发出公告,宣布对银行一直以来缺乏灵活性的架构进行根本性的重组,与此同时,德银还宣布对银行现有管理层进行大规模更换。

德意志银行的“大棒时代”到来。

德银的“大棒”

根据德银发布的公告,此次挥起的大棒,将银行原有的企业银行及证券业务部这块巨大的石头,分为了两个部分。其中,拆分出的企业及投行业务部将专门为企业客户服务,主理企业金融和国际交易业务。而另一个拆分出来的全球市场部,则将专门为投资者服务,主营销售和交易业务。

除了企业架构的根本性重组,德银的大棒也挥向了银行内部的高管层。原有的企业银行和证券部的联席主管Colin Fan、全球交易银行及非核心业务的管理委员会成员Stefan Krause、资产和财富管理负责人Michele Faissola以及德银欧洲的负责人Stephan Leithner等诸多中高管理层都在更换之列。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银的此次改革将银行的合规放在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在此之前,德银的合规主要由身兼人力资源、政府事务等数职为一身的Stephan Leithner负责。在此次大规模的人事更迭中,德银任命深谙合规之道的Sylvie Matherat专门负责银行合规等相关事宜,并让Sylvie Matherat加入到银行的管理委员会中,这也是德银第一次让合规的负责人列入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我们力图创建一个有控制力的、低成本的以及更为集中的银行。新的银行结构以及管理层对于实现以上这些目标是非常必要的。”今年7月份披甲上阵的德银新任CEO,同时也是此次改革挥棒者的John Cryan在重组公告中表示。

“德意志银行在它的历史上,极少经历如此重大的重组。”德银监事会主席Paul Achleitner在公告中说。

10月19日,在重大调整的公告发布后,德银股价收于每股30.30美元,涨幅2.4%。

积弊已久

2015财年开始以来,德银就被各种负面消息围绕而不得抽身。

3月11日,德银虽然达到了美联储要求的一级资本率在5%以上的要求,但在随后的第二轮银行压力测试中,银行提交的计划却意外地没能通过美联储关于风险识别方面的要求,与西班牙的桑坦德银行在第二轮压力测试中失败。

紧接着的4月23日,德银就操纵基准利率LIBOR和EURIBOR,与美国司法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以及纽约金融服务厅达成21.75亿美元的和解协定,同时还与英国行为监管局达成2.268亿英镑的和解。德银面临的罚金之巨大,让外界侧目。

然而,就在德银时任的两位联席CEO将这次和解总结为“结束过去,重新在未来赢得客户、股东以及外界对德银信任的结点”的话音还未落下之时,5月26日,德银又被爆出因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期间,没能更新名为超级优先信贷违约掉期交易(Leveraged Super Senior)的市场价值,不得不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解。

6月7日,德银两位联席CEO同时提出离职。

而最为负面的是,10月8日,德银预告,由于监管方面不断提高的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出售德银零售分支———邮政银行所带来的损失,以及预留出的12亿欧元可能触发的诉讼费用,德银第三季度可能会面临62亿欧元的亏损。虽然,除去以上的共计58亿欧元的一次性减记,德银在第三季度的亏损并非像外界渲染的那样不堪入目,但德银那个被各种积弊缠身而举步维艰的形象,却清晰地摆在了外界面前。

就在德银CEO John Cryan的改革大棒挥下的第二天,10月19日,德银又被爆出在今年的6月,由于该行伦敦外汇组的一名交易员操作失误,向美国的一名对冲基金客户误支付了60亿美元。操作失误所涉及的金额之大,在业界鲜有。

其实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德银的弊病积累已久,2015财年只不过是问题较为密集爆发的一个阶段。

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系列的罚金、和解支出等负面事件不断地影响着德银的运营。据不完全统计,德银一共被牵涉进了近6000例法律方面的案例中。2012年以来的3年间,德银为了应付操纵LIBOR、抵押贷款债券相关诉讼等的支出就高达90亿美元。“我们很难预测这些不断增加的诉讼成本什么时候能到头。因为就目前看来,德银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和解成本非常巨大,而监管方面的罚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评级机构Fithch Ratings在10月9日的一份报告中称。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任CEO John Cryan在此次对德银的“大改造”中将银行的合规放在了如此举足轻重的位置。

造成德银持续较差表现的原因还有不断严苛的监管。在巴塞尔协议Ⅲ的框架下,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资本充盈率有了更为严苛的要求,这使得德银不得不打折卖出投行的金融衍生品,牺牲掉这些衍生品所带来的利润,以达到监管机构对于资金充足率的要求。德银一直以来比它的同业者似乎更加依赖投行的产出。近几年,德银更是加重了对投行部门的依赖。而越来越“难做”的投行生意使得德银的日子愈发艰难。

10月29日,德银将除了正式公布之前已经铺陈好的第三季度财报以外,还将公布其战略2020实施计划的具体内容,以及其它战略的变化。

这一次,在John Cryan主政下的德意志银行,不要“胡萝卜”,只要“大棒”。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