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财商,从现在出发

作者:贾薇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10-21 09:48:59

摘要:金钱是我们创造幸福能力的必需品,而财商是正确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的能力。当下有太多人由于缺乏财商能力变成“温室族”“月光族”。财商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下社会急需的、却被忽略的一种能力培养。

财商,从现在出发

金钱是我们创造幸福能力的必需品,而财商是正确认识、创造和管理金钱的能力。当下有太多人由于缺乏财商能力变成“温室族”“月光族”。财商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下社会急需的、却被忽略的一种能力培养。


近期,中国基金业协会推出的2015 年“青少年理财文化沙龙”活动,提出应从小培养少儿财商,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财商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当下社会急需的、却被忽略的一种能力培养。


中国财商教育迫在眉睫

中国基金业协会教育专家韩冰表示:“我国的财商教育虽然在短时间内很难奏效,但我们不必担忧,社会的发展是有阶段的,中国市场改革开放刚刚走过36 年,而美国已经走了200 多年了,或许我们现在所经历的可能是美国完善市场几十年前所经历过的。这是我们必须要走过的历史。”对比国际上先进国家青少年的财商教育,我国确实落后了不少,儿童财商教育是一场长期的系统工程。中国的财商教育目前还处在萌芽阶段,没有完整统一的体系,不如西方国家完善。但作为从业者的韩冰,让她欣喜的是,从我国的财商教育步伐看,在这一阶段我们已经发展的很快了,甚至比美国还要快,这是后来者的优势,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总结了他们的经验,用了他们成功与失败的这些经历,少走很多弯路。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发现一条属于中国特色的财商教育之路。


危机,是在危险中发现机会

Lily 是世界500 强的一名白领,她的老公是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Anne, 今年6 岁。夫妻二人在今年的股市中战绩不菲,但后来不仅遭遇了暴跌还赔上了本金。“妈妈,你今天股市赚钱了吗?赚钱了就给我买糖吃,没赚就算了。”孩子的一句话引发了夫妻二人的深思。自从炒股以来,股市就扰乱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喜忧参半,连孩子的情绪也被股市所牵动。两人认为,应该把股市的投资,花在Anne 身上,对Anne 进行财富教育的培养才是最重要的。这会让生活更加规律和充实。

Anne 的父母在财富被股市洗劫后,也开始意识到自己避嫌能力的欠缺,没有独立的判断和操作能力来玩转股市。

Anne 的父母这种重投资轻教育不是个案。很大一部分父母都不清楚自己的投资到底是什么,盲目跟风,在市场波动时表现恐惧,不知所措。在市场平稳时,由于对金钱的贪婪,不做赎回。这些行为都很不理智。

这也让更多的家长意识到,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财商能力,让他们避免犯我们的错误,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培养财商的重要性,这让我们很感动和高兴,这是危机给我们带来让下一代更加幸福的机会。


财商从娃娃抓起

目前,广东证监局发布,广州市有36 所中小学率先在全国试水,9 月份试点开设金融理财知识教育课程,参加学生近一万人。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学习为核心,培养孩子的金融理财意识和基本能力。

中国基金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为引导青少年儿童从小树立正确财富观、关注青少年成长、承担提升全民族财商的社会责任,邀请权威青少年财商的培训专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青少年,结合其兴趣发展、学习能力设计活动,举办了2015 年儿童青少年理财文化系列沙龙,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并提升生活、规划等综合能力。”

北京睿富财商教育咨询有限公司毛妮妮曾多年从事大学金融学教育。身为老师的她,看到身边多数大学生都很天真、不成熟、没有经济计划、自我管理和自我克制的能力都比较弱,更不要谈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立生存能力。让她深思的是,如果大学生都是这样的话,那我们的青少年呢?因此,毛老师离开高校,下定决心要将系统、完整、符合中国国情的财商教育带给普通的家庭。

此次毛妮妮也共同携手基金会积极响应儿童财商教育。她认为,“目前很多国家都在系统地开展青少年财商教育,比如美国、英国、德国、以色列,甚至中国台湾地区都已经将金融教育纳入到青少年的日常教育系列中,成为日常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家长不善于与孩子们谈论关于钱的话题,自己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对于孩子的培养更是不知所措。很多学校将财商教育作为德育的一部分,认为只有极致节省才是‘有道德’的人。其实这些都是偏颇甚至是误导的。我们的理念是通过金融这个量化工具,教育并提升青少年在经济社会中的独立生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爱的能力。”

协会财商教育专家韩冰也根据当下中国金融市场的股市波动,谈及儿童财商教育刻不容缓的观点。她表示:“基于当下成人现状,有很多投资人在股市中受到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讲,每一个个人投资者对自我财富管理从理念到方法、措施、控制都有些问题。追根溯源是要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们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开展儿童财商教育,让这一代的这些不好的经历在下一代不要重演,让他们在财富管理上能够更加智慧。”


给孩子一个锦绣“钱”程

从协会教育专家韩冰谈及儿童财商教育刻不容缓的观点分析,我们在进行财商教育时一定要关注两个人群,儿童本身和家长,这两者是分不开的。因为孩子是未来的我们,只有孩子的观念变了,未来的方向才会有所改变。然而让孩子转变的核心是家长的转变,虽然人性是很难更改的,但是我们可以教孩子更好的思考方法,更好的认识事物的方法,控制自己的方法以至于让他们将来的财富人生会过得比我们更好一些。进而循序渐进地影响孩子。

毛妮妮也认为,从中国现状来看,改变父母对于财商教育的观念是当务之急。我们希望培养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

同时,韩冰还认为,家长在财商教育中应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借鉴西方的成功财商方法,切忌不能照本宣科,选择和中国情况相符的方法。同时要紧密观察孩子的变化和发展,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偏好,做出调整。最重要的是要尊重孩子,给孩子相应的空间,要允许孩子犯错,给孩子创造一个勇于认错、善于纠错的容错环境。


中国财商的未来之路

关注青少年儿童理财文化的发展是全社会的责任。中国基金业协会也表示:“持续推进青少年儿童财商教育是协会义不容辞的义务,协会将秉承‘自律、服务、创新’的宗旨,继续发挥平台作用,多层面、多角度组织策划各类活动,引领行业在提升全民族财商方面奋勇向前。”

财商教育不是一个开始,是一个长期浩大的工程,协会财商教育专家韩冰表示:“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能走到多远不知道,但会竭尽所能,给孩子提供正确的视角、正确的方法。期许我们的孩子将来能过的比我们智慧、比我们幸福,真的有一个幸福的财富人生。这是我们的愿景和努力方向。”

毛妮妮也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每一个人都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知识与理念的提升压力。这必将迫使越来越多的家庭和个人重视财富观的培养和教育,并开始学习使用财富这一强有力的工具。我们相信重视教育的中国,一定会有一大批从事财商教育的从业人员、一整套完整的财商教育课程及实践体系,我相信财商是让青少年更加快乐的智慧。”


海外财商教育的精彩乐章

在国外,因各国的文化、地域不同,对于财商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笔者整理了海外的财商教育,我们应取其精华,不能照本宣科,盲目借鉴,一定要做到理论结合实践,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从3 岁开始实现幸福人生

美国父母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很严格,同时也是循序渐进的:3 岁辨认硬币和纸币,6 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小孩子赚零花钱会出售多余的玩具,帮邻居剪草坪等。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在中小学将理财加入课程体系,甚至专门开设青少年储蓄银行。

因此美国历史上也出现过多位高财商的杰出人物。如巴菲特,11 岁就买入了人生第一只股票,开始了其投资大师的漫漫旅途;梅耶·罗斯柴尔德幼年就展现他出惊人的财商,通过收藏古钱币赢得了黑森公爵的好感,从而赢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给10 岁孩子立账户,培养计划用钱本领

法国孩子在三四岁就开始“家庭理财课程”。那时的他们就有“数”的概念,懂得识别钱币。而父母也很开明,他们不主张孩子把零用钱存起来,而是给他们一些建议并鼓励孩子将这笔小钱正当、合理地消费掉。在孩子10 岁左右,还给他们设立独立的银行账户,将孩子的零用钱存入。

当然,家长也会充分关注孩子的消费情况,当发现孩子乱买不需要或不合算的物品时,会及时做出指导,比如建议孩子邀请小伙伴看一场电影、给爷爷奶奶送一束鲜花等等。


可爱小狗叫“钱钱”

《小狗钱钱》是德国风靡一时的理财童话。让我们对于一向严谨的德国也另眼相看,为了孩子都变可爱了。书本里教孩子做事情不能只是用尝试的心态,尝试是一种退路,只有做和不做的选择。挣钱最关键的因素不是好脑子或好点子,而是你的自信程度。相信孩子们在《小狗钱钱》的带领下,除了树立金钱观念外,还会学到更多的人生道理。


能省的钱不省很愚蠢

英国父母很保守,提倡理性消费,鼓励精打细算。所以,英国人善于在各种规定里寻找最合适的生活方式。在英国,不同年龄阶段的财商教育有不同要求:5-7 岁的儿童要懂得钱的来源和目的;7-11 岁要学习自己管理零花钱,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中学阶段,就将个人理财内容列入考试范围。教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钱财,如何存钱和花钱。2010 年9 月,英国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决定,“基础财务技能”将成为英国初中毕业考试中数学考试的一个组成部分。


家长不“赏钱”

日本家长对于孩子的金钱教育强调一种责任感。他们认为,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因此孩子们会被教育为做家务是应尽的义务和劳动美德,不能将美德与金钱匹配,不然会扭曲孩子对于金钱、家庭的认识。孩子们会在校外参加劳动赚钱。CM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