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人民币加入SDR再被看好 中国与IMF共赢的新路径

作者:刘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5-05-06 21:42:00

摘要:中国与IMF共赢的新路径

人民币加入SDR再被看好 中国与IMF共赢的新路径

■刘波


    多年前,中国与美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激烈搏杀,想必很多人都记忆犹新,美国所谓人民币汇率“被低估”、“被操纵”的指责,我们依然耳熟能详。然而在今天,在国际舆论场上,这一话语正在失去声势。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即将承认人民币估值合理,这将是IMF十多年来首次改变立场。
    如果IMF真的做出这样的决定,这意味着IMF与美国不再站在同一条战线上,这可能缓解中国因此问题而承受的美国压力。长期以来,在人民币汇率有没有被低估问题上,往往是各说各理,而现在IMF提供一个专业性的客观评估意见,有可能有效地封住悠悠众口。其实,美国对人民币被“操纵”的指责一直带有政治色彩,试图取悦因制造业迁移到海外而不满的产业工人选民群体,这是很多经济学家的共识,印证之一就是这一主张得到美国以外国家的附和。
    IMF的新举动,显然应放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中理解。IMF今年将对特别提款权(SDR)篮子货币的币种和权重再次进行调整。在2010年的评估中,人民币被“远未被自由使用或兑换”为由拒绝。但今天,在很多方面,人民币加入SDR的条件已经水到渠成。从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范围、在全球外汇交易中所占的份额、被各国央行作为储备货币持有的程度等方面来看,人民币都应已满足加入SDR的条件。唯独人民币汇率形成是不是足够市场化这一点,可能存在一定争议,而IMF如果真做出上述认定,这个障碍也将去除。
    人民币没有被低估,应该是对人民币汇率现实状况的客观评价。自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推行后,随着改革的深入,随着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的不断扩大,政府也逐渐减少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使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央行数据表明,从2005年的改革到去年末,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40.51%,实际有效汇率升值51.04%。今年3月,受美元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人民币实际与名义有效汇率升值0.96%与2.01%,再创历史新高。与此相应,中国贸易顺差占经济总量的比例也在降低。在这一情况下,对所谓人民币被低估的指责日益销声匿迹,连美国方面也大大降低了调门(不过并没有完全放弃),而且一些人认为,现在人民币汇率很可能被高估了。IMF应该看到并认可这一新现状。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目前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分量是不相匹配的。而人民币一旦加入SDR,将意味着人民币成为IMF承认的官方储备货币,成为全球基准货币。SDR相当于“纸黄金”,加入后各国央行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持有人民币作为外汇储备。IMF通过严格的评估将人民币纳入SDR,这将意味着它对人民币的信用背书,将让全球的交易者和投资者相信,人民币不论作为交易媒介还是价值储藏工具,都是稳定和可靠的。而且在政治上,这将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也象征中国复兴之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不过,如果说人民币的地位需要得到IMF承认的话,IMF自身恐怕也需要人民币加入SDR,这是一种双向需求。这是因为,IMF改革的受阻正在破坏IMF的公信力。早在2010年底,IMF董事会就通过重大改革方案,把一定的份额和投票权向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移。虽然改革方案并没有改变美国拥有一票否决权的局面,然而美国国会却一直拒绝批准,导致改革搁置多年。实施IMF改革是包括许多欧洲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呼声,但奥巴马政府没有做出足够的努力推动问题的解决,这不仅损害美国自身信誉,也殃及IMF的威信。
    中国从去年开始主导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出人意料地吸引了大量西方国家加入,尤其是冒着美国埋怨风险的英国等国。其实,正是因为美国在IMF改革问题上首先失信于人,导致它失去了道德制高点。去年金砖国家还成立了自己的金融机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这些新的机构正在挑战西方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些所赢得的广泛支持也从侧面说明,世界其他国家对IMF改革被人为拖延的状况已经不耐烦了,开始寻找替代性的国际金融安排。在这种情况下,IMF需要主动做出转变,改革其已过时的内部治理结构,反映今天的现实。无论是去年传出的G20准备绕过美国改革IMF的消息,还是最近IMF将承认人民币估值合理的消息,都暗示着IMF在主动进行调整。
    当然事情还没有最后确定,也许IMF、中国、美国等各方仍会进行进一步的博弈。也有一种可能是,IMF希望以此来吸引中国加快市场化改革。央行行长周小川4月18日在IMF的讲话中说,中国将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推进资本账户兑换和人民币更自由的使用,并进一步放松外汇市场管制,显然这些都带有让IMF更加支持人民币加入SDR的意味。当然,也不排除政府主动利用人民币国际化这个既定目标来倒逼国内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的可能性。
    毫无疑问,中国推动这些改革的目标不是为了取悦IMF,它们本身就是经济转型所必需的。未来进一步开放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可以促进实现国际收支平衡,改变对出口导向的路径依赖,避免外汇储备过量积累所导致的一些政策难题,对出口与进口给予同等的重视,也将让依赖进口的产业及普通消费者获益,加快向内需驱动的经济的转型,绕过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逐渐实行有管理的资本项目开放,将提高资本要素的流通自由度和配置效率。这些改革将顺理成章地带来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的效果,实现中国与世界的共赢。
(作者为资深财经媒体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