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改钉子户 难言之隐。
这些年,城镇化狂飙中暴力拆迁与钉子户这两个词频频见诸报端。但很多人不知道,股市中也有钉子户。事实上,自2005年开始的股改就好比城镇化,而那些迟迟不动的上市公司便成了股改“钉子户”。
8月14日,扯皮近6年之久的 S上石化和S仪化第3次冲击股改终告成功。这两家公司完成股改复牌后,中国A股中还未股改的钉子户仅剩5家,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剩斗士五小强”。
S佳通:外资大股东死磕到底
2003年,世界轮胎巨头佳通集团以9789万元竞得15107万股桦林轮胎国有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这也是第一例外商收购国内上市公司的案例,为此佳通当时还一度成为了受关注的热门。最近的一次公告显示,该公司书面同意股改的非流通股东数量为0,即是说,佳通66家非流通股东无一赞同股改。
为此,《CM华夏理财》记者致电S佳通的董秘,但是其不愿作出正面回答,只说未有股改方案。
一直关注S佳通的信达证券分析师邢海芝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也无奈表示,自己对佳通一直不股改的行为感到很困惑。他猜测,这或许与佳通集团整体上市的规划有关,从大方向讲,或许他们要考虑到公司资产在国内的整合,因而会把整体上市同股改联系起来,而这取决于国际板何时推出。
其次,也有可能是股改方案难以调和。目前,S佳通第一大股东为佳通轮胎投资公司(外资),占公司总股本的44.43%。
邢海芝解释道:“在收购公司时,大股东已经付出了巨额成本,所以认为自己不需要再支付对价,对此流通股股东很难认同。”
而在佳通的主营业务上,邢海芝认同了公司本身的竞争力,在国内的轮胎市场上,佳通占有率和竞争优势都还不错,毕竟还有外资的背景。
业内分析师表示,像这种明确了自己会对股改“死磕到底”的钉子户,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反而不算坏事,毕竟由预期导致的不确定性才是最危险的,“如果透露了股改消息,又一直不改,这才是不负责任。”
S舜元:三次上会均被小股东否掉
6月20日,S舜元股价涨出了复牌以来的收盘新高——15. 18元/股,与2月8日复牌当日8. 66元/股的收盘价相比,涨幅高达75. 28%。这次大涨居然是因为S上石化和S仪化的股改成功带动的,而反观S舜元自身,股改新消息却是迟迟不出。
实际上,S舜元三次推出过股改方案,均以失败告终。2007年时,上海舜元投资成为公司新的控股股东后,曾于2009年3月启动股改,但方案未能通过,原因在于流通股股东认为对价过低。
2010年12月20日晚间,舜元公司发布公告第二次股改方案仍旧未获股东大会通过。2012年下半年,S舜元在停牌期间再次试图启动股改,方案也获得了地方国资委的批复,但在股东大会上却又一次遭到了否决。
在第二次股改时,公司当时第一大流通股股东孙伟曾尖锐地指出了大股东的各项“罪责”,如无偿占用1.9亿元上市公司的财政补贴资金;公司信息披露存在严重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等。
“很多东西呢,还是需要大家一起合作。”《CM华夏理财》记者致电S舜元时,公司一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大小股东都没有统一意见。这位负责人表示,现在对于股改,公司仍一直在想办法运作,毕竟股改对上市公司和流通股东都是非常有利的。而对于新的股改方案何时会正式提出,他也只表示“我们一直在努力”。
S前锋:重组告吹,不是我的错
采访中,上海著名私募人士余辉武先生对《CM华夏理财》记者表示,上市公司股改不成功的原因有很多,无非两大类,一类是央企,机制不灵活;一类就是经营不太景气的,连主营业务都快没了,卖壳又不好卖,负债多。S前锋属于后者,是受了主业的拖累。
2007年2月,S前锋提交过一个重组方案,公司打算首先以全部资产和负债与北京首都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首创证券11.6337%股权及现金6117.79万元进行置换;之后,S前锋以新增股份的方式向首创证券股东置换取得剩余88.3663%的股权,吸收合并首创证券。但此方案从递交上去到现在,都未等到证监会的正式批复。对于迟迟未通过的原因,市场自然出现很多猜测,有的专家认为,问题出在了想要借壳的首创证券身上。
当时,天相投顾对首创证券出具的估值分析报告显示,首创证券自营收入占到了总收入的55.51%,而天相顾问选择对照的18家规范类券商平均水平则仅为5.23%,分析师认为,如果自营业务比重占比很高,那么说明它受市场风险影响的相关性就比较大,收入不稳定性也会增加。此外,首创证券还遭遇了督察期内保荐公司财务状况下滑,保荐人也遭到证监会处罚的情况。
2011年,“拖不起”的S前锋经将主营业务转入了房地产,但是,公司也表示,2013年如果不能持续获得销售收入,营业收入可能少于1000万元。收入的减少,会使得股改方案通过的几率变得更加渺茫,这就成了一个死循环。
SST华塑:旧瓶新酒,大股东无诚意
“我们也不是不想股改,但因为大股东变更,股改就一直拖了下去,现在闹得和投资者关系很僵。”在媒体面前,SST华塑公司证券代表吴胜峰无奈地表示。
2013年8月22日,SST华塑再次推出了自己的股改方案,拟以现有流通股本1.51亿股为基数,用资本公积金向全体流通股股东定向转增股本,流通股股东每持10股流通股将获得4.15股转增股份,转增股本后,SST华塑总股本增加至3.13亿股。
在大家认为SST华塑股改希望渺茫之时,2012年12月,半路杀出个自然人刘永华,他以1.5亿元竞得公司大股东济南鑫银投资有限公司51%国有股权。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刘永华的入主不仅会为公司股改方案赢得中小流通股股东的赞成带来转机,也有望让公司预计中的重组提上日程。但如今看来,重组方案虽然推出了,但股改方案却毫无新意可言。
而股改之所以一直未成功,业内人士指出了两个原因,一是由于流通股东对于对价太低感到不满,更重要的是大股东之间历时多年的股权纠纷。控股权的纠纷早在2008年时就已出现,一直未得到解决,同时公司自身又多次曝出违规行为,让股改迷局更进一步加深。
9月13日,公司股东大会将会对与其说是最新,不如说是5年前就有的股改方案进行再一次的表决,究竟股改能否顺利通过在此一举。虽然很多专家并不看好这次无诚意的方案,但因为S上石化和S仪化做出的表率,有业内人士指出,说不定华塑也能搭上这次“顺风车”。
SST中纺:神仙打架,屁民遭殃
和SST华塑存在的问题类似,SST中纺大股东的股权纠纷成了其不能顺利股改的重要原因。根据原股改方案,SST中纺的二股东太平洋机电将增持公司股份,并受让大股东南大高科和三股东赛德清的股份,变身公司第一大股东。但南大高科和赛德清却突然翻脸,拒不执行股权转让,三者放弃了股改开始玩起“三国杀”。
倒霉的自然是流通股东们,但这一局“三国杀”时间玩得还颇久,其他人也只能眼睁睁看着,接下来就是不断停牌。今年6月开始,SST中纺因公司第一、二大股东正在就转让公司股权及相关事宜进行和解协商而停牌。直到8月28日晚间,公司发布公告,公司两大股东近日与各相关方签署了《调解协议书》,并已将《调解协议书》呈送最高法院。SST中纺申请,公司A、B股股票自8月29日起继续停牌,9月5日刊登相关进展公告并复牌。
当《CM华夏理财》记者致电SST中纺董秘的时候,对方以现在很忙为由,婉拒了本刊的采访。可以说,股权纠纷成为了中纺机最大的绊脚石,很多市场人士都表示,若是9月能得到双方调解成功的消息,那么公司就有很大的希望成功进行股改。
有分析师指出,SST中纺的大股东太平洋机电的控股股东为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旗下存在大量未上市的优质资产,若是能够股改成功,对其未来主营业务的发展都非常有利。
本文版权归CM华夏理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