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考验成本控制 自主车企凸显急速扩张病

作者:程元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09-04-30 19:04:00

摘要:考验成本控制 自主车企凸显急速扩张病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程元辉 上海报道

   全球经济危机下的上海国际车展成功落幕,除了新能源汽车,最大的亮点是国内自主品牌的崛起。本届上海国际车展上,媒体记者和大众观众感叹自主品牌完成精彩一跃。的确,我们看到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时候的他们,他们离我们这么近,而又离我们又这么遥远。
    奇瑞汽车重新布局品牌,品牌不再是单一的奇瑞(Chery)品牌,还新增开瑞(Karry)品牌、威麟(RELY)品牌、瑞麒(RIICH)品牌。吉利汽车也放弃了“吉利”和“华普”的旧标,启动“全球鹰”、“帝豪”和“上海英伦”。长城汽车调整品牌分类,以轿车、皮卡和SUV分别分类。值得注意的是,在2005年被拒于上海国际车展之外的吉奥汽车已经布局台州(皮卡)、杭州(微车)和济南(SUV)三大生产基地。
    相比以往任何时候,目前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整体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新兴自主品牌(这里指的是在几大汽车集团平台以外诞生的自主品牌),以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为代表。
    上面提到的自主品牌发展同样包括一汽集团、上汽集团以及东风集团等各大汽车集团的自主品牌重大突破。上汽集团、一汽集团、东风集团、北汽集团、长安集团和江淮汽车等国有汽车集团各自以上百亿资金砸向自主品牌。
    近来长安汽车董事长徐留平公开表示,未来长安汽车除了不断推出创新汽车产品外,还将致力于汽车能源研发与运用,3年内将投入200亿巨资建设国内最大的发动机研发制造基地。
    对于自主品牌发展阶段,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用“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进入第二阶段”来定位自主品牌发展历程。
    如果把过去的十年说成是自主品牌企业已经完成了技术积累、品牌突破、基地布局和完备的零部件采购系统以及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那么自主品牌发展第二阶段的挑战比第一阶段更加严峻,那就是成本控制。
    首先是新品牌宣传费用和多线作战。在过去十年中,奇瑞和吉利汽车与合资品牌市场大战中,以价格优势守住咫尺之地谋求长足发展,十年终于打磨出奇瑞和吉利两个品牌,在过去的五年中,奇瑞汽车和吉利汽车在广告费用方面投入巨大。如今,自主品牌旗下多线作战,其运作成本在一定时期内将居高不下。
    其次是前期技术研发费和生产线技术改进。仔细观察下来,自主品牌企业下的子品牌车型序列比较完备,众多的车型除了外观改进成本外,在技术投入和生产线上的投资都将巨大。
    再次是生产成本带来的压力。在自主品牌经过去年原材料成本增长压力之后,更多的考验是人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中国汽车企业的优势还是在廉价的劳动力上,然而劳动力价格提高是未来趋势,从目前看,沿海东部的人力成本较高已经束缚企业的发展。
    汽车发展壮大所带来的管理成本也会比较高,所雇用的员工也会越来越多,所管辖的资产规模也会越来越大,如何降低管理成本也是考验自主品牌的一道门槛。
    同时,汽车产业发展的利润空间将如IT一样,单独依靠某一项改进都无法控制整体成本,最终规模化生产,试问中国自主品牌企业做到了吗?
    事实上,研究全球汽车产业发展史不完全是研究汽车工业发展的技术历史,而是研究汽车规模化生产道路带来的成本降低。
    从福特先生建立世界上第一条汽车流水生产线,到欧洲汽车厂家主导的模块化生产,再到日本汽车丰田实施的JIT(Just In Time)生产模式,都是围绕成本降低,尤其以日本汽车生产成本控制最值得学习。
    丰田的车型系列还不如现在的奇瑞汽车,但丰田仍然列为汽车巨头,丰田的生产哲学被世人熟知。以花冠为例,这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世界车,从1966年诞生至今历经十代,行销世界上超过140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超过3000万辆,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以及零部件采购等费用平均在每辆车中的成本是相当低的。
    从目前看,中国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仍然集中在经济车型上,主要规模化的量产车型还在小型车。面对展开的新十年,自主品牌面临的是新品牌新起点,如何控制成本将至关重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