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多快的速度叫中高速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11-21 22:29:00

摘要:所以降息不降息,降准不降准,以保7为标准就好了,这样一想反而简单了。保得住7,不降也行,保不住7,不降也得降。不信走着瞧。

多快的速度叫中高速

程凯
    10月以来,在“地平线”专栏中我讲过三次7%这个GDP年增速的意义,10月9日的《猜猜GDP底线在哪里》,10月20日的《GDP底线再猜想》,还有11月14日的《当GDP7%成为共识》。
    纠结于7%这个速度,有个潜台词我一直没有说,那就是财政支出要增加以拉动投资需求,货币政策要放松以刺激投资意愿,更直白说就是认为降准降息应该是一个选项,而不是不停地绕着走,不停地变化各种创新工具。
    7%其实是一个并不低的速度,要好于很多看淡中国经济的悲观者的预期,在《当GDP7%成为共识》一文中,我专门提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中国“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保持中高速增长”以作为佐证。我的言外之意,其实就是如果要保证7%这样一个不低的速度,政策该出手的时候还是得及时出手。
    这里有两个不明确的地方,未来相当一段时期是多长?多快的速度才能叫做中高速?这两个问题不搞清楚,一切对于政策的预期都是白搭。还好现在有了一个参考答案。这个答案来自于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韩正同时也是中央政治局委员,他的话当然有足够的分量。
    在11月15日,也就是沪港通正式开通之前,韩正接受了英国《金融时报》的专访,时间不短,内容很长,干货很多,值得大家好好去研究,我这里只截取和我们今天的主题相关的一段话:
    “中国的7%就叫低速徘徊?美国的3%就叫高速发展?经济是有规律的。我觉得中国经济总量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地步,排在全球第二,7%是中高速发展……中国7%对世界就有很大的贡献了。如果中国的7%左右,能够再维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你说对世界的贡献,对人类的贡献,会有多大?这是创造了人类的奇迹,是不得了的事情。所以我看到一些报道,说中国经济到7%就是下行了,这个观点我完全不能赞同。”
    对于我上面提到的两个问题,这段话中的答案是清楚的,多少速度算是中高速发展?回答是7%。这样一个中高速可以或者说需要保持多长时间?回答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但是,更重要的一件事必须明确,7%左右是一个前提,也就是说7%左右是一个底线,而这就是我一再强调的一种预测。
    韩正的原话是这样的:“我觉得中国最重要的,是在保持7%左右增长的前提下,并不是追求GDP进一步增长多少,而是在保持7%左右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两个“保持在7%左右”,说得明明白白。
    如果要保证7%左右的增长,政策还是需要多给力一点才行的。对于今年的经济增长,几个官方的表态都在说完成全年7.5%左右的增长没有问题了,但是新的数据还是一个比一个更紧。第三季度GDP增速7.3%,是5年多来最低水平,10月份贷款同比增速降至12.9%,是2006年以来最低水平,1-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了15.5%,是2001年以来的最小增幅。最新的汇丰11月PMI预览数据回落到了50.0,如果再低于50是代表着制造业活动萎缩了。
    对此,汇丰的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未来几个月,房地产市场和出口仍存在不确定性;经济增长仍面临较显著的下行压力,需要货币和财政政策进一步宽松。”你说需要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那好,马上还真有了一个“融十条”,目标就是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但是,“融十条”出来之后的效果可能并非如人所愿。
    海通证券的首席宏观债券研究员姜超和顾潇啸在“融十条”之后写了一点心得,叫做“有一种降息:出来之后利率就上去了”,解释了钱不松反紧的种种理由。重要的一条就是“融十条”要把同业负债算作一般性存款,一个现实问题就是需要补缴准备金。过去同业负债不用缴准,而一般性存款需要缴纳20%左右的法定准备金。这意味着银行需要补缴2万亿左右的准备金。
    除了这种短期的出人意料的钱紧,姜超和顾潇啸还解释了央行的各种办法也很难解决中长期钱紧难题的原因,我这里不一一赘述,只是给出他们的最后结论:“到底啥政策有效呢?其实最简单的办法最有效,降准降息都很管用。”
    降准降息是央行的标准货币调控工具,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今天就是缩手缩脚地使不出来,而且就连搞的一两个创新之后还得不断表态“这不是放水”,实体经济的增长不是靠口水之争的,靠的是正常运转的流动性。
    当然了,每个人会有每个人的观点和分析。比如同样是海通证券,其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刚刚发表的一篇文章就提到了“央行为什么不愿降准降息”因为“货币政策新工具已部分起到降准降息作用”,“依靠降准降息解决融资难与融资贵问题代价很大”,而“央行货币政策的底线与目标其实很清晰”,控制住M2才应该作为货币当局的长期任务。
    有人说央行的创新工具很好很到位,也有人说希望货币政策能够回归本位,减少所谓的创新。到底降息不降息?降准不降准?我现在倒也想明白了,愿不愿意该不该降息降准的探讨都没有太大的意义。真正有意义的是将7%定义为中高速发展,而这个速度需要保持较长的一段时间。
    所以降息不降息,降准不降准,以保7为标准就好了,这样一想反而简单了。保得住7,不降也行,保不住7,不降也得降。不信走着瞧。
    截稿了,央行降息了。(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