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肯:迟来的“转身”
摘要:尽管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林肯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但在中国市场中,人们对林肯品牌并不陌生。
华夏时报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林肯迟到了。
“快了,就快了。”9月10日,第一批林肯汽车从北美经海运到达上海。这意味着,百年豪华品牌林肯紧锣密鼓地推进产品入华计划已到了关键阶段。然而,这也同样意味着,原计划于今年第三季度开始正式重回中国市场的林肯汽车,并未准时将其在2014年北京车展上首发亮相的入门级SUV车型MKC和豪华四门轿车MKZ在中国市场正式开售。
不过,好消息是,这一次,林肯并未迟到太久。
9月24日, 林肯中国宣布MKC和MKZ两款车型将于10月23日正式上市,同时透露两款车型的预售价格:中小型豪华SUV车型MKC为35万-45万元,中型豪华轿车MKZ为32万-40万元。至此,林肯汽车进入在中国市场上市前的最后倒计时。
准备就绪
在林肯中国总裁庞立博 (Robert Parker)看来,林肯入华已做好充足准备。
9月24日,林肯中国宣布林肯MKC和MKZ两款车型在华上市时间及预售价格的同时,开启预订工作。而在10月23日,MKC和MKZ两款车型正式上市后,林肯在华渠道建设和拓展也即将进入既定轨道。
“10月30日,位于北京、上海及杭州的三家林肯中心将同步开业,随后,林肯中心会陆续落户广州、成都、青岛等城市。”林肯中国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介绍,至今年年底,林肯将在中国开设八家林肯中心,初步完善独立经销商网络战略布局。“到2015年,林肯将完成在中国市场50个城市的60家经销商布局。”林肯品牌市场营销副总经理徐佩文表示。
与此同时,林肯在华产品矩阵也将进一步完善,包括MKC和MKZ两款车型,林肯汽车计划,到2016年将向中国市场投放5款全新车型。“2016年年底前,林肯还将引入一款中大型豪华SUV、一款全尺寸豪华四门轿车及大型豪华SUV林肯领航员。”徐佩文说。
尽管在竞争激烈的豪华车市场,林肯显得有些姗姗来迟,但在中国市场中,人们对林肯品牌并不陌生。
早在2005年林肯就曾以福特汽车渠道内的进口车型身份进入中国,尽管彼时的林肯并未在中国停留太长时间,但直至现在,提到礼宾用车,仍会想到“林肯”。
不过,在庞立博看来,2014年才是林肯真正进入中国的时间。“其实2005年并不是我们官方渠道引进林肯的时间,而是源于中美贸协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只是一个局限于两年的贸易协定,并且当时仅限于领航员那一款车型。因此,现在才是我们正式进入中国。”
而这一次,林肯进入中国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销量的冲高和提升,而是品牌形象上的扭转——多年来,大多数人对林肯汽车的印象,仍局限在车身长度超过8米的加长车型上。而今,正在蓄势待发回归中国市场的林肯汽车,正欲极力改变这一现状。
期待转身
如何从高不可攀过渡到一个“亲民”的豪华车品牌,在林肯看来并非易事。“我觉得最难的地方是跟消费者拉近距离,很多人会给林肯定位于明星甚至元首的豪华座驾。而当林肯MKC和MKZ两款车型展现给消费群体的时候,会变得更加亲民。”徐佩文表示。
“我们希望林肯是与时俱进的,是有现代感的,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将来我们想要传达的理念是确定消费者能够认同这一点。”徐佩文坦言,如何让大家认同现代的林肯,是林肯最大的挑战。
如何转身?怎样转身?这个问题,林肯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已思考许久。从2012年8月份林肯品牌宣布进入中国市场,到2014年正式将MKC和MKZ两款车型引入中国,已经有两年时间。
“很多传统汽车厂商进入中国市场,做的最多的事情都是为了满足自身企业发展的需求。林肯不同,我们在这两年中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消费者有哪些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庞立博认为,满足这部分需求,就是林肯要做的事。
不过,相对于已完成或正在全力推进国产化进程的沃尔沃、英菲尼迪及捷豹路虎等豪华车品牌,林肯在国产化方面相对保守。“目前我们没有国产计划。中国的豪华车消费者他们可能更加倾向于选择进口的车型,因为他们会把进口的品牌和车型的一种荣誉感联系在一起。”庞立博坦言。这也就意味着,至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中,林肯汽车在中国市场都将以进口车形式存在。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眼下豪华车市场已告别高速增长时代——2010年同比增长71.6%的豪华车市场,到2013年这一数据已不足30%。不过,麦肯锡发布的《中国高档汽车市场展望》报告中曾作出预测,到2016年,中国豪华车销量将有可能超过美国市场;到2020年,中国豪华车市场仍有能力维持12%的年增长幅度。
正在维持稳定增长的中国豪华车市场,对林肯会意味着什么?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