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保卫GDP:找增量还是打补丁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9-14 19:27:00

摘要:只要是针对房地产市场下手稳投资,我认为都应该叫做给房地产打补丁。我的打补丁不是贬义词,而是积极的,我们都知道给一款软件的漏洞做一下修改和挽救叫做打补丁,打上补丁的软件运行起来就没问题了。

保卫GDP:找增量还是打补丁

程凯

  出主意给楼市松绑的人越来越多了,我把这叫做给GDP打补丁。

  我也是早早就建议打补丁的人之一。还在7月份的时候,曾经限购的城市正在一个接着一个地放开限购,我第一次提出来要“释放楼市刚需”。而要释放刚需,决不仅仅是必须放开限购,更重要的是放松限贷,尤其是针对购买改善型住房,比如购买二套房的限贷。

  接着陆续又能看到很多相似的建议,当然提建议者以市场人士居多,最近的一位我提到过的是瑞银的首席经济学家汪涛,她建议:“决策层有必要进一步放松房地产政策,如降低房贷利率、下调首付比例等。”

  最新的打补丁说法就不仅仅是市场呼吁了,而是来自于国研中心的官方声音。国研中心刘世锦、余斌、吴振宇几位智库型的研究者近日撰文称,增长速度过快回落可能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需要通过稳投资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为调结构、控风险创造有利环境,将稳投资作为短期调控的重点。

  刘世锦等人稳投资的重点还是指向了房地产,建议“近期”可调整房地产相关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稳定发展,包括调整和完善房地产信贷政策,加大对首次置业和改善型需求的支持;大幅降低交易环节税费,鼓励梯度消费;适时放开商品房市场“限购”、“限贷”,使市场机制正常发挥作用。

  请注意,他们的建议是这些政策应该“近期”就可采用,言下之意当然是越快越好。

  只要是针对房地产市场下手稳投资,我认为都应该叫做给房地产打补丁。我的打补丁不是贬义词,而是积极的,我们都知道给一款软件的漏洞做一下修改和挽救叫做打补丁,打上补丁的软件运行起来就没问题了。

  所以,该打的补丁就还得打。但是,光打补丁肯定是不够的,打着打着你就会发现,还是升级到软件的下一个版本最好。我把这叫做给GDP找增量,或者放大了说就是GDP的结构转型。

  GDP的增量该怎么找?出主意找增量的人比建议打补丁的人要多,毕竟呼吁给房地产市场救市的人一般都吃力不讨好,而说说新发展新展望总是更能给人以新鲜感。我最近看到的最有意思的两个找增量都来自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各路高人的声音。

  比如,麦肯锡亚洲分公司董事长斯尼德说,如果能推进互联网及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能将GDP增长拉动1个百分点。具体而言,斯尼德认为,中国目前在宽带渗透率、科技型中小企业等方面的建设与支持都比较落后,如果将这一切拉动起来,能贡献GDP至少增长1个百分点,而且随着中国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未来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会占到全球IT产业投资的2%。

  再来一位,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刘国恩教授研究认为,人均医疗支出每上升10%,将带动人均GDP上升5%,意即只要医疗支出占GDP的比例不超过50%,经济整体将持续增长,政府买单医疗,不仅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产生较高的价值回报;因此,他建议公共财政向医疗卫生事业进行投资。

  要我说,斯尼德和刘国恩的分析方向都没错,具体的百分点不好说,但是这些都是GDP的新增长点,而且必须向着这些方向去努力;但是,这只是找增量,但是真正的增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说白了那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你要说刘世锦他们也在同一篇文章中提了不少找增量的东西,比如把服务业作为下一步对外开放的重点,比如鼓励支持电子商务、物流、金融领域创新发展,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等。但是,他们想要强调的重点还是在短期措施上,“应通过启动需求侧、见效快的改革,在短期内扩需求、稳增长、控风险,在中长期培育增长动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也就是说,打补丁和找增量,对于GDP而言同样重要。其实要我说,打补丁更重要,因为找增量容易取得共识但难以真正推进,而打补丁难以取得共识但一旦形成共识操作起来更加便利可行。

  我就给大家举上面那个斯尼德说的例子吧,他说推进互联网及宽带等基础设施建设至少能将GDP增长拉动1个百分点,对这一点大家很容易认同,当然具体数字上可能有分歧,但是方向肯定是没错了。那好,我们就应该赶紧大力建设互联网以及宽带基础设施了吧!但是,这种投资可不是你想上就上的,不是你想快就能快的。

  最近有一组来自工信部的数据被大家普遍忽略了,正是和互联网及宽带的基础建设相关的。在之前的一篇《地平线》专栏《投资不足应有预案》中,我给大家分析了工信部8月下旬公布的一份“2014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上半年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工信部指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依然较多,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包括投资增速持续放缓、出口增长面临较大压力、企业成本和资金压力仍未缓解,最后一个单列的居然是“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上半年,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仅新增899万户,与实现全年新增2500万户的目标差距仍然较大。”这就是现实,互联网是GDP增量的希望,但是我们不能指望未来的增量能给今天的缺口打上补丁。

  所以,该找增量的找增量,该打补丁的还是得打补丁,否则系统就运行不下去了,这一点真的不需要再等待和讨论下去了。(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