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证券正文

物价水平小幅回落 通胀仍将保持低位

作者:连平 唐建伟 刘学智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7-12 01:33:00

摘要: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6月份CPI同比2.3%,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0.1%,其中食品价格-0.4%,非食品价格持平。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
一、CPI增速小幅回落,食品价格回落是主要原因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2014年6月份CPI同比2.3%,同比增速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环比-0.1%,其中食品价格-0.4%,非食品价格持平。上半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3%。
    食品价格显著下跌是CPI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5月、6月CPI翘尾因素都为1.7,在翘尾因素相同的情况下,6月CPI同比下跌0.2个百分点的主要原因是食品价格环比-0.4%。6月份以来,北方主要作物生长地区的光温及雨水条件较好,有利于粮食及瓜果生产,蔬菜、鲜果、水产品价格在后半个月回落明显。6月份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环比增速-4.5%、-2.2%、-0.6%。猪肉价格对CPI的贡献呈负影响,尽管6月猪肉价格保持环比正增长,但增速显著回落,从5月份的5.6%回落到2.4%,然而猪肉价格同比增速-2.7%,对CPI的贡献是负面的。此外,羊肉、牛肉价格环比都下跌,增速分别为-0.3%和-0.1%。

二、PPI同比降幅持续收窄,表明生产在持续改善

    2014年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环比-0.2%,跌幅扩大1个百分点;同比-1.1%,连续3个月降幅收窄;上半年,PPI同比-1.8%。
    PPI环比降幅扩大主因是生产资料环比下跌,但生产资料价格同比增速为近两年新高,表现出积极改善的信号。6月份PPI环比-0.2%,跌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生产资料环比下跌成为主因,而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保持0.2%的正增长。6月份生产资料环比-0.3%,跌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价格下降明显,环比增速-1%,同比增速-4%,主要是受到工业生产回暖较为缓慢,前期大宗商品囤货现象显著影响,对资源型生产资料需求疲弱。从生产资料价格同比来看,6月份同比增速-1.5%,比上月收窄0.3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提升,是近两年新高,释放出积极信号,表明生产在持续改善。
    PPI同比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与美、欧主要经济体PPI同步趋于改善。在发达经济体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全球主要工业品价格趋于企稳回升的态势。美国PPI同比增速保持正增长并且增速有扩大趋势,5月份为2.5%;欧盟27国PPI从年初的-1.6%收窄到-1%以内。与此同时,中国PPI同比负增长持续3个月收窄,从3月份的-2.3%回升到本月的-1.1%,比上个月回升0.35个百分点,与美、欧PPI同步改善。

三、全年通胀压力不大

    下半年CPI将小幅波动、略有回落。2014年CPI翘尾因素高点出现在5、6两月,三、四季度CPI翘尾因素呈现逐月回落态势,且下半年累计翘尾因素明显小于上半年。虽然近期CBOT玉米、大豆、小麦等国际粮价小幅回升,但同比依然是持续负增长,预计购进食品的输入性压力整体不大。受国家发改委启动的新一轮冻猪肉收储支撑,猪肉价格环比增速出现了明显的回升,但回升幅度较弱。由于食品价格(主要是猪肉价格)月度环比变动趋于扩大,下半年CPI同比增速将小幅波动。此外,在房地产市场交易持续萎缩的大趋势下,下半年CPI居住类增速将小幅回落。国内有效需求可能仍然偏弱,全社会广义流动性整体依然难以明显宽松,预计流动性对CPI同比的推升作用有限。
    核心CPI走势稳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通缩风险。从核心CPI走势来看,今年以来除了1月份同比增速为2%,其余各月份核心CPI增速都在1.6%-1.7%之间波动,走势非常稳定,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通缩风险,因而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可取。鉴于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非信贷融资增长明显放缓,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未有明显缓解,货币政策应保持稳中偏松,适当扩大融资规模。
    PPI同比增速将有所抬升、弱势趋稳。受益于全球工业品价格回升的推动,中外主要经济体PPI同比增速都在不同程度地趋于改善。由于一系列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对基础设施建设、铁公基建设相关的工业产值拉动,以及贸易回暖对相关行业需求的带动,工业产值的回升也有助于PPI同比增速改善。综合前期钢材、水泥等下游工业产品累计同比微弱增长走势,由于受国内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重资本及重化工行业产能去化的制约,短期内工业利润大幅回升的可能性不大,这会制约PPI同比回升的幅度和力度。总体上,预计下半年中外主要经济体的PPI同比增速将延续小幅改善的迹象。
点评人:
连  平(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唐建伟(交通银行高级宏观分析师)
刘学智(交通银行研究员)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