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不好当
程凯
央行行长可不好当,这不是我说的,这是美联储的前副主席唐纳德·科恩的意思。
就在上周末那个热门新闻频出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科恩说:“这是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有太多我们不懂和无法预知的事情,也有太多不期而至的突发事件。美联储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因此能够告诉人们如何做也是很有限的。”也正因为如此,科恩呼吁,“人们需要更宽容和理解,不仅是对美联储,对各国央行都如此。”
科恩说的当然没有错,大家需要理解央行,但是央行也得理解市场,因为央行手中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大家总在说央行要保持独立性,我倒不以为然。科恩也说,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不可小觑。当一个市场遇到问题时,政府的参与还是十分必要的,而央行其实就是政府参与市场系统的最重要的手。
所以,当央行提出来“要求及时审批和发放个人住房贷款”,我们一点都不应该感到惊讶。根据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来的消息,5月12日,人民银行刘士余副行长主持召开了一个住房金融服务专题座谈会,工农中建等15家商业银行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会上提出的要求是:一要优先满足居民家庭首次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的贷款需求,二要合理确定首套房贷款利率水平,三要及时审批和发放符合条件的个人住房贷款,四要加强对住房贷款风险的监测分析,五要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有人说这是央行在救楼市!你说是也是,你说不是也不是。
准确地讲,央行这样的要求,有缓解“限贷”的意愿,而地方政府纷纷放松“限购”的举动在前,不限贷不限购,无非是把原来行政调控楼市的手放松了一把而已。如果说,房价真要涨的时候,限贷限购都没有用,房价还是会涨,这是成立的;那么,房价真要跌的时候,你不限贷不限购也没有用,房价还是会跌的,这也是成立的。
行政之手,只能起到缓解增速降速的功效,如果说要防止大起大落,这样的手伸出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在刘士余副行长主持这个会议之后,资本市场上房地产板块的股票并没有当成多大的利好给予像样的响应,为什么?因为与其说是救市,不如说是从央行的层面确认了房价的跌势。10年以来,大家对房价的看法争论不清,但是还从来没有像现在一样,有这么多的人对房价不看好。
房价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房地产投资的问题。如果没有房地产投资,已经过于依赖它的中国经济还真得防患于未然。5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1-4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7.3%,投资增速继续回落,主要就与房地产投资回落有关。
在一份路透社就该数据的采访调查中,接受采访的分析师对房地产行业的看法出奇地一致,一致不看好和担忧,认为这是今年影响中国经济最不确定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民生证券的宏观团队认为,库存较高,居民房贷收紧销售遇冷,银行风险偏好回落导致融资约束趋紧,促使房地产投资增速不断下行。
民族证券的宏观策略分析师认为,房地产方面,地方政府采取的措施构成的提振作用不大,“因为之前很多地方限购也不严厉。限购作用不大,主要还是要看资金这块儿。资金没有改善的话,其它都很难有明显的改善。没有银行在资金上面的配合,肯定不行。”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小组则表示,房地产行业下行现在市场已经没有太大分歧了,这会让更多的风险点暴露出来,现在是朝着这个方向去的,“短期内明显的政府干预、政策转向是不会有的,还是会进行微刺激,当然这些都取决于房地产行业恶化的情况。”
房价下跌和房地产投资的放缓,直接影响了今年前4个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而且几乎所有的分析师都同意一点,虽然政府已经在4月推出了以高铁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微刺激措施,但是基建投资的回升只是有限对冲了房地产投资的下滑;因此,整体投资增速仍然出现小幅回落。所以,我之前在《地平线》专栏中提出的问题“谁能替代房地产”还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
如果没有行业能够替代房地产,那么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是继续推出更多的“微刺激”,这些微刺激的投资还是不能弥补房地产投资的减速的话,那就只有承认经济增长率已经下降到一个较低的平台;第二个可能,是放松银根,降低准备金率甚至降低利率,让央行把水放出来,然后把问题留到不知道什么时候的“以后”去解决。
哪种可能性更大呢?我是觉得第一种可能性更大。我说央行行长不好当,也是这个意思,一方面刘副行长在忙着督促银行给房贷放行,另一方面央行周小川行长还在进一步强调“不会轻易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
对于市场上对央行将全面下调存款准备金的猜测,根据《央广新闻》的报道,周小川行长是如此表示的:“短期数据还需要观察,不一定说明问题。国务院明确提出,宏观调控要有定力,不会轻易采取大规模刺激政策。”
周行长有定力,你有没有?(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