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评论正文

7.4%的“刺激”意味

作者:程凯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4-17 11:19:00

摘要:货币政策维持不动,只要定位还是在“微刺激”上,央行所主导的最大目标——为之前经济积累的高杠杆“去杠杆”的行动就不变。

7.4%的“刺激”意味

程凯

  一月,二月,再到三月,每一个关心经济走势和投资生意的人,都无比关心进入2014年以来每个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考虑到月度数据波动性,更加重要并富于政策指导意义的当然还是4月中旬发布的第一季度指标,简单到一个数字,那就是第一季度GDP的增长率为7.4%。

  7.4%意味深长,究竟需不需要刺激?它几乎可以让持有每一种观点的人都得到些许证据。看空经济要求刺激的人认为,7.4%比政府制定的全年平均目标7.5%还要低;更加重视转型的人认为,7.4%是一个比预期7.3%好的结果。更何况李克强总理都说了,7.5%的目标是一个概数,低一点高一点,只要就业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仔细分析一下这个7.4%,还是大有让人担心之处的。要知道在GDP增长数据中,0.1%的增速变化实际上是一个不小的差距。去年第四季度的GDP增长率是7.7%,从7.7%掉到7.4%是一个很大的落差。而上一次7.4%GDP季度增长率的出现还是在2012年的9月,稍好一点的数据也就是2013年6月的7.5%,在这样两个数据之后,政策都多少出现了维稳态势,GDP转而在下一个季度出现反弹。

  如果诚如政府决策者所言,在去年的宏观调控中取得了维稳经验,那么在去年6月的7.5%季度增速出现后的政策放松,就直接影响了去年后两个季度7.8%和7.7%GDP增速的结果。现在今年一季度的GDP增长一下子落到7.4%,比去年6月份的7.5%还低,那么同比之下,这个7.4%是完全符合政策再次放松的阀值的。

  但是为什么7.4%的数据出来之后,市场对于政策放开刺激的预期一点也没有被抬高呢?我看大概是因为两件事,第一个是此前刚刚出台过一些“微刺激”,第二个是因为总理三番五次地表了态,说过短期刺激不可行。

  被市场称为“微刺激”的政策出台在清明节前的4月2日,当时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同时还研究了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

  要知道如此的“微刺激”仅仅在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出台10多天之前,更多说明的恐怕还是政策在数据公布之前打出了提前量,如果该做的工作提前已经做了,那么至少得再等一段时间看看动作的效果然后再考虑下一步的动作吧。

  而李克强在这个“微刺激”动作之后的表态更是明确,就在4月1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演讲上,总理称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合理区间,未来发展要向改革、调结构和改善民生要动力。总理还尤其强调了“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

  在这种情势之下,市场对于政策放松刺激经济增长的预期不高,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实,除了以上的两点分析,对于政策的稳增长尤其是货币政策放松的可能性,央行行长周小川也刚刚给了市场不少的提示,格外引人注意。

  也是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周小川出人意料地公开了央行的四大目标:低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新增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并且表示了这几个指标的权重是动态变化的,低通胀目标在央行多目标中是最重要的,就业也会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参考指标,但不适宜作为最主要目标。这样的表态我们要怎么看,不是说关注央行第一关注的是通胀指标,而是需要意识到经济增长率在正常情况下不是央行的第一指标。

  凡此种种似乎都在说明,7.4%的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并不会给政策放松刺激增长带来多少的空间。货币政策维持不动,财政定向“微刺激”的可能性更大。只要定位还是在“微刺激”上,央行所主导的最大目标——为之前经济积累的高杠杆“去杠杆”的行动就不变。

  在这样的结论之后,我想再提一下在7.4%的宏观数据公布前一天发布的一篇文章,国泰君安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在她的财新专栏中提出来的观点是,“中国经济当下不需要刺激。”

  她的分析逻辑是,观察宏观经济景气与否的主要指标不能只看制造业景气指标,非制造业景气状况应该是更为重要的参考指标。对于加大政府投资力度稳增长的观点,她持有否定态度,因为“从中国经济的整体状态来看,目前的制造业景气指标下行是传统产业去产能的一种反映,在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的走弱不等于整个宏观经济的疲软”;相反的是,无论第三产业的发展态势,还是就业市场,还是终端的消费市场,表现都可圈可点。

  既然GDP增长放缓对中国目前的就业、消费没有构成明显的冲击,政府再度开启财政投资、刺激经济增长的必要性就不是很充分。林采宜这样的结论,大概正是总理之前在博鳌论坛上表态的关键依据所在吧。

  刺激不刺激,7.4%说明不了问题,GDP的结构更说明问题。(作者为本报编委)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