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牌屋》与美国的真假“宫斗”

作者:兰波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3-12 23:15:00

摘要:美国总统是怎样炼成的?弄权、谋杀、3P!想当总统,就得样样精通——政治惊悚剧《纸牌屋》如是说。

《纸牌屋》与美国的真假“宫斗”

    美国总统是怎样炼成的?弄权、谋杀、3P!想当总统,就得样样精通——政治惊悚剧《纸牌屋》如是说。
    该剧写足了政客之间的讹诈、利用与恶斗,但它是将负能量自圆其说成人生逻辑——首集开头,安德伍德抚摸被车撞伤的狗,对着镜头说:“痛苦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你有用的,一种则是毫无意义的。”说完他掐死了苟延残喘的狗,结束了无用的痛苦。这个众议院多数党党鞭强有力地将此逻辑贯彻始终,最终向非正义的政治世界完成了自行其道的抒情。
华盛顿政坛上演的
权力游戏
    “纸牌屋”(House of cards)是指“纸牌搭起来的房屋”,含脆弱、一击即破之意。如美国女歌手凯蒂·佩里在《烟花》里唱过的:“你有没有感觉过像一张薄纸一样纤弱,像纸牌搭起来的房子一样风一吹就坍塌。”
    House of cards作为一部政治剧名字,Cards本义牌技,House则双关“众议院”,联系到剧情,男主角玩纸牌是一种博弈,暗指政治斗争是一个博弈场所,想赢的话,手中的筹码、心态和技术缺一不可。
    第一季,本要当国务卿的安德伍德突然被告知总统没提名他,他决定做一个怀有永恒目标的藏心者:俘获刚入行媒体的女记者佐伊成为自己手中之棋,并用政治手腕将新选议员彼得有过吸毒、酗酒和招妓的黑历史作为筹码,把他完全变成自己的“奴隶”——安德伍德的“理查三世”兼复仇之旅由此展开,并一步步接近自己设置的目标,锁定了副总统之位。    
    如果说第一季安德伍德还有点如履薄冰地攀登权力高峰,那么第二季就是他挥洒无情实用主义的舞台。攫取副总统后,他着手扶持女政客杰姬竞选党鞭,展开对总统的全面围捕。而对于胆敢威胁到自己的人,他则毫不留情地予以抹杀,即便是曾亲手调教出来的情妇佐伊也不放过。
    《纸牌屋》看起来是对美国政坛无情揭露。但不要天真,美国自由主义者倾向于把美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结构看作本质上合理的民意工具,因而现存的问题就被归罪于不愿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少数人。该剧演绎了这一看法,提倡了一种对现存秩序没有真正威胁的反传统主义。这本身就是好莱坞电影的价值观,也正是美国文化的核心态度。
    我们要清醒的是,政客们永远处在这样的逻辑中——主观的正义和道德,客观的利益和欲望。
政坛腹黑大叔“以毒攻毒”
    “没有人是清白的,就连童子军也不清白”,洞察到这个古老的政治真理的腹黑大叔在众议院里只手遮天,党同伐异。
    1885年,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之口说:“一个真正的男子需要两种不同的东西:危险和游戏”,这位洞察人性的哲学家本身疯了;而安德伍德表面上是一个自主的人性,即一切以实际为中心,这个人性只有一个目的,即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其实,他是一个很有手腕的反社会人格障碍患者(又一个病人)。
    《纸牌屋》里没有道德层面的“好人”,安德伍德周围全是同类,为了获取权力,每个人都采取包括诽谤、贿赂、谋杀在内的一切手段击倒对手。
    剧中最为精彩的桥段,当属安德伍德与彼得的关系演变:他扶植彼得竞选宾州州长,后发生矛盾,并有把柄被后者捏在手里。于是,他安排妓女和酒精再次诱惑彼得,甚至制造犯罪现场,致使彼得“被自杀”身亡。随后,怂恿副总统辞职竞选宾州州长职位,也成功地送走了他。
    安德伍德并非在污染纯朴的政坛,他只不过是依据政坛反常的逻辑出牌罢了——这点上,他类似尼采的“自主的人性”。
    安德伍德所谓抖露美国政坛阴暗面,实际上,形成了各种整人手段的教科书。手段黑不要紧,要紧的是观众愿意相信,真实的美国政治斗争比剧情更黑。而这个腹黑大叔之所以走红,面对无节操的政坛,他以毒攻毒。
最好的演员就是政客
    千百年来,政治文学的经典主题之一便是一个人如何应对权力、野心与堕落。
    “权力正如地产。位置是重中之重。你离中心越近,你的财产就越值钱。”安德伍德还认为,“金钱是萨拉索塔的巨无霸豪宅,保质期就只有十年;权力是古老的石砌建筑,能屹立数百年。”他太明白这一切了——权力的运作需要高技巧,政局中的计谋就像屋里的大象,谁都知道它的存在,但谁都不愿意提起。道行高的政客在心里盘算着如何集中精力,加强意志力讨好它。这就是游戏规则。
    安德伍德充分诠释了“世界上最肮脏的就是政治,世界上最好的演员就是政客”,他教会人们做一个游戏玩家,得分要领在于你如何玩。在通向权力顶峰的道路上,一个人可以根据其独特的分析能力和处事手段选择不同的速度,但方向只有一个——不计一切到达中心。对政客来说,从来没有对与错、正义和邪恶,只有利益和权力。
    “我们不再表达忠诚,也不再专门屈从于任何人。”成功后的安德伍德的台词听起来像是有力的三重宣言,表达剧中的自己、彰显了剧外的《纸牌屋》、也包裹了剧集背后的一切野心表达。
政治是最有效的春药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始终有个不变的镜头:两人在自家窗户前点燃一支烟轮流吸。“我爱这个女人,胜过鲨鱼嗜血。”安德伍德与克莱尔的关系耐人寻味,这对权力夫妻需要相互利用,政治是他俩之间最有效果的春药。克莱尔运作一家慈善机构,利用丈夫关系,获得了许多好处,但有时也会在丈夫背后捅刀子。她明知丈夫与女记者偷情,并不加阻止——因为这一不伦关系对于夫妻俩都有益。
    权力是春药,如果性爱成为了一种阻挡,那样春药也就转化为毒药——在第一季中,佐伊与安德伍德偷情是一大看点,而在第二季首集,佐伊便被安德伍德推下地铁轨道杀死。安德伍德解释为何杀死佐伊的内心独白:“不要浪费感情去缅怀巴恩斯小姐,每只小猫都会长大,刚看起来无害,又小又安静,舔着碟子里的牛奶,但等爪子长到足够长时,它们就会抓伤你……这里只有一条规则,弱肉强食。”
第二季的中国元素
    “我们应该把议程限定在几个重点问题上,工业制品的进口关税和稀土元素的出口限额,他们将这两点当成了政治工具。”
    “我同意在这两个领域我们可以做出有意义的改变,但是我担心对公司的网络攻击。”
    在总统办公室里,总统沃克和副总统安德伍德正耐心地倾听核能电厂大亨塔斯克与国务卿杜兰特之间的争论——与中国相关的稀土矿物贸易战,这一幕发生在《纸牌屋》第二季第二集。
    在第二季中,总统除了“宫斗”外,还要应对诸多中美政治敏感问题,比如所谓中国网络间谍渗透、人民币汇率及中日在东海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他还要和一个通过赌场洗钱的中国商人博弈。
    一个立场有些软弱的美国总统、一个常年在中国做生意的美国商人、一个构思阴谋的副总统。这就是《纸牌屋》中决定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最重要班底。他们利用贪恋特权的中国腐败商人、希望获得影响力的国务卿、不堪忍受平庸报道的记者,在权力博弈的框架下谈论中国,利用中美关系为自己谋利。
    为疏远总统与商界大佬的关系,国务卿自作主张在经贸对话中公开指责中国;为推动国会弹劾总统,副总统不惜与被中国政府通缉的腐败商人谈交易。
    但《纸牌屋》戏说中国,还是别太当真。
    眼见素来喜帮民主党阵营的好莱坞此番将《纸牌屋》中腹黑主人公安德伍德设置为民主党人,甚至有共和党资深议员抚掌大笑。
    某种程度上,《纸牌屋》是一本生动的美国政坛进阶教科书。和颂扬“美国英雄”既定套路完全不同,它试图掀开美国政坛的阴暗、冷血和无情。另外,它似乎是想揭掉政治和媒体身上的毯子,使它们露出“真实”的面貌——这两个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显出它的厚黑深度。
    剧集中,媒体记者、各路议员、NGO组织、政治说客、工会团体包括美国选民们纷纷出境,在各自的利益下互相监督、博弈、制衡,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国政治生态的全景图,通过这部政治剧集基本可以了解美国政治运作的方式和轮廓。
    最后要说的是,《纸牌屋》呈现给我们的是——权力森林里一群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家伙。其实,这不仅仅在华盛顿,在白宫,也在我们身边——它呈现了我们每个人(一直藏起来的)人性弱点。
(作者为专栏作家)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