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兑付压力倒逼信托业创新

作者:陶盈舟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25 00:00:00

摘要:顶着5.3万亿兑付高峰的压力,信托业创新势在必行。从首单土地流转信托到首单消费信托,到生前遗嘱机制,再到信托受益权质押,信托业正加速推创新产品。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陶盈舟 北京报道

  顶着5.3万亿兑付高峰的压力,信托业创新势在必行。从首单土地流转信托到首单消费信托,到生前遗嘱机制,再到信托受益权质押,信托业正加速推创新产品。1月22日,平安信托完成首单受益权质押放款,这也是信托业内该类产品的首笔业务。

  信托专家孙飞表示,在大资管时代,面对日益严格的监管,信托业的竞争势必越来越激烈:“行业洗牌是必然的,因此创新产品和严格风控才是信托褪去制度红利后拓展市场的当务之急。”他认为,2014年信托业一定会涌现出更多类型的创新产品,“创新将会成为常态。”

创新有望成常态

  2013年无疑是信托业值得铭记的一年:总规模突破10万亿,但通道业务日益萎缩,兑付危机一再凸显,创新产品不断上市,这一年,信托业一方面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屡遇兑付难题。进入2014年,又先后遭遇第三方理财机构代销信托产品叫停、107号文打压资金池业务、中诚信托“兑付门”事件,信托业创新转型更迫在眉睫。

  日前,平安信托从去年12月末就传出的信托收益权质押业务完成首单放款,这意味着信托业在信托收益权流动的探索已经进入实际运作阶段。

  信托产品尽管一直以来以高收益而著称,但由于其产品设计等使得其缺乏流动性,而信托受益权质押业务则让信托实现了高收益的同时增加了流动性。按照平安信托的介绍,这款信托受益权质押融资产品选择的标准,主要为平安信托管理的各类固定收益类信托产品的信托受益权,以及进行二级市场证券投资、私募股权投资的结构化信托产品中的优先级信托受益权,以及非公开发行股票信托产品的信托受益权。

  与原有的信托质押融资业务相比,该产品业务时效更高、融资利率较低。这是因为该业务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所以融资利率的确定主要是“资金成本+风险溢价”,因此,相比同类型的质押融资业务利率更低。

  除了对信托受益权质押的创新,信托业酝酿的“生前遗嘱”预计也将在年内推出。北京某信托公司相关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为了进一步落实2013信托业年会提出的“8条机制”,银监会已经针对信托业的“生前遗嘱”进行了开会讨论,预计2014年年内推出。

  此外,信托业对“抢滩城镇化”的热情令土地流转信托加速推进,除了中信信托分别在安徽和山东签订的土地流转协议和北京信托于2013年推出的土地流转信托计划外,1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开阳县人民政府与中信信托在贵阳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合作内容涉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等领域,这也成为中信信托的第三单土地流转信托,同时也是贵州省签订的首单农村土地流转战略合作协议。

  在银行、券商、期货、基金、保险公司等均加入到资管大军的大背景下,2014年信托业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孙飞认为,信托的创新升级是大势所趋,“要从被动融资型向主动理财型提升,从佣金收入型向投资收益型提升,从单一粗放型向规模集约型提升。”此外,信托公司也应该积极谋求转型,向四方面发展,“一是打造金融控股集团;二是成为大财团、大银行或大集团旗下的子公司;三是构建相对业务专业化的信托公司;四是升级为信托银行。”

不可忽视的风控机制

  回顾信托疯狂生长的十多年里,无论是行业规模还是薪水收入,信托业都构建了一个新的金融神话,然而在如今屡屡传出的兑付危机之下,以往的高收益不再是信托最美的包装,其风险问题也被列为投资者考虑的重要因素。

  “实际不仅是信托,所有的投资都是一样,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只不过信托业以前一直是高收益无风险,就算项目有问题,最后也会有人兜底,但随着中诚信托的事情出来,今后可能不一定都是如此,”北京一家信托公司的项目经理李翔向记者表示,“这也是最为尴尬的事情——因为信托引以为豪的高收益可能不再是唯一吸引大家的因素了。”

  记者注意到,其实就在中信信托和北京信托试水土地流转信托时,业内就曾对其风险存有争议,指出土地流转信托应满足信托投资人、信托公司、经营公司、地方政府以及农民五方的利益,而不只是流于表面甚至是演变为一个庞氏骗局。

  用益信托分析师帅国让认为,由于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处于分离状态,农业经营的高风险性与农民流转土地后要求持续、稳定的流转收益矛盾无法有效平衡,流转费用过低,容易损害农民利益等,这些均成为土地信托以及整个土地流转工程的掣肘因子。

  正因此,如何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产品的风控机制就成为信托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要想降低风险发生的几率,就必须进行充分的前期工作,像市场风险、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的评估等,根据不同项目做充分的尽职调查和项目管理报告的及时披露。”孙飞表示,而投资者也不能只看收益率,而要看具体的还款来源,是否有抵押物、担保方、融资方的实力等,“因为刚性兑付不会是永远打不破的神话,迟早有一天是会被打破的。”

  不难发现,从2007年以来,信托业从一个不起眼的边缘行业一下就成为众人瞩目的“明星”,伴随其中的除了快速增长的光环,还有频繁曝出的兑付危机,帅国让认为,“信托业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和急速扩张,也需要放慢一下脚步,花一段时间来梳理和消化这些年积累下来的问题和风险,否则盲目发展和扩张,并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