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汽车正文

二手车行业“透明时代”将至

作者:金雪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4-01-11 00:36:00

摘要:此前由于技术鉴定标准空白而一度陷入估价虚高、鉴定作假等一系列问题的二手车行业,有望在新机制下过滤沉淀,健康发展。标准制定与贯彻缺一不可,新标准之下,二手车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二手车行业“透明时代”将至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金雪 北京报道

  新年伊始,国内二手车行业迎来苦盼已久的好消息。

  1月5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了国内首个二手车行业国家标准——《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将于2014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并根据评估最终得分将车辆技术状况分为5个级别。至此,此前由于技术鉴定标准空白而一度陷入估价虚高、鉴定作假等一系列问题的二手车行业,有望在新机制下过滤沉淀,健康发展。

  将此前经销商构成复杂、市场相对混乱的二手车市场,推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迹,抑或将成为《规范》实施的最大意义。不过,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规范》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标准制定与贯彻缺一不可,新标准之下,二手车行业又将何去何从?

  不再“蒙着卖”

  1月5日,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又一批国家标准正式发布。而其中第388项——《二手车鉴定评估技术规范》,正是二手车行业的“福音”。

  “经过了7年多时间的调研、编写、征求意见、修改、试运行、再征求意见、再修改、评审、审批等流程后,终于落地了。”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看来,这项汽车流通业第一个国家标准酝酿过程着实艰难。

  据了解,《规范》对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条件和要求、鉴定评估程序、作业流程、受理鉴定评估、查验可交易车辆、签订委托书以及判别事故车、鉴定车辆技术状况、评估车辆价值均作出了具体规定。按照《规范》,在一系列鉴定评估流程过后,将根据评估最终得分将车辆技术状况分为五个级别。

  “一级车就是车辆优良,五级车就是有重大事故修复痕迹,也就是俗称的事故车,消费者可以一目了然。”罗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规范》的颁布和实施将使二手车市场更规范,对解决二手车市场信息对称、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着重要意义。”

  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此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二手车市场发展并不规范。“在由二手车拍卖企业、经销企业、经纪公司以及个体经营户组成的二手车市场,由于经销企业和拍卖企业税务负担高于经纪公司和个体经营户,多年来经纪公司和个体经营数量一度疯涨。”有多年从事二手车市场研究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二手车经营主体结构发展不平衡,中小二手车商户经营方式、手段及产品质量难以把控,二手车市场长期处于畸形和混乱发展的状态。”

  “在二手车市场,你想像在4S店内一样看到明确的车辆报价和车况信息几乎是不可能的,通常你只能看到一张写着车况良好、价格面议的纸。”一位长期从事二手车交易的销售人员对本报记者坦言,“修改二手车里程数,更改车辆尾部排量标,隐瞒车辆浸水、碰撞等做法在二手车交易过程中很常见,一般的消费者很难分辨,尤其里程数,几乎看不出来。”

  在《规范》发布后,对二手车鉴定评估细节的完善和规范,二手车市场“蒙着卖”的时代亦将终结。

  期待另一只靴子

  《规范》发布后,二手车市场会立刻回归“纯净”吗?也不尽然。如果说,将于6月1日正式实施的《规范》是二手车市场七年来等待的一只靴子,那么,恐怕要在另一只靴子落地之后,才能睡一个踏实的“安稳觉”。

  若想通过《规范》发挥肃清二手车经销队伍、规范二手车鉴定措施的效用,强有力地贯彻执行是大前提。据了解,现阶段公布的《规范》并不具备强制执行力,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二手车鉴定评估方面的种种要求,只能“愿者施行”,而无法强制全民执行,对于选择不执行的二手车经销企业亦不会有任何惩罚措施。

  “现阶段主要靠引导为主。”罗磊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目前来看,还没有进一步制定奖惩措施的计划。”如若如此,《规范》很可能成为仅针对二手车鉴定评估机构的“教科书”,二手车市场里的经纪公司可以不执行,场外的二手车经销商也可以不执行,如此一来,《规范》似乎濒临沦为一纸空谈的处境。

  “指导性作用同样有现实意义。”罗磊对本报记者分析,《规范》除了专业机构执行外,其它经营主体,如二手车销售公司、拍卖公司、经纪公司也可以按照《规范》的方法与流程对目标车辆进行检测、鉴定和评估,并按照附录给出的示范文本填写车辆《二手车技术状况表》,供消费者在买车时参阅。

  “希望打造品牌的二手车经销商会主动执行,希望建立诚信形象的经纪公司也会执行,当前确实没有强制执行,但消费者是一个自主选择的群体,不向消费者提供车况信息的经销商将会逐渐失去市场。”罗磊告诉本报记者,“当前,国内已经有很多二手车经销企业开始向消费者提供二手车评估报告,《规范》的实施,将会有更多的企业通过透明交易提升企业品牌度和竞争力。”

  《规范》颁布后,如何贯彻实施也开始提上日程。“最近几个协会都在开研讨会讨论这个问题,贯彻标准的意义和难度并不比制定标准小。”北京亚市副总经理颜景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短期利好有限

  “目前由汽车流通协会主导编制的二手车鉴定评估教科书已经印发完毕,计划将于年后(春节后)开始培训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罗磊亦向本报记者透露,“目前北京二手车鉴定评估师约有近千名,争取在6月1日标准实施之前完成所有培训工作。”罗磊同时表示,会有更多的从事二手车鉴定评估的专业机构出现,为消费群体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评估报告。

  《规范》颁布后,能否引发各地二手车市的爆发增长,颜景辉的答案是否定的,“短期利好有限,更多的是长期发展的规范作用。”

  2012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额为3595亿元,同比增长22.6%;2013年全年二手车销量479万辆,增长10.60%,二手车增长速度高出新车销售12.1%。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增长速度较快,但二手车市场体量相对较小,仅相当于新车销量的41%。

  但在相对成熟地区市场,二手车成交量及增长幅度双双超过新车。以北京地区为例,2012年北京二手车的销量为61.8万辆,新车销量为57万辆,二手车销量首次超过新车。

  而进入2013年,二手车在全国范围内及北京等成熟地区上升幅度都急剧缩窄。2013年前11个月,北京二手车累计成交过户61万辆,同比2012年仅增长0.03%。不过尽管如此,2013年1月—11月北京地区二手车累计成交量仍超过新车销量18.31%,新旧车交易比例1∶1.18。“北京等二手车成熟市场,尽管受到限牌政策限制,但由于二手车保有量相对较高,置换需求有增无减,二手车交易量超过新车在现阶段乃至未来几年都将成为常态。”颜景辉称。

  此外,由于全国各地限迁政策逐步收紧,二手车外迁率也在进一步降低。据颜景辉介绍,现阶段全国共有300余个城市采取不同程度的限迁政策,并且没有解禁和缓解的趋势。

  也因如此,二手车交易量在2012年仍保持50.44%外迁率的北京地区,2013年这一数字已下降至40%。“新车市场与二手车市场有一定内在关系,《规范》出台后,长远来看,二手车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起来了,消费群体在选择购车的时候会更信赖二手车。但在现阶段,由于多地限牌政策和限迁政策持续收紧,《规范》所带来的短期销量上的利好很难显现。”颜景辉表示。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