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地产正文

时代地产“带伤上市”

作者:梁嘉欣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2-06 23:32:00

摘要:如无意外,时代地产应当是年内最后一家实现港股IPO的内地房企,12月11日将是其正式挂牌上市的日子。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梁嘉欣 广州报道

  如无意外,时代地产应当是年内最后一家实现港股IPO的内地房企,12月11日将是其正式挂牌上市的日子。

  截至12月4日午间,时代地产的招股工作宣告完成,据早前消息,其国际部分更已获超额认购。“只要国际配售部分完成,上市问题就不大了。”分析人士说。

  据介绍,时代地产本次公开发行总股本为4.31亿股,计划募集资金13.8亿-19.4亿港元,90%国际配售,10%香港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3.2至4.5港元,以每手1000股计算,入场费约4536港元。

  上市虽已是板上钉钉之事,但不可否认的是,时代地产此次也同样面临目前内地房企IPO遭遇的各种尴尬,包括因规模太小导致投资者看淡等等。此外,高达163%的净负债率以及8600万美元的重组债务,更或将成时代地产日后发展过程中埋藏的一颗“地雷”。

  规模“硬伤”

  时代地产似乎找到一个不错的上市时期。“现在资本环境市场好些,近段时间更是IPO的窗口期。”一名香港券商机构分析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但这并不代表机构投资者对内地房企新股的认购活跃度会很高。尽管目前内地楼市表现火热,国际货币环境相对宽松,不过投资者态度冷漠、地产股估值一直持续偏低已是行业的共识。

  不少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包括时代地产在内,近期谋求上市的房地产企业无一不存在类似“硬伤”:规模比较小、基本上是区域性发展的企业。“规模只有几十亿,土地规模在几百万平米上下,很多投资者都看不上。”

  据相关专业人士介绍,除了土地储备量规模,现在投资者其实更为看重企业的销售规模及周转率,尤其是利润率及负债率。

  时代地产在这几个指标方面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优势。根据日前公布的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时代地产截至9月底合约销售额为57亿元,合约销售面积63万平米,毛利润为9.9亿元。

  此外,截至2013年6月30日,公司负债比率更高达163.6%,较去年底的116.2%有所上升。“这个负债率相当高,投资者给予的估值可能会偏低。”相关人士表示。

  “房地产股太多了,在香港资本市场百亿以上的上市房企就有20多家。如果做的产品跟大型房企差异化程度不高,很难受到投资者的欢迎。”一名上市房企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

  不过,时代地产此次在筹备上市的过程中则显得更为幸运些,成功吸引4名基础投资者总共斥资4.489亿港元入股,包括由富力地产主席李思廉及其妻持有的FusionCapital、广州海印实业集团、熊海涛及越秀企业(集团)。

  “基石投资者的引入,一方面可以保证上市的成功率,另一方面也起到带头作用,吸引更多投资者跟风追随。”上述上市房企内部人士透露。

  “但这也从侧面也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对其兴趣不大。”有关券商机构分析人士进一步称,其实此次时代地产的募资金额并不算少,完全可以不找基石,否则基石太多容易导致日后股票的流通性差。

  高负债隐忧

  “不管怎样,能上市还是一件好事。起码有个境外融资平台,可以借此帮助业务的拓展,提升市场地位。”相关人士称。

  时代地产执行董事、副总裁李强公开表示,希望能够借助上市搭建公司的国际资本平台,帮助公司的业务进一步扩大规模。李强表示,在成功上市之后,时代地产未来2至3年会集中发展现有业务地区,包括广州、珠海、佛山及湖南长沙等,但亦会继续发掘广东省其他有潜力的城市。

  不过,在美好的规划蓝图背后,居高的负债率对时代地产而言,依然是个无法忽视的隐忧。

  有业内分析人士称,由于个别房企在上市前进行业务重组可能需要募集资金,而这当中大部分都是向PE借的钱,成本较高,导致负债率随之迅速上升,时代地产不排除也存在同样的情况。

  据悉,时代地产此次募集的资金中,56.7%用于新增项目及现有项目融资,以及支付潜在开发项目的土地收购及建筑成本外,剩余33.3%将用于清还重组协议承担的8600万美元的负债。

  “为了要令投资者持续对其有信心,企业上市后的其中一个必须任务就是让负债率迅速下降,这就需要动用到上市融得的资金还款。”上述分析人士称。

  不仅如此,财务是否稳健也直接影响到日后的融资安排。根据本报记者简单测算,即使以募资金额最高限19.4亿港元计算,其33.3%仍未能完全覆盖8600万美元的负债,更不用考虑募资总金额低于19.4亿港元的情况。

  不过时代地产财务总监牛霁旻日前透露,相信未来陆续有结转收入,加上上市集资所得的资金,预期负债率很快会下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