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家庭之痛
摘要:延宕数年的“单独二孩”面临破冰,但对于很多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这个好消息来得似乎有点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延宕数年的“单独二孩”面临破冰,但对于很多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而言,这个好消息来得似乎有点晚。
“就目前而言,我国失独家庭已达百万,并且每年的新增数据高达7.6万。但是,我国对这个人群的扶持政策,尤其是再育方面的政策相对缺失。”11月26日,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一研究员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多失独家庭拥有非常迫切的再育诉求,但终因受自身生理条件、经济条件以及无相关政策倾斜等几方面的因素影响,使得再育无望。
失独家庭再育受困
2012年的圣诞前夜,唐女士刚满20岁的独子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一个原本温馨幸福的家也随之变得支离破碎。年纪已大的唐女士在无奈中想到了试管婴儿。
“我几乎跑遍了北京各大医院,但由于45岁以上女性进行试管婴儿的成功率非常低,而各大医院又都非常看重这个成功率,因此我基本上都被拒之门外。”唐女士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她整48岁,为了再育她甚至跑到武汉、广州等地医院进行咨询,但希望一次次破灭。
据了解,试管婴儿的成功率与女性年龄有较大关系:女性在30-40岁,成功率约是30%-40%;女性在40-45岁,成功率是5%-10%;女性45岁以上,成功率则不及5%。
然而,就为了这不及5%的希望,在传统渠道行不通的情况下,很多失独家庭不得不选择费用高、风险大的私人诊所。
“如果在正规医院等待赠卵试管婴儿,最少需要排队10年以上,因为这种再育方式国家虽未明令禁止,但也并不提倡。”唐女士表示,她周围已有一个56岁的女性在私人医院通过此方式生了一对双胞胎,但费用高达80多万元。
正规医院再育之路困难重重,私人医院费用高昂,他们希望得到相关部门的帮助。
2013年5月,唐女士与另外8个北京失独家庭联合上书北京计生委,希望针对这个群体开通一条再育绿色通道。比如,指定具有丰富经验和有责任心爱心的医疗专家为失独家庭提供辅助生育技术诊疗绿色通道,提供高质量和细心的再生育治疗帮助;对卵巢功能老化的失独妈妈,优先提供高质量优质卵子;对经过各种尝试仍无法再生育的失独家庭,能够允许代孕服务;将失独家庭再生育试管婴儿、赠卵、代孕等辅助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等。但是,如今时过半年,依然无果。
政策缺失是关键
据记者了解,针对失独家庭,我国各地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关爱政策,比较普遍的大都仅限于每月给予不同额度的补助以及失独当年给予相应的抚慰金等措施。
“针对北京的失独家庭,每个家庭每月补助200元,失独当年给予最低5000元、上不封顶的慰问金。”11月26日,北京市计生委办公室主任刘磊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针对失独家庭上书的再育诉求,相关部门非常重视,但这是一群非常特殊的家庭,再育首先面临的就是自身条件的问题。“无论是采取赠卵试管婴儿还是代孕的再育手段都存在道德伦理上的争议,我们也在试图帮忙协调相关系统的工作。”他说。
据刘磊介绍,失独家庭再育工作不是计生委一个部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涉及财政、卫生等多方面的工作,比如再育的绿色通道需要跟医疗系统进行协调,然后由财政部门拨款。
“前不久,我们针对失独家庭拟定了20多个扶持方案,并已上报市委市政府,其中就涉及失独家庭再育方面的内容。”刘磊同时表示,国家卫生部和计生委虽然已经完成了合并工作,但北京计生委和卫生部门的合并工作要在年底才能完成,因此相关审批工作要等明年两会以后,具体实施大概也要在明年8月份左右。
而那时候,唐女士已经49岁,面临绝经。像她这样在等待中彻底失去再育机会的人还有很多。
“我已经等待了太多年,再育的想法已经破灭。”11月26日,郑女士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正值她60岁生日的第二天,如今,她已将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失独家庭这个群体,面对失独家庭的逐渐增多,她只能寄希望于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
上述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同样表示,无论是“单独二孩”政策还是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减少独生子女的总量,促使独生子女规模下降和“失独”家庭总量下降,而这也是解决失独问题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