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卢”为光,燃林成炬!卢林以关爱架起共融桥梁,将残缺锻造成铠甲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立夏的阳光如金纱般洒进车窗,给车厢内镀上了一层耀眼的光晕。
卢林坐在飞驰的火车上,感受着车轮与火车行进时震动的频率,像极了轮椅马拉松运动员们在马拉松赛道上心跳的延续。作为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组织了湖北荆门第六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赛后卢林便马不停蹄地赶回济南,在他返乡的途中,卢林向《华夏时报》记者讲述了自他获得“全国自强模范”荣誉称号后的心路历程。
“2014年5月,那是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时刻,我有幸荣获第五次全国自强模范的称号,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当习近平总书记那温暖而有力的话语在会场上响起,我的内心被深深地震撼与鼓舞。他说,‘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残疾人完全有志向、有能力为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这些话语如同一束强光,点燃了我内心深处为残疾人事业奉献的火种。”卢林告诉记者,那一刻,他深刻意识到,自己虽然身体残疾,但并不意味着梦想和价值的缺失。作为残疾人中的一员,他也能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发光发热,为这个社会带来积极的改变。
那份认可和鼓励,不仅改变了卢林本人的工作与生活轨迹,更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他人的奋斗信念,让“自强”成为跨越时代、群体的共同语言,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在逆境中寻找希望,在平凡中创造价值。
如今,55岁的卢林拥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东院保健神经内科主任等多个身份,一路走来,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与机遇,每一次经历都成为他前进道路上的宝贵财富。那些温暖的鼓励、深刻的感悟、辛勤的付出与满满的收获,共同交织成了为残疾人事业奋斗的新篇章。
挣脱命运的枷锁
1970年,卢林出生在鲁西南的一个小村庄,两岁时因脊髓灰质炎导致左下肢功能障碍。
成长的道路是坎坷的,但生命中的挫折,磨炼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他对学习近乎痴迷。1989年,卢林首次参加高考,他的成绩远超本科录取分数线,却只收到了一所专科学校的录取通知书。他没有气馁,调整好心态回校复读,第二年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到全国著名院校山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大学期间,卢林克服困难,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勤奋,以优异成绩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在中山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他担任了神经内科住院总医师,负责并指导神经内科病房和急诊的医疗工作,同时担任一项国家“十一五”攻关计划的一线负责人,为我国的急性脑梗塞治疗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士毕业后,卢林来到山东省立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他把“医者仁心”作为座右铭,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岗位,兢兢业业努力工作。尽管日常的工作已经非常繁忙,但只要遇到危重疑难的患者,特别是远道而来经济条件不好而不能常来复诊的,卢林总是把联系方式留给患者,以方便他们在遇到病情变化的时候能够咨询,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深得广大患者的好评。
作为一名临床医生,卢林在日常工作之余,从不间断学习,在神经重症、脑血管病、神经线粒体病等领域都有研究,发表相关论文多篇。此外,他还承担了山东大学七年制和留学生班的教学工作。他注重教书育人,把医德医风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激发和引导学生对临床工作和学术研究的兴趣,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谈到从医之路,卢林说,无论前路如何,他总能面带笑容应对各种困难,虽然疲惫,内心却充满自豪,做一名好医生是他一生无悔的追求与热爱。
2008年,卢林担任了山东省肢残人协会副主席,对于残疾人的生活和工作,卢林有了更多的关注和感触。
最让卢林终生难忘的是,作为残疾人优秀代表,2014年他当选为第五届“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当习近平主席跟他亲切握手的时候,他激动万分地向主席大声问好,主席也亲切地向他问好。
这种鼓励一直激励着卢林继续努力奋斗。此后的卢林,不光是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受益者,更是一名推动者。
携光成为他人的方向
荣誉不仅是个人的勋章,更成为组织凝聚力的催化剂。
获得“全国自强模范”称号的同年,卢林作为公派访问学者到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访学1年,归国后,他多次带领骨干党员积极深入基层调研,关注民生问题,同时,积极参政议政,2016年当选为槐荫区政协常委。随着卢林参政议政能力的逐渐提升,他身上的担子更重了。2018年,卢林先后当选为济南市政协委员、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3年,卢林担任了山东省肢残人协会主席、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
一路走来,他竭尽全力地协调自己的医疗和参政议政工作时间,完成相应的工作。他说:“作为一名普通医生,国家和人民给了我很多荣誉,我只有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履行好自己的社会职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才不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
卢林持之以恒地践行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这份承诺,演绎着完美人生。他积极地走街串巷,深入基层调研,在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当好宣传员、推动者、实干家;切实提高履职能力,在联系群众服务大局上作表率。经过调研,他写出了不少高质量的建议,从2018年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至今,他提出的“病毒源头是科学问题,不能政治化”入选《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故事》一书,还提出“关于启动我国罕见病国家战略及行动计划”“让大家路遇危难懂施救”“进一步加强完善急抢救及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加快推进中国康复大学建设”等建议。
就在今年两会,卢林建议,尽快把康复医学调整为一级学科,加强康复学科建设,更加积极地培养康复理念。充分运用DeepSeek为代表的AI技术与康复医学的深度融合,朝着智能化、个性化、远程化的方向大步迈进,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康复服务,实现生命的修复和重建。加强中西医结合发展在康复医学中的作用。
履职全国人大代表的8年,他为中国2472万肢残人和成千上万基层患者奔走发声,就慢病管理、残疾人权益保障、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几十条建议和议案。
作为残疾人和残疾人工作者,卢林将身体的残缺化作心灵的铠甲;作为医生,他用手术刀重启生命的强音,为患者托起希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用议案传递基层的声音、为残疾人代言……这些身份的交织,正是榜样力量的生动注脚,让我们深深感知,真正的优美,从不在完美的皮囊,而在灵魂站立时,让整个世界都为之仰望的光芒;真正的榜样,是把个人的苦难酿成照亮他人的火炬,让“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身体与灵魂的双重站立中,绽放出超越平凡的光辉。
这正是榜样力量的终极意义:不仅照亮自己,更成为他人前行的灯塔。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