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金融正文

逾万亿险资股市门外徘徊

作者:胡金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6 23:23:00

摘要:意见稿的下发并不意味着保险资金马上会入市,但此举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就是从今年底到明年,保险资金一定会大举建仓。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时隔3年,中国保监会再度给保险资金投资松绑。

  10月14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关于加强和改进保险资金运用比例监管的通知(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了解到,保监会拟将险资权益类资产(股票、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比例从原先的25%提升至30%,同时亦将不动产类的投资上限提高至30%,若以目前保险业总资产近8万亿计算,此举意味着资本市场将可获得险资的4000亿增量资金支援。

  尽管4000亿是理论上可释放的增量入市规模,不过,本报记者查阅2010年8月保监会首次将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从20%提升至25%时,上证综指在3个月里从2600点附近涨到3200点,涨幅高达20%以上。

  “意见稿的下发并不意味着保险资金马上会入市,且即使以25%的比例计算,各家保险公司权益投资仓位也一直控制在10%-15%之间,但此举是一个极其明确的信号,就是从今年底到明年,保险资金一定会大举建仓。”10月15日,上海一家大型私募机构投资总监梁明(化名)分析。

  重划资产配置比例

  在这份意见稿中,记者发现,保监会对保险投资资产重新划分为流动性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权益类资产、不动产类资产和其他金融资产共五大类资产,并针对五大类资产制定保险资金运用上限比例和集中度监管比例。其中对其他金融资产、境外投资比例设置的上限分别为20%、15%,对流动性资产总量不做控制,权益类资产主要包括股票、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上市权益类资产以及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未上市权益类资产,资产投资上限拟设定为30%。此前的规定则是,股票和基金等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为25%,未上市企业股权、股权投资基金等未上市权益类资产投资上限为10%。

  与此同时,保监会还规定,偿付能力充足率低于120%的保险公司,投资上市权益类资产、非上市权益类资产的账面余额分别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20%和10%,亦体现了保监会实施分类监管的思路。

  “从意见稿可以看出,具体到投资项目上,监管层给足了保险机构自主权,在限定的比例框架内,保险资金可以自由确定对股票、基金、非上市股权乃至不动产以及境外投资等等领域的具体金额,虽然从权益项下保监会将非上市企业股权和股权投资基金的比例取消,置入统一的大权益投资范畴之内,整体比例也降低了5%,但是对于保险机构来说,30%的比例已经足够。”10月16日,上海一家大型保险资产管理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从保监会重新制定这份意见稿的初衷来看,保监会对于保险资金投资监管比例呈现散、多、杂,缺少系统性整合,目前有效比例散布在多项政策中,数量最多曾达100余项,而部分监管比例结构复杂,存在大比例套小比例、比例之间相互交叉等情形,造成监管导向不明确,市场认识不统一,影响资金运用效率。

  “市场创新环境下,新投资品种层出不穷,每允许一个投资品种,就要制定新的投资比例,导致比例监管政策往往滞后于市场发展,陷入频繁修订的被动局面。同时部分监管比例可操作性不强,与市场实际脱节,部分比例限制涉及交易对手方,信息获取难度大、成本高、作用弱。”在这份意见稿中,保监会直接指出监管缺陷所在。

  目前,以英国、日本为代表的国家对保险资产投资不设比例监管限制,直接通过偿付能力认可的数量化标准,评估并间接约束保险资金运用活动;而美国、德国、韩国、中国台湾地区的保险市场则是将比例监管仅作为偿付能力监管、资产负债匹配监管的辅助手段,主要根据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限制高风险(类)资产及境外投资,包括对大类资产、单个产品(主体)等制定监管比例,防范集中度风险。

  国内的保险监管体系也正逐步向国外成熟发达市场靠近。

  推动增量资金入市

  保监会选择在此时下发这份保险资金监管新措施,一方面是为实现更先进的监管体制,而另一方面,业界把此视为资本市场将获得新的增量资金。

  10月15日,上海一位资深投资人士吴涛向本报记者分析,虽然现在还看不到保险资金加仓的动向,但是即将发布的上市保险公司三季报会露出端倪,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队”代表的社保基金在今年前三季度已经提前出手,加仓超过100只股票,这就是机构进场的信号,保险资金绝对会尾随其后。

  10月10日,华宝证券分析师胡立刚发布研报称,保险资金作为行业第二大规模的资产管理机构,随着投资范围已经大幅度放开,各家机构会积极地挖掘新产品的投资机会、探索新的业务点,这份征求意见稿会对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业务的顺利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

  10月14日,平安证券在金融业周报中分析,今年保险业投资改善已成定局,但是投资改善并不会立刻提高保费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投资的回升还未反映到保险的收益中,因此2013年保费销售仍然受到2012年分红保单和万能保单收益较弱的影响,预计四季度保险公司保费增速会继续放缓。

  而就在10月15日,平安还率先发布了一款利率市场化的产品,平安的举措已经被业界解读为对未来投资收益相当明确,在资本市场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的情况下,平安才会主动向市场投放这样的产品。

  “只要看看A股市场之前的表现,就会看到这份监管部门对保险资金松绑的意见稿会产生多大的影响。2010年8月,保监会将保险资金的权益类投资比例从20%提升到25%,也就是从这个月开始,上证综指从2600点连续上涨三个月到11月底的3200点,涨幅达到20%以上,其中基金和保险重仓的酿酒食品板块涨幅更是达到1倍以上,以贵州茅台为例,当时贵州茅台股价从140元上涨到220元左右。现在的投资者就是要密切注意保险资金下一步的投资动向,它们关注的板块也应是投资者关注的板块。”10月16日,上海一位私募人士如是分析。

  记者查阅相关数据发现,截至8月底,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27万亿元。其中,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305.86亿元,占比10.05%。这也意味着,即使保监会不提升保险资金权益投资比例,保险机构想要用足比例,还有超过1万亿保险资金可以入市。

  在业内人士看来,只要保险资金能够新增1000亿资金进入股市,必将使得目前市场走出低迷的状态,而也许这次监管层释放险资入市比例,能够起到的影响也许就不仅仅是600点的指数了。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