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宏观正文

综合保税区向西,向西

作者:吴建华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10-11 23:41:00

摘要: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浮出水面前后,综合保税区也开始“躁动”起来。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建华 北京报道

    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浮出水面前后,综合保税区也开始“躁动”起来。
    据《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9月份,中西部省份宁夏、陕西就先后通过了各自区域内的国家综合保税区验收。而湖南衡阳、河北曹妃甸两个综合保税区也即将在10月份迎来正式验收。此外,经过4年的努力,贵州贵阳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综合保税区,而湖北、江西、甘肃、内蒙古等地正在积极推进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
    随着我国各地吸收利用外资的比重上升,其对综合保税物流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合作研究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地方经济的需求更强烈了,即使没有上海自贸区的带动,他们也会提出建立综合保税区这样的要求。”
建设高潮来临
    今年1月份,江苏南通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准建设,吹响了2013年综合保税区建设的号角。
    据海关统计,截至2013年1月份,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已经达到31个,包括综合保税区、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区等在内,中国的海关特殊监管区数量已经达到110余个。
    5月30日,同样是在江苏,苏州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开建,这是江苏省内第9个、全国第32个综合保税区。
    而进入9月份,综合保税区建设迎来一个集中批复、验收的高峰。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湘潭综合保税区,这是湖南省内第二个综合保税区。该省的首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衡阳综合保税区即将在10月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行。
    9月10日、9月17日宁夏自治区银川综合保税区,陕西西安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国家十部委联合验收。9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贵阳综合保税区。
    与此同时,甘肃兰州新区综合保税区、内蒙古满洲里综合保税区、江西赣州综合保税区、湖北武汉江北综合保税区等正在积极向国家申请。
    江西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黄惠告诉记者,“申报工作正在加快推进。”目前赣州的申报材料已经上报海关总署,总署已经向国家两个部委发出了征求意见函,接下来会向其他相关部委征求意见。
    中国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协会副秘书长浦少伟告诉记者,目前为止,综合保税去区个数已达34个。而记者发现,至2012年7月2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综合保税区是22个,2011年9月30日,这一数字才只有18个。
    中国WTO研究会副会长,原海关总署关税司司长吴家煌告诉记者,目前向国务院提出申请的数量远不止记者了解到的数量,可能有五六十家。这其中包括新建和由其他几类特殊监管区提出的升级申请。
金字招牌
    自1990年起,为适应我国不同时期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先后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6类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而综合保税区是仅次于自贸区的功能最全、开放程度最高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综合保税区在2012年11月出台的《关于促进特殊监管区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被确定为今后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的主要类型。
    文件提出,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为综合保税区。新设立的特殊监管区域,原则上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张建平认为,如果一个地方有这样一个平台,企业、外贸商就可以对加工制造、物流、贸易进行分工设计,有利于产业链的延伸和衔接,为商业提供了很大的潜在空间和机遇。因此具有较大的贸易创造效应。
    同时,综合保税区建设既是地方政府的政绩,又可以成为招商引资的招牌,自然备受各地政府青睐。吴家煌认为,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本身就会有这种向上要政策,大家趋同发展的倾向。“不管有没有条件,别的地方有了,我也应该有。综合保税区热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奇怪。”他说。
    衡阳市商务局一位官员告诉记者,最近主要在忙两件事,一个是迎接综保区的验收,另一个就是进一步加大招商工作力度。“过去我们没有这个政策,也就没有这个优势,现在就是配合管委会吸引更多企业进来,把综保区这个品牌搞起来。新的政策肯定会吸引更多的企业进来,对我们本地经济肯定是一个促进。”该官员说。
    新设立的综合保税区在宣传上往往喜欢用“最”字来形容自己的政策优势和特色,以便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对此,浦少伟秘书长很不认同,他告诉记者,其实,国务院批准的综合保税区,基本都是享受同样的海关监管政策,并没有谁比谁更特殊的区别。
发展并不均衡
    在综保区一拥而上的同时,记者发现关于综合保税区设立的条件和验收标准以及审核程序却尚未明确,综合保税区运行效率的考核评价体系也有待建立。一位不愿具名的海关总署官员对记者表示,为了落实国务院上述《意见》,目前综保区审核的标准和程序正在制定很快就会出来。
    上述《意见》指出,对于土地利用率低、运行效益差的,由海关总署责令整改;在规定期限尚未完成整改任务的,由海关总署报请国务院批准予以撤销或核减规划面积。
    但多位专家告诉记者,虽然34个综合保税区运行效率各有不同,目前还没有出现责令整改、撤销或核减面积的情况。综合保税区在通过国家部委联合验收之后,缺乏类似于“年检”制度一样的跟踪考核。
    保税区贸易量就成为业内评判运行效率的主要指标。浦少伟表示,多数综保区贸易量只有几千万到几个亿(美元),上十亿的都不多。他甚至认为,现在搞不好的是大多数,搞得好的是少数。
    记者注意到,面积大多数只有3-5平方公里的综合保税区,其基础设施投资往往达到几十亿元。规划围网面积为3.01平方公里的贵阳综合保税区项目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海关围网面积为1.02平方公里,建设周期为一年,总投资40亿元。江西赣州综合保税区规划区域5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预计20亿元。
    另外,园区投入使用后,海关监管人员的投入、基础设施维护、厂房等固定资产的折旧、维修都是不小的开支。
    浦少伟还告诉记者,在通过审批的34个综合保税区中,目前海关有明确进出口统计的大概是15至16家。有的是批准了没建好,有的是建好了海关还没入驻,还有的是从其他类别改过来的,海关监管的条码还没变过来,有统计数据,但不在综合保税区序列里面。
    吴家煌认为,如果从园区贸易量占当地贸易量的比重来看,内地的很多综保区反而比沿海好,比如郑州、重庆和成都等地。占比高的超过50%,占比低的连1%都可能不到。张建平认为,虽然没有具体的研究数据,总体而言,综合保税区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改革开放是一个积极的推进作用,对当地经济也是有比较好的影响。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