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光大乌龙暴露A股致命漏洞

作者:海川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9-09 10:03:00

摘要: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6 月份的钱荒之后,8 月份迎来A 股历史上首次乌龙指。更怪异的是,这两次重大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还是难兄难弟,一家是光大银行,一家是光大证券。

光大乌龙暴露A股致命漏洞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中国资本市场在经历了6 月份的钱荒之后,8 月份迎来A 股历史上首次乌龙指。更怪异的是,这两次重大事件的始作俑者竟然还是难兄难弟,一家是光大银行,一家是光大证券。

8 16 11 05 分,A 股出现极度诡异的一幕,包括“两桶油”、“三大行”在内的70 多只大盘股瞬间秒杀涨停,大盘一度上涨近6%。就在市场各方猜测否有重大利好发布时,突然传出光大证券自营盘出现70 亿乌龙指,ETF 套利盘误买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消息。

当日午后开盘,光大证券果然被停牌。但最为诡异的是,光大证券一方面由董秘对外辟谣,称决不存在乌龙指一说;另一方面,却在第一时间抓紧自救,多方进行对冲交易。经初步核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的订单生成和执行系统,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被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

虽然这起乌龙事件的主要细节尚未全部披露,但相较于光大乌龙指本身,人们更担心的是,这一事件所暴露出来的A 股市场的诸多致命漏洞。

 

一线监管不及时,缺乏熔断机制

在事件发生的近3 个小时内,光大证券没有自查出问题,上交所也始终没拿出有效对策来稳定市场,从而使谣言四起。而事实真相是,光大证券当时即发现自营盘策略交易系统出错。可笑的是,这一系统之前已经多次测试,但事到临头居然无法制止系统的自动交易,最后被迫拔掉电源了事。而近年来,针对乌龙指,美国早已对大盘或个股运行建立熔断机制,以防某一极端交易指令造成整个市场瘫痪。

 

违规定性不及时,投资者恐无从索赔

事发24 小时后,证监会虽然决定对光大证券立案调查,但对光大证券多空对冲涉嫌操纵市场的行为却没有明确定性,虽然由上交所出面暂停光大证券股票自营3个月,中金所限制光大自营期指开仓,但当日的对冲行为如何善后还是由当事者自主决定。虽然光大证券承诺期指平仓后如有获利,将按依法被认定的责任处理,但对于因光大在市场连续违规操作而无端遭受损失的其他投资者而言,因为证监会没有明确对光大证券对冲行为定性而难以索赔。

 

机构风控近似于无,资本创新风险巨大

6 月,光大银行的中短期债务错配,额度高达千亿,接近违约,引发银行间市场巨大震荡,进而A 股暴跌。这一回,光大证券自营盘套利交易出错,再次引发股市巨幅震荡。 8 19 日上午,光大证券的固定收益部交易又出乌龙,导致其超低价卖出10 年期国债。而之前的光大证券投行部门,因为所保荐的拟上市公司造假,已经遭受证监会重罚。仅这几起事件,就足以说明,光大集团内部风控机制近似于无,其相关资本创新潜在风险巨大。

 

交易制度缺失,大户与机构套利戕害散户

股指期货与融资融券交易推出以后,业内不少人士指出,期货与现货市场不同步、大户与散户融资融券待遇不同等,将极大损害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但均被监管机构选择性忽略。如今,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不仅上演了机构利用股指期货、ETF、融券T+0 套利的活剧,而且再一次暴露出现有交易制度的巨大缺陷。16 日下午开盘的瞬间,股指期货跳水20 余点,50ETF 和平安银行等融券标的也很快被抢空,而更多散户则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当天追高的头寸被一点点套牢。未来A 股市场包括T+0 制度在内的交易机制建设必须加速,以实现更多制度意义上的平等。

 

制度改革不透明,一有异动消息满天飞

最有代表性的猜想就有以下几种:北戴河会议结束,有重大改革利好;传闻将试点优先股;T+0 交易实行;大主力入场,大肆买入上证50 指数基金;期指交割日乌龙盘。不幸的是,最后被言中的竟然是乌龙指。消息满天飞,本身就说明管理层在稳定投资者预期上做得不够,对未来有哪些重大改革,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从而引起市场巨大疑窦。CM

 

本文版权归CM华夏理财所有,未经许可不得翻译或转载。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