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中国战略终突破
摘要:让吉利、沃尔沃汽车方面如此大费周折的是沃尔沃亟待通过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重振品牌的迫切心情。
在经历了近1000天的等待后,位于成都市龙泉驿经济开发区的沃尔沃工厂的大门外,终于挂上了簇新的牌子——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就在这一工厂正式开业的前二天,沃尔沃汽车在8月26日正式宣布,沃尔沃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工业布局已经正式获得中国政府批准。这一布局包括在大庆建立整车制造基地,在张家口建立发动机制造基地,在上海建立中国研发基地,以及在成都建立整车制造基地。
从整车制造到动力总成,再到设计研发,这三大汽车生产核心领域的同时获批,标志着沃尔沃中国成长计划全面提速。而同期在成都车展上发布的新S80L,则又进一步扩充了沃尔沃的在华产品线。
“成都模式”
成都经开区车城东七路366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符号,但在这里,却有两家现代化的汽车整车制造厂比邻而居——早已在此安家的成都吉利高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刚刚正式获批开业的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
8月26日下午,瞬间充斥了各社交平台的一则消息显示,“按照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规定,沃尔沃汽车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合资主体成立合资公司,其中沃尔沃汽车集团持有30%的股份。获批后,大庆和张家口两家工厂以合资公司形式运营。”而“成都工厂目前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资质下运营,6月份已经获得批准”。
沃尔沃成都工厂正式借道了吉利在成都的生产资质。
早在2011年9月,吉利汽车(00175.HK)便于当月9日发布公告称,出售三块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予中嘉汽车,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出售代价8089.78万元人民币。三个月后的同年12月30日,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宣布成立,法人代表为王召兴。而身为沃尔沃中国区总裁的王召兴也是中嘉汽车制造成都公司的法人。
公开资料显示:中嘉汽车制造成都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2日,注册资金2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
再往后的2012年6月,一纸环评公告揭示了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中嘉汽车成都公司和沃尔沃汽车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公布的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沃尔沃品牌持有者的许可,进行沃尔沃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为此,通过租赁中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乘用车零部件一二期项目的在建厂房及土地,新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动力设施,实现一期年产5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
至此,涉及沃尔沃成都工厂资质的前期运作已基本落听,直至今年8月26日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加速回归
让吉利、沃尔沃汽车方面如此大费周折的是沃尔沃亟待通过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重振品牌的迫切心情。
2012年,在并购沃尔沃的第二个年份后,沃尔沃在全球及中国市场遭遇了销量严重下滑的打击。去年,沃尔沃全球销量为421951辆,同比2011年下降6.1%;中国市场销量为4.2万辆,同比下滑10.9%。而在此之前,沃尔沃曾发布了“至2015年在华销售20万辆”的“中国复兴”战略。
在无法得到国产车型的支持下,仅全部倚仗进口车型,这显然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目前沃尔沃在华所售车型包括V40、V60、S60、S80及XC60、XC90等系列。其中,V40在今年4月刚投放中国市场,面临着全球产能不足的掣肘;XC90则已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已尽显疲态;而当下沃尔沃产品体系中最为高端的S80又因延续的与长安方面的代工协议,缺少更大的腾挪空间。现在唯一支撑沃尔沃在华销售的主力便落在了以S60为代表的“60军团”身上。
然而,在这区间,无论是奥迪的A4L、Q5,还是宝马的3系、X3,早已凭借先发及本土化生产后带来的价格成本因素,牢牢占据了主流市场地位。“60军团”虽表现不俗,但持续向上突破抢夺市场份额的空间亦十分有限。
今年3月19日,作为沃尔沃国产重要“载体”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出现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47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在解决了生产资质后,今年7月工信部第249期新车目录上又出现了沃尔沃S60L的身影。和新车获批同时曝光的还有S60L的申报图片,其尾部的“沃尔沃亚太”5个字异常醒目。
“成都工厂目前单班产能是5万辆,首批投产的车型是S60L。”8月28日工厂开业现场,有沃尔沃成都工厂负责人透露道,“未来成都工厂还将投产2个系列产品,双班产能达到10万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沃尔沃汽车2013年在华销量达到33342辆,同比增长37.5%。按照沃尔沃的规划,其大庆工厂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始试生产,先期规划产能近10万辆。待沃尔沃成都、大庆工厂产能全部达成后,其国产车型产量将达到每年近20万辆。这无疑为沃尔沃中国成长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从整车制造到动力总成,再到设计研发,这三大汽车生产核心领域的同时获批,标志着沃尔沃中国成长计划全面提速。而同期在成都车展上发布的新S80L,则又进一步扩充了沃尔沃的在华产品线。
“成都模式”
成都经开区车城东七路366号,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地名符号,但在这里,却有两家现代化的汽车整车制造厂比邻而居——早已在此安家的成都吉利高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和刚刚正式获批开业的沃尔沃汽车成都制造厂。
8月26日下午,瞬间充斥了各社交平台的一则消息显示,“按照中国汽车产业相关政策规定,沃尔沃汽车集团与吉利控股集团作为合资主体成立合资公司,其中沃尔沃汽车集团持有30%的股份。获批后,大庆和张家口两家工厂以合资公司形式运营。”而“成都工厂目前在吉利控股集团的子公司——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的资质下运营,6月份已经获得批准”。
沃尔沃成都工厂正式借道了吉利在成都的生产资质。
早在2011年9月,吉利汽车(00175.HK)便于当月9日发布公告称,出售三块位于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土地予中嘉汽车,总面积37.6万平方米,出售代价8089.78万元人民币。三个月后的同年12月30日,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宣布成立,法人代表为王召兴。而身为沃尔沃中国区总裁的王召兴也是中嘉汽车制造成都公司的法人。
公开资料显示:中嘉汽车制造成都公司成立于2010年9月2日,注册资金25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汽车零部件研发、制造、销售等业务。
再往后的2012年6月,一纸环评公告揭示了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中嘉汽车成都公司和沃尔沃汽车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机械工业第四设计研究院公布的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乘用车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2012年,浙江豪情成都分公司通过技术转让方式,取得沃尔沃品牌持有者的许可,进行沃尔沃整车和关键零部件的制造。为此,通过租赁中嘉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乘用车零部件一二期项目的在建厂房及土地,新建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生产线及配套公用动力设施,实现一期年产5万辆乘用车的生产能力。
至此,涉及沃尔沃成都工厂资质的前期运作已基本落听,直至今年8月26日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审批。
加速回归
让吉利、沃尔沃汽车方面如此大费周折的是沃尔沃亟待通过在中国本土化生产重振品牌的迫切心情。
2012年,在并购沃尔沃的第二个年份后,沃尔沃在全球及中国市场遭遇了销量严重下滑的打击。去年,沃尔沃全球销量为421951辆,同比2011年下降6.1%;中国市场销量为4.2万辆,同比下滑10.9%。而在此之前,沃尔沃曾发布了“至2015年在华销售20万辆”的“中国复兴”战略。
在无法得到国产车型的支持下,仅全部倚仗进口车型,这显然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目前沃尔沃在华所售车型包括V40、V60、S60、S80及XC60、XC90等系列。其中,V40在今年4月刚投放中国市场,面临着全球产能不足的掣肘;XC90则已处于产品生命周期末端,已尽显疲态;而当下沃尔沃产品体系中最为高端的S80又因延续的与长安方面的代工协议,缺少更大的腾挪空间。现在唯一支撑沃尔沃在华销售的主力便落在了以S60为代表的“60军团”身上。
然而,在这区间,无论是奥迪的A4L、Q5,还是宝马的3系、X3,早已凭借先发及本土化生产后带来的价格成本因素,牢牢占据了主流市场地位。“60军团”虽表现不俗,但持续向上突破抢夺市场份额的空间亦十分有限。
今年3月19日,作为沃尔沃国产重要“载体”的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出现在工信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第247批)拟发布的新增车辆生产企业名单中。在解决了生产资质后,今年7月工信部第249期新车目录上又出现了沃尔沃S60L的身影。和新车获批同时曝光的还有S60L的申报图片,其尾部的“沃尔沃亚太”5个字异常醒目。
“成都工厂目前单班产能是5万辆,首批投产的车型是S60L。”8月28日工厂开业现场,有沃尔沃成都工厂负责人透露道,“未来成都工厂还将投产2个系列产品,双班产能达到10万辆。”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7月底,沃尔沃汽车2013年在华销量达到33342辆,同比增长37.5%。按照沃尔沃的规划,其大庆工厂也将于今年年底前开始试生产,先期规划产能近10万辆。待沃尔沃成都、大庆工厂产能全部达成后,其国产车型产量将达到每年近20万辆。这无疑为沃尔沃中国成长计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点。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