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标签

首页财讯正文

乳业研究院落户伊利背后

作者:王水寒

来源:华夏时报

发布时间:2013-08-02 22:32:00

摘要: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王水寒 北京报道

  7月22日,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创新中心挂牌成立,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

  据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项目之所以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既是因为其作为亚洲最大乳业研究机构的规模,更是因为它不仅是一个乳业科技研发机构,还是一个乳业科技服务平台。

  对此,乳业专家陈渝表示,抓住了乳业科技成果转化这个核心环节,就是抓住了乳业科技研发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所在,因而这个研究院的诞生对企业乃至行业发展就有了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政府搭台,伊利唱戏

  事实上,研究院落户伊利集团,离不开自治区政府的支持。

  据本报记者了解,该研究院的成立是落实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战略思路中把内蒙古建设成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一项重大举措,该研究院是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主导、由呼和浩特市政府、呼伦贝尔市政府和伊利集团共同出资组建的。

  此外,按照自治区“8337”战略思路中提出的借助科技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和推动产业整体发展的要求,研究院设在具有世界一流技术装备和科研实力的伊利集团创新中心,汇集国内外乳品行业顶级的技术人才,集中开展专业化、系统化的乳品研发工作。

  活动当天,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副主席白向群,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刘美菊,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刘琳,呼和浩特市市长秦义,自治区政府副秘书长姜华以及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落户伊利,是自治区各级政府对伊利的高度认可和信任。”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发言中表示,在研究院今后的运行过程中,伊利集团将会充分发挥伊利创新中心的设备、技术、人才和管理等优势,积极与国际接轨,提升研发能力、完善管理机制,力争将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成为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乳业技术创新基地,为自治区乃至中国乳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此外,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厅长李秉荣也为研究院的发展提出了四个建议:一是积极申请承担国家和自治区重大研究课题;二是更加注重成果推广即技术产业化,推动产学研结合;三是把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作为重要任务,通过科研和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内蒙古自治区乳业打造一支科技生力军,同时积极开展合作与交流,引进更多的国内外专家;四是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长远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如果说,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的意义仅在于技术的孵化和转化,也许还不足以让业内人士如此重视。”有不愿署名的乳业人士评价称,但此事还体现出一重更重要的意义:它是多年来中国乳业转变发展方式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在上半年国家推出一系列“乳业新政”后,乳品行业将进一步加强科技研发、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的一个风向标。

  据悉,截至2013年3月,伊利集团拥有专利授权1298项,自主研发的LHT乳糖水解技术、中国母乳数据库研究、CPP添加技术、乳铁蛋白无菌添加技术等多项的科研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集团内不仅建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还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两个国家级的研发平台。

  陈渝分析认为,以伊利集团为代表的中国乳业在经历了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后,从2008年就开始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从之前的拼规模、拼资源的外延型发展方式,向如今的拼科技、拼研发的内涵型发展方式持续转变,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而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在伊利集团创新中心成立,是这一转变发展方式过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这不仅对内蒙古乳业发展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对于中国乳业的整体发展也将有积极的影响。

  借助企业促科技转化“接地气”

  其实,科技成果转化率的低下,已成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阻碍。

  据统计,发达国家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为80%,我国则为25%,其中真正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转化率的低下,使大量科技成果成为“展品”,科研价值难以形成生产力。这个情况,在农牧业科技成果方面更加突出。

  “饭碗里要有自己生产的粮食!”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示,“一个国家只是经济体量大,还不能代表强。国家富强靠什么?靠自主创新,靠技术,靠人才,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此前的3月17日,在同两会的中外记者见面时,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指出,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关键在推动经济转型,把改革的红利、内需的潜力、创新的活力叠加起来,形成新动力,并且使质量和效益、就业和收入、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有新提升,打造中国经济的升级版。

  对于科技转化率低下的问题,有专家认为,关键在于科技研发从诞生之时就要“接地气”,要了解消费者需要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企业自身的研究机构,天生就有着“接地气”的优势,与市场紧密结合。比如伊利的母乳数据库研究,就是企业科技研发接地气的一个典型事例。

  据悉,早在2004年,伊利就开始联合有关机构对中国母乳的营养成分进行研究,至今已经采集母乳样本50万份,建立了首个中国母乳数据库。

  随后,伊利依托母乳数据库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推出了首款最贴近母乳的婴幼儿奶粉金领冠,让亿万中国宝宝吃上了专属产品。

  紧接着,2011年底,伊利集团金领冠系列产品再度升级,金领冠系列之“珍护婴幼儿奶粉”上市,在为中国宝宝提供了最适合的奶粉的基础上,优化了营养成分,营养价值更进一步。

  对此,伊利集团相关负责人认为,金领冠系列产品的问世,填补了中国奶粉母乳化的一项空白,也使得中国母乳数据库这一科研成果成功落地。

  不过,具体到我国乳品行业,目前一些研究机构分别建立在农业院校和企业自身,但是这其中还缺乏这么一批让二者之间建立有效联系的科技孵化器,而新建成的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就是这么一个孵化器。

  据悉,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成立后,将作为乳业技术服务平台,集聚政府资源、行业资源、企业资源和科技项目资源,整合乳业创制链条,促进项目、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发展。

  上述不愿署名的乳业人士指出,内蒙古乳业技术研究院的成立就是将在科技研发人员和市场使用者之间搭建一个桥梁,既能够帮科技成果找到市场,也能根据市场需求带动研发。这无疑将会加速乳业技术创新成果的转化,促进乳业产业集群的成长。

  对此,刘美菊则认为,伊利集团作为整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其领军地位不仅体现在生产规模、研发实力和销售收入上,更加体现在它强有力的社会责任和为了行业健康发展所做的重大贡献上。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