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股票不敢轻易触碰公募基金小幅减仓观望
摘要:在当前经济下滑与政策放松相博弈的股市行情下,公募基金仓位操作谨慎,多数产品选择减仓继续观望。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付刚 北京报道
在当前经济下滑与政策放松相博弈的股市行情下,公募基金仓位操作谨慎,多数产品选择减仓继续观望。
《华夏时报》记者采访的多位基金经理认为,金融机构正以“钱荒”为戒,增加自己的现金储备,这导致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出现了“系统性趋紧”,这虽降低了商业银行通过银行间市场融资来扩张的力度,但同时堵上了一个向实体投放流动性的口子,结果将致使实体经济存在短期的下行风险。
在这些基金经理看来,就目前中国经济状况而言,短期还将维持羸弱状态。因此对一些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比较大的周期性、低估值股票,他们不敢轻易触碰,并预计10月才会有较清晰的政策框架出台,届时大盘才有活跃起来的可能性。
重仓创业板达历史最高
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最新数据,7月最后一周基金仓位变化较少,尤其是主动增仓幅度更弱。在可得到数据的439只股票方向主动型基金中,有246只主动增仓,但只有4只净增仓幅度超过2%;没有基金净增仓幅度超过5%。193只基金主动性减仓,136只基金净减仓幅度超过2%,18只基金净减仓幅度超过5%。
具体来看,股票型基金加权平均仓位为83.43%,相比前周微降0.37%;偏股混合型基金为77.61%,基本与前周持平;配置混合型基金为73.53%,相比前周小幅下降0.98%。
从基金公司看,较大幅度一致性加仓的公司较少,嘉实整体呈现较为一致的加仓,但总体加仓幅度不大。选择减仓的基金公司数量较多,部分中小型公司呈现出较为一致的大幅减仓,如纽银、华富、东吴、浙商、益民等;中大型公司中,国泰、国联安、上投摩根等减仓幅度较大。
记者注意到,从刚披露的基金二季报看,偏股基金的整体仓位降至76.72%,环比降2.5个百分点,目前基金仓位已低于历史中位线,反映出对于未来市场的谨慎。但基金重仓股向创业板及中小板转移明显,其中创业板股票市值占比已从2012年底的3.18%上升至2013年二季度的8.25%,创2009年创业板上市以来的历史最高。
创业板目前已成基金重仓持有市值占市场流通市值比例最高的板块。且另一个事实是,二季度末重仓创业板占股票投资市值比例在2%以下的20家基金公司中,不少是资产管理规模靠前的大型公司,他们多数维持一路谨慎小幅增仓的态势。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江赛春指出,目前来看,成长股对蓝筹股的溢价已达历史最高水平,相较于中小盘股,低估值优质蓝筹的安全性对基金形成巨大吸引。
流动性风险亟须提示
江赛春指出,许多基金经理开始逐步移仓,由集体追捧成长股的持股模式,开始转向关注低估值的地产、银行优质个股和高增长空间个股并重的格局。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师杨德龙也向记者指出,当前看不到政策出现大规模放松,经济可能将继续下行,A股市场仍将维持震荡探底的走势,仓位配置还应继续保持较低位置,同时,配置防御性强的公用事业、消费品和低估值周期股,以及能够穿越周期实现快速成长的新兴行业、服务相关板块,周期要选择安全性高的银行、地产等基本面较好的板块。
一位上海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向记者透露,6月中旬他开始把重仓股收缩到基本面比较稳定可靠、业绩总体上有明确预期的中小盘股票上,主要是在消费电子和文化传媒方面,其他一些概念性、故事性比较强的股票都清理掉了。不过,他表示,目前宏观政策的许多方面都不太明朗,因此,对一些与宏观经济关联度比较大的周期性、低估值股票,他不敢轻易触碰。
博时基金宏观策略部总经理魏凤春则强调,最近市场流动性的风险亟须提示,虽然市场利率依然处于合理预期范围内,但资金面数据的理解很难偏正面。7月资金价格中枢下降幅度低于预期,且流动性冲击余震开始显现。
记者注意到,截至7月29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期品种连续8个交易日上涨,隔夜利率突破3.7%,7天、14天Shibor均突破5%,为7月1日以来的月内次高。
华富基金认为,在中国经济尚未走向复苏之前,市场在政策间不断摇摆的现象将持续一段时间,对目前市场表现他们呈略悲观的态度,认为股指将在8月探底,呈现底部震荡的局势;中长期看,预计10月份才会有比较清晰的政策框架出台,届时大盘才有活跃起来的可能性。
景顺长城基金投资总监王鹏辉强调,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将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企业,符合经济转型方向的行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比如TMT行业,该行业在上网带宽和终端硬件水平快速提升的推动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在通信设备、终端和元器件制造、内容和应用等环节的竞争力都在不断提升,这一发展趋势提供了众多投资标的。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