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镜上的问号。
摘要:国内目前已经有一些专业的养老机构在运营,养老社区与之相比,在运作模式和盈利模式上,有诸多相同之处。目前,已经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遇到的问题,将是养老社区未来不得不解决的难题。成本核算难题一家合格的养老机构,要从老人的需求出发,软硬件都得过关,包括提供舒服的居住环境、可口的餐饮、休闲的娱乐活动、良好的医
参照养老机构的建设标准和运行现状,不难看出,险企在建的养老社区也要提供星级服务才能与之抗衡,这意味着必须要有大额的投入。 养老社区建设是几十年的持续投入,如何核定成本,才能保证收回投资略有盈利,而入住人群又能承受相应的收费标准,这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此外,护理风险以及护理人员的缺失,未来也会是养老社区运营管理上的难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老人年龄大了难免骨质疏松,如果在家养老,出现不可防范的小意外,腿骨折了,老人会后悔自己不小心,子女会责怪自己照顾不周。如果是在养老社区出现这样的情况,入住者可能会埋怨社区设施不完善、人员服务不到位、管理不严谨等,这对高端养老社区的建设标准、产品服务标准、运营标准等一系列准则,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养老习惯难改在某媒体任职主编的范女士已经开始对自己未来的养老充满了担忧,在初听了养老社区的详细介绍之后,她表示了浓厚的兴趣,但深入了解后,除了花费让她担忧,对于养老社区的入住人群也有些失望。
“老人跟老人住在一起,虽然沟通起来更方便一些,但是太缺少年轻人的气氛了,人岁数大了,有时候更喜欢跟年轻人凑在一起,感受他们身上的活力,都是老年
人,难免死气沉沉。”范女士的想法,代表了不少退休人群的心态。目前国内最传统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即老人和子女住在一起,被照顾的同时,享受天伦之乐。
“老人之所以最喜欢家庭养老,是因为家庭能够为老人提供稳定的环境和精神上的归宿。入住养老社区,会让老人在心理上不容易接受。”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陈秋霖说。在他看来,美国的养老社区之所以成熟,是跟老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美国家庭在孩子满 16 岁之后,父母与子女就会分开居住,情感上比较独立。反观国内的家庭,很多人退休后首选的养老方式就是家庭养老,愿意跟孩子住在一起。因此从居住习惯上来说,养老社区在国内是否有市场还是未知数。此外,养老社区为老年人集中居住,就不可避免出现社区内高死亡率的情况,“高死亡率对老年人来说,会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但是目前又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这也是摆在养老社区面前的一道难题。”赵良羚说。
不过,正如硬币的两面。养老社区有其独特之处。现在很多老人倾向于家庭养老或者居家养老。如果老人的身体状况不好,这两种养老方式就很难实行。虽然有的家庭可以聘请小时工或保姆,但这只能帮助照料老人生活,不能解决老人的康复护理等需求,这就是专业的养老机构或养老社区的用武之地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