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除夕夜宴
摘要:如今,冯小刚再次依托喜剧精髓,准备再战贺岁档,只不过这一次的作品不是电影,而是春晚。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吴小曼 北京报道
靠执导轻松贺岁片立马影坛江湖的名导冯小刚,几年前跟随潮流拍了一部彻底抛弃“冯氏幽默”的古装历史悲剧电影《夜宴》,结果饱受质疑。如今,冯小刚再次依托喜剧精髓,准备再战贺岁档,只不过这一次的作品不是电影,而是春晚。
在虚虚实实、欲拒还迎的几个回合后,冯小刚执导马年春晚终于落听,央视官方在7月8日上午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将于12日召开新闻发布会。
春晚导演经常换,颓势却逐年尽显。冯小刚即将打造的这桌除夕夜宴还是引起了多方关注,而最大的希冀是用“冯氏幽默”拯救春晚。从目前来看,至少春晚和冯小刚本人都有了新的头衔和噱头。
拯救春晚
“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说的似乎正是春晚。
事实上,近几年央视在“节目创新”上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加大草根和民间力量,但却遭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吐槽,尤其是这两年哈文的执导,除了技术层面上的改良,舞台、灯光、布景变得越来越华丽和炫目外,内容几乎变成了“全民说教”。结果不仅没有取得“全国大联欢”的效果还分流了大量观众,而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广告的锐减。为了挽回颓势,央视也高喊“开门办春晚”,但到底还是难以把总导演“权杖”交给台外人士。
鉴于此,不久前从央视内部传出“冯小刚将执导春晚”的消息,大家也只认为是个传说。6月28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此向冯小刚证实,也未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希望用冯小刚的人气和冯小刚的喜剧精神给春晚带来活力。”央视非常明确自己的诉求,就是寄希望于“外力”来挽救这台已经式微的“晚会”。对此,有网友担心“冯小刚会不会成为又一个卡马乔”,因为央视节目的审查机制没变、节目选送的方式没变,一个导演很难去突破现有的天花板。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则认为,刚开始可能会很好,但接下来就难奏效了。据说这也是冯小刚迟迟没有接手“春晚导演”的原因,至于最后应承下来也是多方权衡。
除了考虑电影审批与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外,冯小刚同时也是华谊兄弟的股东,他的人气也在某种程度上关乎公司的命运。不久前本报记者从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处了解到,华谊兄弟的股价依然依赖冯小刚的票房。看来冯小刚在老本行上仍很难卸下大任。
比如,2012年2月8日,冯小刚在微博上吐露心声,说拍电影太累渐渐萌生退意,他的这一“情感流露”竟也能让华谊兄弟股票市值瞬间蒸发了几个亿。冯小刚赶紧申明这只是自己的一次“撒娇”,他会一直拍下去。
在今年4月份导演协会的颁奖盛典上,冯小刚回忆自己20年电影路时哽咽到差点流泪,他说明明是不错的内容却要遭遇反复修改,而这么多人还能坚持到今天,只能说他们都是爱电影的“傻子”。
言未落地,冯小刚却又“投身”向来由官方主导的春晚大戏,矛盾背后是残酷的竞争现实:这几年,不仅有徐铮的《泰囧》打破了他的票房神话,连新晋导演赵薇、郭敬明都在向“冯氏票房传奇”发起挑战,更不用说李安、周星驰、姜文等实力派导演了,而非科班草根出身的冯小刚自有一种自不待言的酸楚。
“冯氏幽默”
感受到危机的冯小刚出任央视春晚导演自然会为他挽回不少人气,这几天已经有股民在预期华谊兄弟的下一波行情了。
不过,对于春晚来说,已是“疾重难返”,央视多年沉淀的文化和思维定式以及春晚承载的“文化职能和使命”很难让导演有大的作为,很多媒体担心冯小刚把春晚导成一个“大联欢”,亦或干脆“过把瘾就死”。
有张艺谋跨界执导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成功先例,冯小刚现在要做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幽默与央视的“新民俗晚会”结合。
冯小刚说他的电影是和中国人的生活步调一致,是接近真实的描述。而春晚则是要把人带离真实,进入一种夸张的仪式化的狂欢中,最后是一种道德的教化。
自《甲方乙方》开启“冯氏幽默”后,冯小刚惯用机智、幽默来化解生活的矛盾,让观众获得简单快乐最后又不乏温情,而这些温情恰恰可以暗合小人物的价值取向而获得认同。
但是随着生存压力和社会不公的增加,观众已不满足这种温情或者煽情的自嘲,而是需要找到一种方向或者转向低俗的娱乐用以逃避现实的沉重,那“冯氏幽默”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冯小刚在电影《非诚勿扰2》上映时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生活会不断地创造幽默,它甚至是伴随着痛苦的。他还认为判断一部影片好坏的方式就是票房,除了票房很难说还有什么。结果姜文的《让子弹飞》却创造了10亿票房的成绩,这远超《非诚勿扰2》,这是姜文首次拍商业片,却拒绝了6000万元的植入广告。媒体人洪晃说“姜文是站着挣钱、冯小刚是跪着挣钱”。
后来,冯小刚说自己10年的好日子已经过去了,而姜文10年不顺的日子应该结束了。
自《非诚勿扰》后,冯小刚的电影就转向了宏大叙事的正剧,《集结号》、《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等,前两部票房不错,后一部票房并不理想,问题是这些电影争议都比较大,特别是《一九四二》,这是反映河南大饥荒的史诗影片,冯小刚想用影片还原历史真相,却离历史渐行渐远,其实这并非是观众不愿证实自己的苦难,而是想知道苦难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对未来的启示。
《私人定制》是他自称回归“冯氏幽默”之作,其实也寄托着华谊兄弟公司的期许,他们声称“冯小刚躺着也能挣钱”,但愿《私人定制》与春晚能让冯小刚品牌效益放大。如果这样,春晚就将是温情地逗你乐,而不是强迫你乐。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