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触雷一年收入赔本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学梅 北京报道
上周,本报《雷曼破产殃及QDII 投资人担忧前景不妙》中介绍了华安基金保本自救,投资者在感到欣慰之时,还是存在很多担心。不是只有雷曼一家公司会破产,未来可能还会有其他公司重蹈覆辙,届时,QDII会不会受牵连?基金公司会不会像华安基金一样自行弥补资金缺口?华安基金的“保本”是特事特办,还是真的对投资者负责?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涉雷风波引发了投资人一连串的思考。
培养基民的忠诚度
长城证券基金分析师阎红认为:“华安基金是一只保本型基金,所以会自行保本。这既是华安基金对持有人负责,也是整个行业的需要。政府不会允许保本型基金遭受如此大的风险,一旦首例保本型基金到期不能保本了,对整个基金业的信心都会有影响。”
如果华安国际配置只是保本型基金的特事特办,那投资人对其他QDII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可是其他几家有QDII的基金公司都纷纷发表澄清公告,表示未投资雷曼兄弟发行或担保的任何金融工具,对其投资运作不会产生任何直接影响。
但阎红表示:“QDII肯定会受影响,虽然国内这几只QDII都是投资亚太市场的,但间接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至于影响多大,还要看美国救市的效果,看这场风暴对亚洲的影响。”
业内有一种说法,美国不救雷曼,是因为雷曼欠美国人的债不多,欠外国人的债比较多,它已经是老大,也不需要讲什么形象,所以把风险转嫁给别国。
如果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承担华安国际配置的保本责任,将付款折合6.6亿元人民币,这几乎吞噬了华安基金一年的收入。
华安的对投资者负责,得到了投资者的一致好评,也期待着有更多这样对投资者负责的行为。
国都证券基金分析师姚小军表示:“华安的赔付是出于道义上的责任,也有利于培养基民的忠实度。但其他基金公司,投资只要符合游戏规则,那就没有这个义务了。投资有风险,基民应该理性认识。”
鼓励新基金管理费浮动
当然,投资者也不希望今后再有这样的大风险事件,但说到对投资者负责,商讨已久的基金管理费问题最近又一次掀起轩然大波。先是有新华社3000字长文建议,基金管理费可考虑浮动,接着有《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基金公司不该旱涝保收》的文章。
基金公司是不是该学学华安基金,与持有人共进退,在投资者大幅亏损的时候少收点管理费,多一份为投资者负责的实质性措施?这也是投资者在华安涉雷风波后的又一疑问。
“如果基金公司照顾到基民的情绪,可以浮动管理费,这样有利于培养基民的忠诚度。手续费降低交易成本,肯定是件好事,谁不想买物美价廉的东西?但这不是最根本的东西,基金公司有基金公司的难处,有其成本压力。”阎红如是说。
但是一提起管理费在熊市降低,许多机构都会反问,在牛市的时候是不是可以多收点?
阎红也表示,管理费是证监会规定的上限,既然契约这么规定了,那就是合法的。如果要调整,则要召开持有人大会,进行方方面面的探讨。
可是印花税都能调,为什么基金管理费就是铁打的营盘?
姚小军说:“印花税可是会上调的,5·30的时候,印花税上调到了3‰,现在只是调回来了。如果基金管理费牛市中可以调高,那熊市中也可调低了。但是既然已经有既定的游戏规则了,盈利的时候也没多提,基民在申购基金时,当初也接受了基金合同中的管理费等规定。
姚小军认为,老基金还是按既定的游戏规则比较好,改来改去不是件好事。但可以鼓励新发的基金产品进行管理费创新,在基金合同里就规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有一些浮动。
因为,如果现在管理费全面浮动,会使一些基金公司运行有困难。大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存量比较多,要下调还可以应付得来,但小基金公司怎么办?但是又不能区别对待,大小基金公司不同规更不合适了。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