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服理的“冷面杀手”
华夏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 丁学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市场中,也存在着无数个性,有人激进,有人保守。基民选择基金,也就是选择信得过的基金经理。基金经理的个人风格特色是投资者参考基金业绩的一大软件因素。然而有这么一位基金经理,他却总是强调:“做投资,首先要消灭自己的个性,根据市场和客观情况来做。因为市场是无情的,总有一种市场,会专门消灭你的个性。”这就是拟任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基金经理的沈毅。
去除谬误是关键
新基金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型基金是稳健的风格,可是沈毅在谈起自己的性格时,笑着说:“这些都是根据基金契约而定的,不是根据我的个性而定的喔!”
从沈毅为何选择基金经理这份职业来看,他的确不是性格保守的人。他说:“或许做实业对个人的要求没那么严,但我就是比较喜欢分析市场的工作。”
市场不会因为你保守就不会亏钱,不会因为你激进就赚得比别人多。谈到市场的多变时,沈毅感慨道:“不能有个人喜好,比如你保守,等到一定程度肯定坚持不住,说不定反而会在最高点买入;还有激进派,在4000点的时候就开始抄底,后来3000点、2500点,越抄越低。如果你不消灭自己的个性,你就会被市场消灭。”
怎样才能在投资决策中消灭自己的个性呢?沈毅向《华夏时报》记者详述了他的“个性消灭论”。
消灭个性,就是做事要理性,从客观情况出发,从研究出发,从基本面出发,目的是要做职业的投资者。
而做职业投资者有3个要求:第一,有相应的知识;第二,要去除谬误,不能有非理性的观念;第三,消灭自己的个性,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沈毅说:“孔子曰,从心所欲不逾矩,其实也是自己适应大环境,而不是改变大环境。改造自我和改造世界比起来,当然是改变自我容易,改变世界难。消灭个性就是不以人的喜好为转移。”
沈毅觉得,目前很多投资者脑中都存在着一些谬误的思想,比如股票是发家致富的,房价是只涨不跌的。要做职业的投资人,关键是要去掉这些错误的观念和习惯,理性的分析是成功最基本的条件。
“天天在水边转悠,也不一定会游泳,只有职业做投资,去除谬误,消灭个性,才有可能成功。”沈毅如是说。
在与投资者沟通时,沈毅也经常强调,做投资,出发点最好不要建立在市场波动上,要建立在个人收入水平、对未来投资收益率的要求上,了解自己对风险承受的能力,做长期理财规划。控制风险是首要问题,要客观看待回报和风险。
仅靠技术分析是不够的
做外汇出身的沈毅,对数据、模型相当有研究,但他却认为:“仅靠技术分析是不够的。”
为何他这样评价技术分析方法呢?沈毅表示:“数据有时间序列特性,统计时时间序列不同,所以统计是不充分的。”
沈毅认为,市场长期趋势要看基本面,市场博弈是短期因素,技术分析有很大的随意性,好多都是后来对图形加上去的理解,博弈结果并不能用图形来表示。
“以前我有个朋友是技术分析专家,我用随机数生成一个形态,拿给他看,他还给我分析头肩顶,一浪二浪三浪,后来知道是随机数,把他给气坏了。”沈毅笑着说。
沈毅也有很多犯错的时候,他自己也说:“由于反应慢、分析不够全面、依赖的信息有问题等诸多因素,完全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
比如沈毅在以前做外汇时,看反行情是非常正常的,预计降息结果没降,预计加息结果没加,加息了美元不涨反跌。
“市场错了吗?只能说自己错了,人要接受错误。但中国人读书都很辛苦,经历过无数的考试,所以中国的文化要求人要做完人,不允许有错误,这就会给人很大压力。”
那么作为职业投资人的沈毅又是怎样看待压力呢?他认为,压力肯定会有,而且必须要有。但是不能因为压力影响到判断力,形成长期对健康的影响。做得不好的时候,关键不是调整心态,而是要分析问题所在,尽早解决这个问题。他个人比较敏感,一般会比较早地解决问题。沈毅觉得投资很有意思,生平就投资这么一个爱好,所以自得其乐,压力对他来说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攒足够多的钱来理财
聊起现在的年轻人,沈毅很担心80后的人储蓄不足。需求是刚性的,有一天想到老了以后钱不够了,要解决长期投资问题,攒的钱越少,所要求的收益率就越高,而冒险的结果都不理想。美国人就是因为储蓄不足,所以才投资高风险产品,预期获得比较高的收益率。
“理财,首先解决战略问题,只有攒足够多的钱,才能做好理财。理财是要满足需要的,猜测点位是没有意义的,关键要看你攒了多少钱,预期收益率是多少,做一个长期规划。”沈毅如是说。
记者问道:“您是个喜欢攒钱的人吗?”沈毅含蓄地笑了笑:“我觉得还是多攒点钱好。”
刚入行时,沈毅看过很多投资方面的宝典,包括投资大师的传记。但他发现一个问题,要客观地分析业绩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些宣扬怎么怎么做,就能达到什么效果的书有害无益,不要说什么就信什么。
“投资为什么难?就是有太多因素影响,独立思考不容易。”沈毅如是说。他比较喜欢《华尔街上随机漫步》,因为他觉得学术化的东西偏见少一些,会更理性地看待问题。
说起投资理念,沈毅说:“一般人可能都会说价值投资,可是价值观念相当个人化。在投资的游戏里,你凭什么赚钱?有人说凭消息,消息有时候是很管用,但有时候也会让你赔得更惨。我觉得投资最主要的是要有一个风险控制原则,就像巴菲特所说的两个原则:一、不要亏钱;二、坚守第一个原则。”
沈毅,工商管理、计量金融双硕士。2002年至2003年于嘉实基金投资部担任固定收益投资经理及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经理。2004年至2007年任职于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先后担任高级组合经理、货币市场基金经理等职务。2008年2月起担任泰达荷银基金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拟任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型基金经理。
华夏时报订阅电话
北京(010-59250200) (010-59250001) 上海(021)52890785 深圳(0755)81197099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邮局订阅电话:11185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