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集合让券商给你打工
近年来,券商集合理财产品越来越受到关注,尤其是投资灵活度较高的小集合产品,因在熊市中获得不俗的收益,从众多公募、私募基金中突围而出,成为高端人士的投资新选择。
CASE案例
股市大户的新选择
老何是一家券商营业部的投资大户,曾一度是大户室中的专职股民,每天准点“上下班”,以研究K线图与操盘技巧为主要工作。但多年的职业炒股经验,却没有给老何带来丰厚的投资回报,连年的熊市让他从2007年的“职业巅峰”栽下来后一蹶不振。
由于资金和精力有限,老何的股票池通常不会超过10只股票,虽然偶尔也尝试着玩玩融资融券,但在震荡的市场中其分散和对冲风险的能力也十分有限。
2009年开始,老何用一部分仓位的资金开始尝试购买公募基金。本以为专业的基金经理能够给自己带来超额的收益,没想几年下来,自己购买的大部分基金都赔了钱,特别是股票型基金,损失也比较惨重。
在经过了解后,老何意识到,一般公募基金追求的是排名和规模,只有规模大,管理费用提成才会高,至于投资者是否真正能够赚到钱,并不是基金操盘手需要考量的第一要素;而且股票型基金有着严格的仓位限制,大盘再表现不好也要保持至少60%的仓位,只能眼看着手里的股票赔钱。
惨遭公募滑铁卢后,老何通过朋友的介绍接触到了私募基金。经过详细了解后老何发现,私募基金圈可谓鱼龙混杂,很多产品投资业绩也并不稳定,有的产品第一年能拿到100%的收益,第二年却有可能赔得精光,这让一朝被蛇咬的老何心生顾忌。
正当老何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方向时,券商的投资顾问向他推荐了小集合理财产品。投资顾问告诉老何,这类产品既能够通过精选股票等权益类资产追求超额收益,又能够利用股指期货的套期保值投资对冲系统性风险,仓位十分灵活,而且产品的操盘手是券商最优秀的投资经理之一。
通过进一步了解,老何得知券商小集合产品由于投资灵活度较高,能够充分运用保本策略、市场中性策略以及套利策略等投资策略,在近几年宽幅震荡的行情中业绩表现相对稳健。此外,小集合产品也分多种类型,有股票型、债券型,还包括最近比较流行的量化型,能够通过不同的配置,适应不同行情下的投资需要。
最终,追求绝对收益和风险控制的老何将大部分资金配置了小集合产品。把资金交给专业的投资人打理,老何就不必天天坐在电脑前,可以把更多精力用来享受人生了。
点评
小集合产品船小好调头
国金证券基金研究总监 张剑辉
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有大集合和小集合之分,小规模、高门槛的小集合更易受到高端投资人士的青睐。今年2月份,小集合产品成立数量创下历史新高。
尽管出现时间尚短,但一些老牌的小集合产品已在近三年震荡的行情中突显出优势。根据Wind数据统计,2010年最早成立的一批混合型小集合产品,大部分在近三年跑赢了市场,并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能力,其中近半数产品在最近一年都取得了超过5%的正收益。
小集合产品的竞争力在于产品设计和操作的灵活性。小集合首次参与的门槛普遍在100万元,参与人数200人以内,规模一般都在10亿元以内。
高起点意味着资金池有更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对冲工具与操作策略的运用空间更广。去年券商新政中,进一步放宽了对小集合产品投资范围的限制,现在小集合的灵活度相对更大。目前,小集合产品中采用套利、保本、量化和定增等策略的创新型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比例高于大集合
产品,使得小集合产品在平均收益率和收益波动区间等长期指标上都要略优于大集合产品。
与公募基金追求相对排名和规模增长的内核不同,小集合产品以控制规模,追求绝对收益为指导原则。规模适中的特点使得整个产品具有“船小好掉头”的优势,若操盘手操作得当,将能在震荡的市场中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
券商小集合产品设计日趋多元化,产品类型及操作策略也逐渐丰富,已经有分级、套利、中性策略等等。不同的设计,打造具有不同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投资者应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风险偏好较高的投资者可以适当配置积极进攻型产品,如股票型的小集合产品以及固定收益类分级产品中的劣后端的产品,以及一部分管理灵活、弹性较高的混合型产品以应对短期风险的增加。
对于收益率要求不高,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建议选择业绩稳定的固定收益类产品或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风险暴露较小的量化对冲套利品种,或者是分级产品中的收益优先级产品。

查看更多华夏时报文章,参与华夏时报微信互动(微信搜索「华夏时报」或「chinatimes」)